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一場中美之間的“組合拳”對決突然升溫,像極了國際政治的“速戰速決”。
中國先是出手稀土技術管控,再緊接著掏出港務費這張王牌,打得美國措手不及。特朗普剛放話要停進中國商品,中方的回應卻讓他連夜召集幕僚開會。
你來一拳,我還一掌,這不是簡單的你來我往,而是兩個超級經濟體在全球供應鏈上的一次硬碰硬。
24小時內連出兩招,中方這回是動真格的。
先是中國商務部在10月9日的深夜,連發七條公告,宣布對稀土和相關技術實施出口限制。別小看這招,看似只是一個出口管控,實則直戳美國高科技產業的軟肋。
接著10月10日,中國交通運輸部一錘定音,對所有美國船舶加征特別港務費,收費標準不僅比美國高,還覆蓋了更多范圍。
特朗普原本還在琢磨怎么用關稅施壓中國,結果反被中國變相加稅,來了一記漂亮的反打。
美國打的是“301調查”的老套路,說白了就是單方面認定中國不公平貿易,然后自顧自地開罰單。
這次他們盯上了中國的船舶業,打算從10月14日起,對中國船只征收每凈噸50美元的港口費。
聽起來像是服務費,但實質就是換了馬甲的關稅。美國這邊剛起手式,中國那邊就直接上了終極技能。
稀土,這玩意兒聽起來冷門,其實是現代工業的“心臟”。從F-35戰機、電動汽車,到風力發電機,哪一個離得開它?
美國雖然想自建稀土供應鏈,還真不是砸錢就能解決的事。特朗普政府去年投了5億美元在巴基斯坦搞稀土開發,結果發現光挖出來沒用,沒有中國掌握的提煉技術,根本用不上。
更何況,中國不僅有礦,還有市場和工廠。全球90%的稀土精煉產能都集中在中國,美國軍工產業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超過了七成。
別說特朗普了,就連五角大樓聽到“稀土出口管控”這六個字,也得頭皮發麻。這不是簡單的出口限制,而是拿捏住了美國戰略產業的命脈。
但中國沒止步于此。10月10日宣布的港務費新政,是第二記重拳。這次不是稀土,不是科技,而是物流命門。
中國宣布,從10月14日起,對美籍船舶加征每凈噸58美元的港務費,2028年還要漲到160美元。不僅收費高,而且范圍廣。
只要是美企擁有、運營、管理或者懸掛美國國旗的船只,一概不放過。
美國造船業這幾年已經一蹶不振,2024年全年只造了不到10艘大型商船,年產能還不到中國的零頭。美國的貿易靠外國船,尤其是中國船。
中國這么一收,美國企業的物流成本直接上去了。等于美國打了一槍,反彈回來卻砸了自己的腳。
今年9月底,中國才剛修訂了《國際海運條例》,為這次反制提供了法律基礎。
特朗普還在準備下周的港口費用實施細節,中國就已經把招數和法律都準備好了。這不是臨時起意,是早有預謀的“先手棋”。
特朗普一聽到中國稀土管控的消息,立刻召集核心幕僚開會,氣得不輕。接著就放話,要“暫停進口大量中國商品”,試圖用恐嚇給中方施壓。
但這招在2025年已經不靈了。中方的回應不僅沒有讓步,反而更進一步,說明這場博弈,中國不打算再當“聽話的小伙伴”。
其實,這一連串動作背后的邏輯很清楚:中國這次不是簡單還手,而是在重塑游戲規則。
過去美國總靠一紙關稅就讓全球低頭,但如今,中國不再只在關稅這條線被動挨打,而是主動出擊,從原材料、到技術、再到物流,層層遞進,步步為營。
再看這兩年的趨勢,中國的反制越來越多元化,不再單靠“對等加稅”這種直來直去的方式,而是更講究策略,講究時機,講究打擊點的“軟中帶硬”。
不僅如此,中國還在用全球市場優勢吸引更多國家“站隊”——比如從巴西買大豆替代美國大豆,讓美國農業州票倉感到壓力;再比如對高通立案調查,把科技戰場也納入反制范圍。
當然,中國也并不是要無限期對抗。熟悉中國外交風格的人都知道,那句話不是說說而已:“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這次中方出招快、狠、準,說明獵槍早就上膛了。但真心想談的,中國依然歡迎坐下來喝一杯好酒。
可以說,中方的“組合拳”是一次戰略性亮劍,不單是為了這一次事件本身,更是為了在全球新規則形成過程中,占據主動權。
特朗普的強硬風格一如既往,但面對中國這一輪連環反制,他將如何接招,恐怕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眼下這盤博弈,不是靠喊話就能贏的,真正決定勝負的,是誰能在全球產業鏈的每一環站穩腳跟。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