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特朗普內閣那點事兒,尤其是馬德里會談之后,這內斗的痕跡簡直藏都藏不住。咱先捋捋關鍵人物:本來對華談判的 “總負責人” 是財長貝森特,按規矩,所有針對東大的制裁,都得他點頭才能往外放,畢竟這些制裁是他手里的談判籌碼,不能亂搞。
![]()
結果現在有意思了,急著找東大談的不是貝森特,而是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這細節一出來,明眼人都能看明白,不少制裁恐怕是格里爾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繞開貝森特直接忽悠特朗普拍板搞的。現在捅了簍子想找人擦屁股?貝森特才不接這爛攤子呢。
說起來貝森特這人也確實有一套:水平高,還夠滑頭。之前馬斯克、盧特尼克他們把事兒搞砸的時候,他從來都不往前湊,就擱那兒看著,等火候差不多了再出來收拾殘局,順便在內閣里抬抬自己的地位。唯一一次跟馬斯克鬧得厲害,反而讓美國公務員隊伍覺得這人 “有骨氣”,形象還漲了分。說實話,在特朗普這堆手下里,貝森特算得是最會 “借刀殺人” 的老登了。
北京這邊也有意思,直接拒了格里爾的會談請求。這其實就是變相給貝森特抬轎子,有點當年西方列強點名要李鴻章談那意思,潛臺詞就是 “要談,讓能拍板的貝森特來”。但貝森特對付東大的招兒,狠是真狠,就是短視得很。比如他暗示要驅逐東大留學生,這招多毒?既想挑動東大學生家長對稀土政策的不滿,又能在美國本土賺一波 “對華強硬” 的人氣。可短期爽了,長期呢?這只會讓中美脫鉤往更糟的方向走。今天你驅我留學生,明天我可能就驅你僑民,再往后說不定連對方公民的財產都要動,這風險可不是鬧著玩的。
![]()
但就算貝森特算計得再精,他頂多也就幫美國掙點短期緩沖,拿點談判籌碼,代價卻是透支未來的牌,尤其是等咱們要收臺灣的時候,美國原本可能還有幾張能打的牌,現在這么折騰,早晚會被他提前耗光。既然這些代價早晚都得付,那不如現在就跟美國掰扯清楚,來幾場極限拉扯試試水。就說經貿脫鉤吧,之前145%的關稅都試過了,結果怎么樣?東大比美國扛得住,真要徹底斷,美國自己先頂不住。所以接下來 2025、2026 這兩年,就得把美國除了熱戰之外的所有牌都測試一遍,把底摸清楚,才能確保將來統一彎彎的時候萬無一失。
再回頭看格里爾,這幾天是真慌了,到處接受采訪想 “滅火”。也難怪,他團隊的事兒沒辦成,商務部那邊也掉鏈子。既搞不定其他國家的關稅條款,跟東大的關稅談判也砸了。照這架勢,要么他卷鋪蓋走人,要么就得把商務部的活兒交給貝森特統一管。更慘的是其他人:國務卿魯比奧被制裁得連訪華的門都摸不到,副總統萬斯更絕,張嘴就說 “東大鄉巴佬”,這話一出口,東大這邊壓根就不可能再跟他有任何互動。
![]()
這么算下來,美國現在能跟東大正經交流的,也就剩特朗普本人和貝森特了。照這個趨勢走下去,貝森特怕是要成美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財長。不僅管著財政,還得伸到貿易和外交這兩大塊。說穿了,這一切的背后,都是特朗普內閣那點扯不清的內斗在作祟,只是最后便宜了貝森特這個 “老狐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