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中國無數家庭頭上沉重的懸劍,很多家長和孩子的焦慮都來源于此。特別是當年那句“職普比大體相當”,讓大家的焦慮更深了。
如果真的是“普職五五開”,意味著初中畢業生有一半要被動分流到職業學校。這種“一刀切”式的分流,將原本高中才有的升學壓力提前,迫使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成為“技校生”,而陷入瘋狂的教育內卷。
![]()
1)
但現在風向變了,中考分流比例,正在迅速向“七三開”邁進,普職“五五分流”終于要成為歷史了!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安徽合肥的普高錄取率從2024年的72%提升至2025年的78.6%;安徽省懷遠縣計劃到2027年普高錄取比例達70%以上,到2030年達到80%以上;陜西延安2025年普高錄取比例已經高達79.7%。
這不是偶然的,而是自上而下的結構性調整。早在2022年,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就已經不再強調此前“大體相當”的硬性比例,而是改為強調“優化教育結構”、“因地制宜”和“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政策改變向社會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普職分流的內核,正在從“按分數硬性淘汰”轉向“允許雙向流動和分類選擇”。
不過,光靠數字上的放寬還不夠,要真正消除焦慮,必須打破“一刀切”的命運感。好在很多地區正在做此類創新。比如,浙江舟山市某縣,讓所有初三畢業生均升入該縣中學,在高一年級先完成普高課程學習,等到高二再根據學生學業表現和意愿,實施分類培養。這等于是給孩子多爭取了一年的緩沖和選擇時間;還有福建廈門,建立了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的融通通道,學生在融通班里如果表現優異,是可以轉入普通高中的。
另外,職業教育學生有機會通過高考升入本科,也在一定程度緩解了那種“一錘定音”的壓力。其實,家長不希望孩子成為“職校生”,本質上是擔心隨之而來的“路徑固化”。因為在當下社會,無論是學業上的提升,還是職場上的打拼,“職校生”都天然處于劣勢。
2)
需要承認的是,之前強制“中考五五分流”,一定程度是為了緩解制造業人才缺口。資料顯示,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缺口將接近3000萬人。但現實卻是:年輕人正在用腳投票,用實際行動拒絕“進廠”。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年輕人對制造業存在這樣一個普遍認知:社會地位低、工作環境差。事實也差不多如此,職業教育所對應的職業,其收入和社會地位確實難以與付出匹配。當“職校生”缺乏足夠的社會回報和上升空間時,他們的未來自然顯得迷茫而缺乏方向。既然收入低、地位低,那就追求一點自由吧,所以許多年輕人寧愿選擇風吹日曬去送外賣,也要換取一點等單、刷短視頻的“自由”。簡而言之,普職分流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教育問題,它是社會經濟結構問題的直接投射。要從根本上消除這種焦慮,僅僅在教育端做文章是遠遠不夠的。
未來,如果產業工人的工資收入和地位都有了極大的提升,甚至享有與公務員相當的薪資水平,并獲得城市落戶、醫療等社會資源的傾斜,那么一切都將迎刃而解。家長們會主動讓孩子選擇職業教育,因為那是高收入、好前途的代名詞。屆時,“普職分流”的比例,無論是五五開還是七三開,都將不再是制造恐慌的“分層工具”。
今日話題:你所在的城市,普職分流是什么比例?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