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到處打仗,大家都覺得南方能躲災,可孫權早就在兩廣一帶悄悄布局了,那地方不是荒涼地,有鐵礦,有鹽場,還有能停船的港口,誰都沒當回事,他卻一門心思攥在手里。
![]()
當時交州有個士家,老大士燮自己當著交州刺史,幾個兒子分別管著各郡,朝廷詔書來了,他說路難走,索性自個兒做起了土皇帝,南方人送鹽,北方人打仗,士家就在中間收錢,孫策、劉表這些北方的勢力都不愿搭理,孫權卻看出了門道。
![]()
孫權心里有數,光靠打不行,士燮在那邊待了幾十年,根扎得深,他先送個官當,封個輔義將軍,裝作沒事人一樣,暗地里卻在琢磨怎么分地,等士燮一死,立馬把交州分成兩半,東邊叫廣州,直接派自己人去管。
![]()
呂岱一到,該壓的壓,該拉的拉,不服的豪族收拾了,聽話的士族給點甜頭,沒幾年兩廣就真歸了孫家,孫權沒鬧出大動靜,悄悄把這兒當了后方,中原打得天翻地覆,這兒鹽鐵照運,賦稅照交,比北方那些地方還安穩。
![]()
你可能不知道,兩廣那時成了中原人避難的地方,北方打仗,讀書人、有錢人往南一躲,一躲就是幾代人,孫權趁機分田地、給官職,慢慢把嶺南帶進了中原的路子,如今說廣府文化,多少還帶著孫吳那會兒的痕跡。
有意思的是,西晉滅了吳國,兩廣那邊既沒鬧也沒反,因為早就不覺得中央管著有什么不對,孫權留下的那套官僚還在,誰當皇帝都一樣,該繳稅繳稅,該納糧納糧,這哪是打下來的地盤,分明是靠一套規矩給釘死了的命脈。
孫權這人真會辦事,別人都在長江上搶來搶去,他卻把后頭的事兒安排得妥妥帖帖,要不是《三國演義》總把事兒說歪了,現在兩廣的人說不定真得說,祖上給東吳干過活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