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醫藥包裝設計,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不就是個裝藥片的盒子嗎?”但其實這里面的法規要求多著呢。畢竟藥品關系到人命,醫藥包裝設計可不是隨便搞搞就行的。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醫藥包裝設計里那些必須知道的法規,用大白話來講,別搞得太嚴肅。
一、藥包材得先“持證上崗”
先說個大前提: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比如藥瓶、鋁箔),得先通過藥包材注冊,拿到《藥品包裝材料注冊證書》才能用。這就像開車得有駕照一樣,沒證就上路肯定不行。
藥包材還分三類:
- Ⅰ類是直接接觸藥品且直接用的,比如注射液的安瓿瓶;
- Ⅱ類是直接接觸但能清洗消毒的,像某些輸液袋;
- Ⅲ類是其他可能影響藥品質量的,比如藥盒里的緩沖材料。
不同類別注冊流程不一樣,Ⅰ類要國家藥監局批,Ⅱ、Ⅲ類省級藥監局批就行。而且注冊前得做一堆試驗,比如看看包裝和藥品會不會“打架”(相容性試驗),能不能在運輸過程中保護藥品(穩定性試驗)。
二、醫藥包裝上的字不能隨便寫
藥品包裝上的標簽、說明書有嚴格規定。比如:
必須用中文,還得用規范字,別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字體讓人看不懂。
通用名稱要顯眼,如果有商品名,通用名和商品名的字號比例不能小于1:2。舉個例子,某感冒藥通用名是“復方氨酚烷胺片”,商品名叫“XX克”,那“復方氨酚烷胺片”就得比“XX克”大一圈。
信息要寫全:內包裝至少得標通用名、規格、批號、有效期;外包裝還要加適應癥、用法用量、生產企業這些。要是包裝太小寫不下,至少得標“詳見說明書”。
三、特殊藥品得“特殊對待”
像麻醉藥、精神藥、外用藥這些,包裝上必須印規定的標志。比如外用藥得有個紅色的“外”字,麻醉藥得有個藍底白字的“麻”字。另外,對儲存有要求的藥品(比如要冷藏的胰島素),得在包裝顯眼處注明“冷處保存”。
四、得防著孩子亂翻
家里有娃的都知道,小朋友對藥瓶特別好奇。所以法規里專門有兒童防護包裝的要求。比如口服液體藥的瓶蓋,得做成“壓旋蓋”——得先往下按,再旋轉才能打開,這樣5歲以下的孩子就很難自己擰開。這種設計要通過ISO 8317認證,測試時42個30 - 50月齡的孩子,開啟成功率不能超過15%。
不過也有例外,如果醫生或患者明確要求,某些處方藥可以不用兒童防護包裝,但得注明“不建議放在有兒童的家庭”。
五、環保要求越來越嚴
現在講究可持續發展,醫藥包裝也得跟上。2025版《中國藥典》對塑料包裝的要求更細了,比如聚丙烯材質的瓶蓋,得控制乙醛、乙二醇等溶出物的量(乙醛不能超過2ppm)。而且鼓勵用可降解、可回收的材料,減少包裝廢棄物。
另外,包裝設計還要考慮回收便利性。比如盡量用單一材質的包裝,別搞太多層復雜結構,不然回收時不好處理。有些地方還要求藥品包裝上印回收標志,提醒大家分類投放。
六、醫藥包裝設計別搞“過度包裝”
法規里雖然沒直接說“禁止過度包裝”,但明確要求包裝要“保證藥品質量、便于儲運和使用”。意思就是,別為了好看搞一堆華而不實的包裝,既浪費資源又增加成本。比如有些保健品搞個大禮盒,里面就幾小瓶藥,這種其實就踩了紅線。
醫藥包裝設計看著簡單,實則是個“技術活”——既要懂設計美學,又得守法規底線。注冊、標簽、兒童防護、環保……每一個環節都有講究。對企業來說,合規是前提;對消費者來說,這些規定其實是在默默保護我們的用藥安全。所以下次看到藥瓶上那些“不起眼”的細節,別覺得多余,那可都是法規的“小心思”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