作者:朱昱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
最近換季降溫,又到了網友們在直播間買新衣服、但頻繁踩雷的時候。“永遠買不到主播身上那件衣服”的原因,現在多了一個——
壓根就沒有主播。
直播間里一口一個寶寶,熱情幫你試穿衣服、展示版型的主播,可能并不是真人,只是一堆數字代碼。
電商女裝套路多,消費者們原本只是擔心遇到所謂的“AB版”,即主播或模特上身展示的版本,和店家實際發貨銷售的版本并不一致,自己拿到手的衣服和直播間里“兩模兩樣”。
而現在,不僅商品可能作假,連主播本身也可能是假的。

AI生成的數字人已經潛入了服裝直播間,有人震撼:“外面的世界已經發展得這么快了嗎?”,也有人吐槽:“看得恐怖谷效應犯了。”不過更多情況下,我們可能已經看到過許多數字人直播間,只是絲毫沒有察覺屏幕里的并不是碳基生物。
“所見即所得”,本應該只是電商服裝應該做到的基礎,現在卻變成了很多消費者們的奢望。一次次退貨退到厭倦的網友們,發現怎么也躲不開商家的千層套路,只想在又一次網購翻車后無奈狂怒:
“到底還有什么是真的!!”
![]()
![]()
AI生成的數字人主播本身已經很常見。各大媒體都推出了自家的虛擬新聞主播,羅永浩的數字人分身也在“交個朋友”直播間出道半年。
但女裝行業具有強烈特殊性,更要求主播的“活人感”,需要有人來親自試穿、講解、展示衣服面料和細節,仿佛并不容易被AI接管。
更何況,“買衣服看直播就是為了看個真人上身的效果”,如何連真人都沒了,消費者們何必蹲在直播間里浪費時間呢?
沒有一點點防備,“偽人”主播們還是打入了網友們沖浪的信息流。
最初級的虛擬主播,仿佛剛從專供爺爺奶奶抖音的苦情AI短劇里走出來:頭身比例奇怪、標簽動作僵硬、皮膚也看上去有種橡膠質感。更詭異的是,“她們”會說著說著突然展示“一秒變裝”個人技。

這種“初級”AI主播并不會和觀眾進行互動。你讓她把腰帶拿來看看,她目視前方不為所動;你說“轉個圈展示一下”,她依舊原地站樁。
不管公屏上飄著什么問題,“她們”都只會自顧自地繼續機械地口播。
![]()
你說這些完全是“一眼假”小兒科,自己從沒刷到過“偽人”主播?
別斷言太早,其實網友大概率都不止一次刷到過AI主播,只是信息流里的驚鴻一瞥完全不足以讓人發現端倪↓

“她們”會像真人主播一樣上身試穿衣物,轉身給觀眾展示側面、背面效果,講品時經常自然地扯扯袖口、整理下擺,甚至做出手插褲兜、撩頭發等無意義但很有“活人味”的小動作。
對于路過網友來說,這些虛擬主播已經進化得非常逼真了。外形動作幾乎和真人無異,可是真正想要在直播間下單的用戶,依然很難從AI那里獲得有用的參考或建議。
一方面,盡管AI主播也會像真人一樣,在屏幕邊打上自己的名字、身高、體重。可對于數字人來說,那只是一堆可隨意調節的參數,并不能代表真的身材比例。
有些專賣大碼女裝的AI主播,雖然顯示穿著尺碼是XXL,但是身形非常勻稱,手腕和脖子都很纖細。而部分專營小個子女裝的直播間,數字人主播號稱身高150cm,卻擁有九頭身、三七分的“逆天”長腿。
![]()
真人模特很難自然生長出如此巧妙的身材,往往需要直播工具狠狠發力、特效參數拉滿。數字人卻在這方面“天賦異稟”,能輕松打造出最理想展示方案,吸引觀眾為并不真實存在的穿搭效果下單。
另一方面,雖然虛擬主播也能講品和互動,可以輕松回答“是不是官方正品”“哪里領取優惠券”等常見問題。可一旦涉及到女裝品類的特殊性問題,假人主播完全不能理解真人復雜的消費決策。
![]()
在某品牌女裝直播間,觀眾在公屏提問:“身高165穿什么碼?”,AI主播會回復:“寶子可以考慮m碼哦,具體看體重哈,詳情頁有尺碼表可以看看。”
再追問“卡碼拍大還是拍小”,主播:“寶子這款襯衫版型挺好的,建議按正常尺碼拍哦。”
回復了,又好像什么都沒有回答。除了用戶自己也能找到的尺碼表以外,服裝主播應該給到的建議,比如“梨型身材可以拍小一碼”“想要寬松效果的拍大一碼”等,這里統統沒有。
![]()
如果觀眾想知道“襯衫是什么面料?”,主播馬上精準報出“棉76.3%,錦綸20.6%和氨綸3.1%混紡的哦”——
普通消費者還是一頭霧水。大部分顧客對這一串精準的百分比毫無概念,大家問主播面料,是想知道薄厚、軟硬、透不透氣、容不容易起褶,這些“活人”靠個體感受給出的主觀評價。
虛擬主播的口中給不出需要的答案,AI渲染的鏡頭也很難如實客觀呈現。@上觀新聞 報道稱,馮女士曾在某直播間下單了一件西裝,“主播穿著版型筆挺,走動時很有型。但我收到后,面料軟塌塌的,根本撐不起來。我才反應過來,那個主播連走路和轉身的動作都是AI生成的!”
![]()
更別說問一些“適合上班穿還是約會穿”“顏色會不會顯黑”等高階問題,虛擬主播這里沒有審美、沒有穿搭意見、沒有場景設想,這些問題只會絲滑觸發“她們”的顛三倒四廢話文學語料庫:
“這款裙子整體修身貼合曲線,裙型飽滿立體,上身貼合腰身,高腰設計提高腰線,拉長身材比例,上身大方得體,提高腰線打造大長腿……”
需要主觀思考才能回答的問題不會解,“全方位展示貨品”這個基礎操作總該做到了吧?
也不盡然。當觀眾要求“轉個圈看一下”或者“換條褲子搭配看看”時,有些直播間選擇忽視大法,繼續自說自話;也有很多主播會直接“攤牌”:
“主播是數字人,能展示的細節就是寶子們現在看到的這些~”

![]()
“專業素養”不夠滿足消費者需求,但數字人還是遍布了女裝直播間。
除了“偽人感”明顯的AI推薦官,以及安踏、斐樂、特步等明確標明“使用虛擬形象”的品牌直播間以外——
詩凡黎、三彩、三福、森馬、衣香麗影、范思藍恩、麥檬、VERO MODA、FIVE PLUS……這些要么曾是紅極一時的商場頂流、要么如今坐擁上百萬店鋪粉絲的知名女裝品牌,如今都加入了虛擬主播的風潮,更不用提數不清的網紅店。
網友們很可能已經看過很多數字人賣衣服,只不過并沒留意到直播間右上角一行小小的“形象涉及AI合成”提示。
![]()
所以,AI主播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夠迅速俘獲不同調性、不同規格的商家,讓這項新技術已然悄悄成為網購用戶的日常?
最明顯的原因就是“她們”可以永遠在線,不用休息。
直播電商行業越來越卷,運營人員一般都會認為開播時間較長的直播間,更容易被平臺認定為穩定的優質內容,從而獲得推流。
于是各店家的開播時長也越拉越夸張,許多直播間一開播就是六到八個小時,甚至現在催生出了越來越多7×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的直播間。
在長時間上播的需求下,真人主播勢必得換班輪崗,而沒有生理極限或突發狀況的AI則可以永遠堅守崗位,更能適應如今店播的“持久戰”生態。
![]()
根據@剁椒Spicy 報道,百度數字人與機器人業務負責人李士巖曾表示,數字人直播帶貨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閑時流量延長直播時長。有平臺向某商家輸出案例,將其競爭對手通過虛擬主播直播帶貨,獲得的收益與常規不開播的情況進行比較——
“開播的商家比不開播的商家收益高出10%-30%。”
晚上的直播間里,真人主播最喜歡講“過完這款我們就下播啦,最后五分鐘!”。
但是凌晨一點的數字人直播間里,你問“今天幾點下播”,她會依然微笑著告訴你:“目前直播間沒有下播的時間安排哦~”
![]()
另一方面,低廉的成本也是數字人的巨大優勢。
據@天下網商 采訪的業內人士透露,按行業平均水平來看,AI主播帶來的GMV已能達到真人主播的7成,但其成本不足后者的10%。
搭建一個數字人直播間,根據不同AI服務商公司報價,一個月僅需花費四五千元服務費。
而以電商女裝業發達的杭州為例,招牌平臺上女裝主播的月薪大多在1.5-3萬元區間。另外真人直播間還需要搭配場地、攝像、燈光、中控等,團隊搭建成本上不封頂,但都能被AI生成全部替代。
![]()
這簡直就是老板們夢寐以求的“神仙員工”,夠便宜還能創收。而且,這些AI主播,永不“背叛”,不會要求加薪,也不會攜流量而出走單干,能保證直播間穩定持續地運營。
商家的需求被極具性價比的虛擬主播盡數滿足,但消費者們期待看到的“真實”卻因技術的引進大打折扣。
在某女裝直播間,如果觀眾提問:“AI合成的衣服和真實的衣服有區別嗎?”
主播就會承諾道:“主播是數字人,但是衣服是真實的哦,寶子可以放心下單~”
話雖這么說,但衣服的面料、剪裁,或者特殊的飄逸感、垂墜感,這些買家期待通過動態直播掌握的細節信息,AI生成畫面只能盡可能地模仿,但無法等同于實拍還原。
只要被屏幕里的完美效果“詐騙”過一次,消費者就很難再信賴虛擬主播的呈現。
![]()
有網友購買的毛衫,在直播間看起來是正常微透的薄款,可拿到手以后發現薄得像一層紗、幾乎透明,完全沒辦法正常穿出門。
消費者們千防萬防在直播間遇到AB版,沒想到商家直接來了個釜底抽薪,甚至不用先造出一件版型好、效果佳的“A版”,直接AI生成,再也不用害怕衣服軟塌、透光、皺巴、剪裁不貼身“勸退”顧客了。
AI技術徹底改變了直播畫面的生成邏輯,看直播成了霧里看花,買衣服成了一門“玄學”——
對不對版、合不合適往往都得靠運氣。
![]()
數字人主播賣起女裝,網友們除了“AI已經發展成了這樣”的震驚,更多的是“以后網購更沒處去了”的無奈。
在許多消費者心里,直播間不僅是一種新興的下單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最接近線下實體店的購物體驗。主播就是屏幕里的售貨員,能給你360度展示衣服,回答你從質量到搭配的種種問題。
盡管開了美顏特效,但起碼能做到更加動態和多面的展示。
畢竟許多店鋪主頁的靜態示意圖早就失去了參考價值,圖片經過前期后期層層猛火加工,消費者實物拿到手后只有一臉懵。
![]()
這些模特圖經過精心打光、疊加重重濾鏡,并把模特腿長拉得博爾特看了都自愧不如,非常美麗、但和衣服沒一點關系。
更讓網友們感到氣憤的是,許多女裝本身剪裁很差,所以模特必須扭成麻花、擺出特定的詭異姿勢,并加上包包腰帶等配飾,就把一件并不好看的衣服營造出了時髦感。
![]()
一些網紅主理人的店鋪還被很多人吐槽“把商品詳情當自己朋友圈發”,點進去全是網紅本人的氛圍感寫真大片,統一露出黃金右臉,圖里展示自己的車子、包包、小狗、餐廳,就是不好好展示衣服。
這屆網紅女裝店的詳情圖,能輕松湊出社交媒體高贊九宮格,但湊不出一條裙子的側面和背面。
![]()
而以上起碼還算堅持住了實拍底線,現在很多網店商家已經全面用AI替代了真人模特。
@新京報 提到,據服裝電商運營人員表示,真人模特一天拍幾十套衣服,但AI一天能出圖上千套。據其估算,采用AI技術后,店鋪的視覺內容制作成本下降了超過90%。
商家省了一大筆開銷,可呈現給消費者的商品展示圖畫風是這樣的↓
![]()
用戶點開詳情頁都得納悶:“我剛剛手沒抖啊,怎么跳轉到小學生的換裝游戲去了?!”
消費者們為了躲開這形形色色的模特圖“詐騙”,從傳統電商來到直播間,期待新媒介幫助自己即時互動、獲取信息,看清一件衣服的“真相”。
許多消費者也對主播建立起了信任,愿意追隨自己熟悉的主播下單,或者把與自己身材相近的主播試穿當作重要參考。
蹲守在直播間的“姐妹們”,期待在這里重新找回“穿過熙攘的步行街\百貨商店\服裝市場,拐進熟悉的檔口,店員放下手里的麻辣燙熱情招呼你試試剛到新款”的快樂體驗,如果你懶得換衣服,她就會自己穿上并轉圈展示:“這上身效果好看吧!你喜歡嗎?”
![]()
原本買衣服除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以外,還有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溫度。衣服本來就是最能貼近我們皮膚和體溫的“身外之物”。
尤其是在客戶們其實根本不缺衣服穿,只是把充實衣柜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的當下,大家真正想購買的是漂亮衣服附加的美麗心情。
但女裝電商已經越來越發展為工業流水線上的快消生意,財經類公眾號@新莓daybreak 曾報道,很多廣州服裝廠在傳統貿易時代一個季度只要生產幾款產品,如今供給電商訂單,一個月就要生產數十上百款新品。另外,對于需要運營直播間的女裝店鋪來說,一個月就要上新一百多款。
這時AI技術剛好順應潮流,加速滲透進女裝行業,數字人主播的流行不過是店家為了追趕發展的必然選擇。現在講究效率為王、性價比至上,體驗感成了更加不重要的指標——
然后消費者們困惑于“品牌和直播間越來越多,買到一件稱心衣服越來越難”,同時也為冷冰冰的消費體驗感到遺憾。
畢竟現在的數字人主播連情緒都沒有,還談什么提供“情緒價值”呢?
參考資料:
1.新莓daybreak《服裝產業帶迷失于直播電商》
2.剁椒Spicy《24小時純AI直播,百度力推的直播帶貨數字人,商家買單嗎?》
3.天下網商《月投5000元,年銷1億?有人靠AI直播悄悄賺錢》
4.新京報評論《“AI模特”穿上“AI衣服”,貨真價實是底線 | 新京報快評》
5.上觀新聞《“AI模特”穿上“AI衣服”做“AI直播帶貨”!網購服裝還有什么是真的》
本文轉載自【Vista看天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