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父》里有句臺詞,我很多年后才真正看懂:“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這句話的背后,是人性最冰冷、也最真實的底色。
到了一定年紀就該明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有時候感情、道義和承諾,都脆弱得不堪一擊。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你非要去考驗,輸的,大概率是你自己。
任何讓你在重大利益面前,選擇輕信他人的想法,都是在拿自己的命運當賭注。
01
不信“感情”,只信“利益捆綁”。
朋友老王講過他的經歷。
他曾和自己最好的發小,一起合伙創業。兩人從穿開襠褲時就認識,感情比親兄弟還親。
創業初期,兩人抵押了房子,沒日沒夜地干,終于把公司做上了正軌。
這份共患難的感情,老王很信任。
可當公司面臨一筆巨大的融資,涉及到股權稀釋和控制權變更時,那個他最信任的發小,卻在背后,和投資人達成了協議,把他踢出了局。
老王一夜之間一無所有。他說,比失去公司更讓他痛苦的,是那種被最信任的人,從背后捅一刀的感覺。
他后來才明白,在幾十萬的利益面前,感情或許還能站得住腳。但在幾千萬、幾個億的利益面前,能靠得住的,只有寫在紙上、被律師見證過的、冷冰冰的合同。
管理學家說:“所有穩定長久的關系,本質上都是‘利益共同體’。”
一個人如果總想著用感情,去替代規則,那他遲早會被感情所反噬。
讓你覺得“我們關系好,不用分那么清”的時刻,往往是風險最大的時刻,一味地相信感情,只會讓自己在關鍵時刻,毫無還手之力。
![]()
早年間,萬科的創始人王石,曾主動放棄了自己的股權。
他出于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希望建立一個沒有大股東、完全靠職業經理人團隊治理的現代企業。
他相信只要有好的制度和文化,就能保證公司的長治久安。
但后來發生的“寶萬之爭”,給了他沉重一擊。
當資本的“野蠻人”兵臨城下時,他才發現,自己因為放棄了股權這個最核心的“利益”,而失去了對公司的掌控力,變得異常被動。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不要用利益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根本贏不了。聰明的人,從不考驗人性,他們只設計對自己有利的規則。”
真正的好運氣,是建立在清晰的規則之上的。
倘若因為相信感情,而忽略了利益的捆綁,只會是災難的開始。
學會用規則和合同來保護自己,你才能在巨大的利益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
![]()
02
不聽“承諾”,只看“抵押物”。
讀者阿斌,講過自己的故事。
他曾借給一個親戚一大筆錢,用于對方的生意周轉。
那個親戚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承諾,半年之內,連本帶息一定還清。
阿斌覺得,都是親戚,寫借條、要抵押,太傷感情。
不料,半年后,對方的生意失敗,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阿斌那筆錢,徹底打了水漂。
很多時候,承諾,是這個世界上,最廉價的東西。
當一個人給你承諾時,他或許是真誠的。但當他無法兌現時,你才會發現,那份真誠,一文不值。
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抵押物”,才是你最可靠的保障。
懂得用“抵押物”來鎖定風險,果斷放棄對口頭承諾的幻想,才會免于被欺騙的風險,為自己的人生兜底。
![]()
03
不說“實話”,只留“底牌”。
心理學家說:人性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會本能地,攻擊那個暴露了全部弱點的人。
很多人在合作中,喜歡“開誠布公”,把自己的家底、想法、軟肋全都告訴對方。
跟這種天真的想法相處,我們遲早會發現,自己會變成案板上的一塊肉,任人宰割。。
有一位商界前輩,他從不和任何人,包括他最親密的伙伴,透露他全部的計劃。
他總是同時在進行著好幾個看似毫不相干的項目。
他對我說:“你永遠不知道,你今天最信任的伙伴,明天會不會變成你的敵人。你必須在手里留一張別人不知道的底牌。”
這張底牌,不是用來攻擊別人的,而是用來在最壞的情況發生時,保護自己的。
只有永遠保留自己的底-牌,你才可以拿回人生的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