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達摩財經
在資本市場的常規邏輯里,上市公司私有化應基于對股東權益的尊重,通常需以高于市場公允價的溢價成交。但怪獸充電卻背離了這一常規路徑,其在推進私有化過程中,拒絕高領資本的高價私有化要約,引發市場對其中小投資者利益損失的擔憂。
具體而言,怪獸充電(EM.O)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文件,稱公司董事會已正式拒絕了高瓴資本于今年8月提出的高價私有化要約,并決定繼續推進信宸資本(中信資本旗下)提出的原私有化方案。
回溯此次私有化進程,信宸資本的方案早在今年1月便已提出。當時,信宸資本與怪獸充電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蔡光淵,董事兼總裁徐培峰等管理層共同組成財團,給出 1.25美元/ADS的私有化報價。
盡管這一價格較公告前收盤價溢價約74.8%,但顯著低于怪獸充電1.63美元/ ADS的賬面現金價值。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及短期投資余額合計約4.13億美元(約合30.11億元人民幣),高于收購總價3.16億美元。
到了8月,高瓴資本拋出的 “更高價橄欖枝”,讓事件出現轉折。其1.77美元/ ADS的報價較信宸財團方案溢價超40%,理論上對小股東更具吸引力。
然而,經過近兩個月的考量,怪獸充電管理層最終仍選擇堅守原方案,這一決策超出市場普遍預期,也引發了關于 “為何放棄更高收益” 的廣泛討論。
作為“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在4年前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為8.5美元/ADS,這也成為公司的高光時刻。此后,公司股價持續下跌,不到一年就跌破1美元。截至10月13日收盤,公司股價為1.32美元/ADS,總市值為3.35億美元。與發行價相比,公司如今的股價已跌去超80%。
股價低迷背后,是共享充電寶行業 “內卷” 加劇的現實。行業內部持續洗牌,即便作為龍頭的怪獸充電,也未能擺脫盈利波動的困境。上市前,公司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上市后,公司通過“直營轉加盟”的經營模式調整,曾實現一年多的盈利,但自2024年下半年起,怪獸充電再次陷入虧損。
拒絕高瓴背后
怪獸充電成立于2017年,由曾任Uber上海總經理的蔡光淵與曾任美團眾包事業部總經理的徐培峰聯合建立。雖然公司是“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充電)中起步最晚的一家,但在資本助力下,公司迅速成長至行業第一。
高瓴資本正是助力怪獸充電成長的投資人之一,早在天使輪時就參與對其的投資,此后又連投5輪。2024年底時,高瓴資本共持有怪獸充電12.3%的股份,是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僅次于阿里系。
不過,由于怪獸充電的AB股股權架構,高瓴資本雖然持股比例較高,但在公司中的話語權并不算大。2024年底時,公司管理層合計持股18.7%,但表決權占比高達64.8%;相較之下,高瓴資本的表決權占比僅為5.3%。
隨著買方財團的私有化要約方案出爐,作為第二大股東的高瓴資本卻感到自身利益受到了影響。
怪獸充電公告顯示,早在今年2月,高瓴資本就向公司董事會遞交信函,稱這一提案大幅低估了公司的價值。高瓴資本還建議,怪獸充電應繼續作為一家公眾公司存在,并應采取行動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在8月提出高價私有化要約后,高瓴資本再度表示,公司的股價已經回到1.25美元/ADS上方,并敦促公司董事會以公眾股東的最佳利益行事。但最終,怪獸充電特別委員會并未認定該方案為“更優方案”,因此繼續推進原私有化方案。
根據公告,怪獸充電一方之所以拒絕高瓴資本的提案,存在多重考量。
首先,原買方財團已經與公司就私有化一事進行了半年的磋商,其方案更具落地可能性。此外,由于公司管理層也是原買方財團的一員,若原方案順利落地,信宸資本與管理層將分別持有公司62%、38%的股份,且管理層也將繼續留任。
相較之下,高瓴方的方案中僅表示,將在無故撤職的情況下向管理層提供合同保護。這雖然為管理層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在私有化后原管理層能否繼續保持話語權仍未可知。
值得注意的是,在怪獸充電的公告中提及,高瓴資本提出高價要約后,原買方財團拒絕提升收購價格。結合此前其曾多次要求公司維護公眾股東利益、建議公司維持公眾公司地位等行為,有市場觀點認為,高瓴資本與其說是為了高價收購公司,不如說是為了防止公司以低價私有化,損害股東利益。
落寞的怪獸充電
作為共享充電寶行業曾經的領頭羊,怪獸充電曾身披成功上市、行業第一等多重光環。但由于行業前景難明,公司業績承壓,怪獸充電僅四年多便走到了瀕臨私有化退市的局面。
在上市之前,怪獸充電主打直營業務。這一模式雖然能為公司帶來較高的業績規模,但成本、期間費用同樣較高,公司也因此長期虧損。2021年上市首年,怪獸充電實現營業收入35.85億元,同比增長27.62%,歸母凈虧損卻高達49.58億元。
為了扭轉虧損局面,自2022年開始,怪獸充電開始出售除部分一線城市外的其余直營業務,全面轉向代理模式。受此影響,此后兩年公司營收雖有所下滑,但卻實現了盈利。
2022年及2023年,怪獸充電分別錄得營收28.38、29.5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1億元、0.89億元。
但到了2024年,怪獸充電的情況卻急轉直下,其中營收同比下滑35.97%至18.94億元,利潤端由盈轉虧,規模凈虧損0.14億元。
業績下滑背后,怪獸充電直營業務、代理業務雙雙承壓。年報顯示,怪獸充電移動設備充電服務(即直營業務)營收繼續下滑至3.53億元,降幅為77.61%;充電寶、機柜等相關資產出售業務(向代理商出售設備)也降至7.82億元,同比下降30.12%。
怪獸充電業績表現下滑背后,共享充電寶行業正發生巨變。
從需求端來看,隨著手機的迭代,消費者的“用電焦慮”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據Counterpoint數據,從去年1月到今年5月,中國智能手機平均電池容量從4795毫安增至5418毫安,僅17個月就有13%的增幅。
而在供給端,美團二次殺入共享充電寶行業后,對怪獸充電造成了全方位的擠壓。據艾瑞數據報告,在2023年,怪獸充電的市占率還是行業第一,為36%。但據媒體報道,目前美團共享充電寶的市占率已經實現了對怪獸充電的反超。從支付寶小程序的使用數量上看,美團充電寶的近期使用人數達400萬以上,遠超怪獸充電的200萬。
![]()
面對行業的變化,怪獸充電也試圖作出進一步改變。在去年8月的業績電話會上,怪獸充電高管透露公司正在探索共享充電寶項目的出海機會。怪獸充電CEO蔡光淵表示:“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共享充電業務在海外的布局。”
此外,怪獸充電也開始入局光伏業務。2024年,公司光伏相關營收同比增長840.97%至4.80億元。不過,光伏業務的盈利能力遠弱于共享充電寶,去年該業務的毛利率僅為11.57%,而共享充電寶業務的毛利率為52.11%。新業務能否拯救怪獸充電,仍待市場給出答案。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