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今年60歲,最近家里餐桌上多了一道“回憶殺”,用豬油拌飯。一大勺白花花的豬油,菜湯一拌,他總說比小時候還香。鄰里間流傳著一句話:“豬油拌飯長壽又滋補,比什么精制油都強!”這讓張大爺越吃越有底氣。
可兩個月后,體檢報告卻讓張大爺傻了眼:膽固醇、血脂都漲了,醫(yī)生嘆氣:“你這豬油吃得太多了!”偏偏這不是個案,隨著“傳統(tǒng)美食回潮”,豬油銷量最近幾年不斷攀升。
大家都在追求“香口味”,可這種流行背后,是否真的健康?豬油,真的是“天然補藥”,還是健康陷阱?尤其是中老年人,應該怎樣科學看待和選擇食用油?今天,我們就來揭開“豬油熱”的真相,尤其是第2個危害,很多人并不清楚。
![]()
豬油真的更健康?專家釋疑
豬油中的脂肪含量高達98%,其中飽和脂肪酸占比近40%,其余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少量多不飽和脂肪酸。有人覺得,自家煉的豬油沒有添加劑、更“純天然”,是不是更適合日常食用?
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多家權(quán)威機構(gòu)反復提醒:豬油并不比植物油安全。根據(jù)《2019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如豬油),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水平,提高心血管風險。
美國心臟病學會一項針對約12萬人、長達20年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偏愛動物油的人群,冠心病發(fā)病率比主要用植物油的人高出近18.7%。
那么問題來了,長期食用豬油,到底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具體影響?醫(yī)生總結(jié)出3個現(xiàn)實危害,尤其值得中老年人關注。
![]()
常吃豬油,身體或出現(xiàn)這3種傷害
升高血脂、加速血管硬化。
豬油富含飽和脂肪,難以消化代謝,容易在血管壁形成斑塊。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每日烹調(diào)用豬油超過20克,2個月后血膽固醇平均上升12.6%,隨之而來的便是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病風險大增。
損害肝臟、誘發(fā)脂肪肝。
肝臟是脂肪代謝的“總控臺”,攝入過多動物油,肝細胞來不及處理,脂肪堆積,容易形成脂肪肝。有研究表明,僅用豬油烹飪的飲食,3個月后脂肪肝檢出率提升到21.5%,是以植物油為主人群的2倍以上。
增加慢性炎癥與糖尿病風險。
高飽和脂肪酸飲食會激活體內(nèi)慢性炎癥通路,提升胰島素抵抗。南京醫(yī)科大學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攝入高比例豬油的人群,血糖波動幅度更大,糖尿病發(fā)病風險高出13.2%。
![]()
不要“談豬色變”,科學用油才是真智慧
那么,是不是“豬油一口都不能沾”?其實,健康關鍵在于比例和次數(shù)。適當吃一點不會立刻出問題,但長期以豬油為主,尤其中老年人、血脂偏高、慢性疾病患者,風險明顯增加。
專業(yè)建議如下:
多用植物油:首選橄欖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單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既能滿足烹飪需要,又利于心血管健康。
少用動物油及調(diào)和油:每周不超過兩次,每次不超過10克,盡量避免高溫反復炸、煎。
注意總油量控制:《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食用油25-30克,包括所有烹調(diào)用油在內(nèi)。
適當搭配,提高膳食纖維攝入:多吃蔬果、全谷物和豆制品有助于代謝脂肪、控制血脂。
![]()
體檢隨訪,動態(tài)調(diào)整:定期檢測血脂、肝功能等指標,如果有異常,需及時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
特殊人群尤其注意:如老人、有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者,建議咨詢專業(yè)醫(yī)師,根據(jù)個體情況定制飲食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