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很多江西人,湖南人,四川人,安徽人,福建人,從小吃到大的油,其實并不是大豆油,也不是花生油,而是山茶油。
在我的記憶里,每年到了國慶節或者是寒露時節前后,便是全家人一起上山,背著竹簍或者是袋子,去采摘茶油籽的時候。
![]()
將采摘下來的茶油籽,放在太陽下曬干,然后去殼,將曬好的茶油籽拿去油廠進行榨油,山茶油做好之后往往會油炸各種美食,來犒勞辛苦的家人。
山茶油被譽為是“油中黃金”,營養豐富,很多年前山茶油非常火爆,但如今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曾經受人追捧的山茶油,為何如今很少人吃了?第3個原因太扎心了。
![]()
1、價格太貴。
我們走進任何一家超市,貨架上都擺滿了各種食用油,一般一桶5升左右的調和油價格不到60塊錢。
就算你自己買花生,去榨油廠進行榨油,那么劃算下來,一斤花生油的成本也才15塊錢左右,但是一斤山茶油的價格最少60塊錢以上,有的地方甚至100以上。
如果一家三口,每個月吃掉5斤油,使用普通的調和油一年花費大概700塊錢左右,但如果吃的是山茶油,那么就得花費3600元。
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山茶油的價格實在是太貴了,雖然山茶油很好,但是在拮據的家庭預算面前卻無力支撐。
![]()
2、山茶油的味道很多人吃不習慣。
山茶油自帶一股特殊香氣和淡淡苦澀,這種風味在老輩人眼中是“正宗”的標志,卻難被年輕一代接受。
我小時候喜歡吃山茶油蒸飯,我給孩子也做了一下,結果孩子品嘗后卻說有一股草藥味,說很難吃,山茶油蒸飯他再也不肯吃了。
相對于花生油,菜籽油而言,山茶油的味道過于獨特,吃起來有一絲苦澀,如果沒有吃習慣的人去吃山茶油,還真的會很不適應。
![]()
3、以次充好現象嚴重。
如今山茶油其實超市也有,但是超市的山茶油其實是調和油,也就是說放了一點點山茶油,摻雜其他油進去,根本就不是純正的山茶油。
所以很多人根本不會去超市買山茶油,一般會經過別人介紹去買,但是私人的山茶油也是以次充好現象嚴重,也會摻雜其他的油進去,如果不是專業的人,根本吃不出來。
山茶油市場缺乏統一標準和有效監管,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當人們花大價錢卻屢屢買到假貨,最簡單的應對方式就是徹底離開這個市場。
![]()
4、產量低。
跟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這種動輒數千萬噸的年產量相比,全國山茶油年產量不足50萬噸,占比不到食用油總產量的1%。
其實山茶油之所以產量低是因為山茶油無法實現工業化生產,因為山茶油不像花生油,菜籽油每年播種就可以收獲。
山茶油是依靠成年的山茶樹結出茶油籽,而且山茶樹的成長完全是靠天吃飯,一年收成好,隔年收成就會比較低,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化。
而且山茶油的出油率其實并不高,10斤茶油籽也出不了一斤山茶油,而且山茶油基本上位于丘陵地帶,采摘完全靠人工,這種低效率的生產模式,決定了山茶油永遠無法在價格上與其他食用油競爭。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