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世界永遠不缺戲劇性,但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皮毛。當景德鎮“雞排哥”宣布暫時休息,肯德基突然公布了54年來首次公開的炸雞配方,很多人腦洞大開,把這兩件事編成了一出“街頭小販逼退國際巨頭”的商戰大戲。這真的是太可笑了,說這個話的人,真的是一點都不懂。
大家都在夸雞排哥,說他“6元的雞排賣出了600元的情緒價值”,說他靠勤勞和真誠接住了潑天的富貴。當地文旅更是把他捧為座上賓,授予“文旅推介官”,城管還為他成立工作專班。但我今天要說幾句殘忍的大實話——雞排哥再怎么火,也賺不到什么大錢。這背后,藏著一套針對老實人的無形枷鎖,也是一個普通人永遠無法掙脫的宿命。
![]()
我們先來算一筆賬。國慶期間,雞排哥火到什么程度?排隊三小時起步,全家上陣組成“雞排家族”,開了十幾個攤位,從早忙到晚。有網友造謠他一天掙幾十萬,購置多套房產,這純屬胡扯。他自己都澄清了,一家人就一套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那他到底能賺多少?就算他和他家人累到“面露苦澀”“快要窒息”,一天不間斷地炸,考慮到一個油鍋的產能極限、6塊錢的單價和高昂的體力成本,一天凈利潤能有幾千塊錢就頂天了。一個月下來,能有個幾萬塊的凈收入,對于一個路邊攤來說,已經是極限中的極限。
幾萬塊,很多了。但你必須知道,他現在坐擁的流量是什么價值。一個同級別的抖音網紅,如果轉型去做直播帶貨,一個晚上賣掉幾千萬的貨都不是新聞。就算按20%的傭金算,那也是幾百萬的收入。一個月幾萬,和一個晚上幾百萬。看清楚這個差距了嗎?這就是雞排哥的悲哀。他站在金山上,但能裝進口袋的,只有他手里那個小小的塑料袋。剩下的流量,除了把他累得半死,手臂布滿燙傷疤,全部都蒸發掉了。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的商業模式,是純粹的手工業。它的天花板,是物理定律。時間,一天就24小時。體力,會耗盡。產能,一個油鍋就那么大。這三條,把他死死地釘在了“工具價值”的底層。他再火,也只是一個工具人,一個被圍觀的景點。人們涌向他,不是為了雞排,是為了看他,拍他,蹭他的流量,把他當成朋友圈的社交素材。而他,只能用肉身硬扛這不屬于他的關注度,最終被累到“沒有情緒價值”,甚至反過來被一些人指責。
![]()
人生最大的牢籠,不是努力與否,而是商業模式帶來的效率天花板。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被困在幾個層次的效率牢籠里。
第一個層次,就是雞排哥這樣的,靠出賣自己的時間換錢。你的收入,等于你的時薪乘以你的工作時長。想多賺錢?只能拿命換,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但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你的收入上限也是鎖死的。
第二個層次,是加了杠桿,開始購買別人的時間。比如開個加盟店,讓別人用你的品牌幫你賺錢。正新雞排為什么能開遍全國?就是這個道理。但雞排哥拒絕了所有加盟邀約,他要守著自己的手藝和真誠。這一步,他就被卡住了。
第三個層次,是靠體系賺錢。這就要回到開頭說的肯德基。肯德基為什么敢公開配方?因為它真正的護城河從來不是那一紙秘方,而是背后那套全球供應鏈體系、標準化運營能力和品牌影響力。就算你知道怎么做,你也買不到一模一樣的香料配比,你沒有“壓力炸鍋”,你更無法保證全球上萬家門店炸出來的雞塊味道分毫不差。這就是體系的力量。肯德基的強大,在于它把“炸雞”這件事,從手工業變成了一套可以無限復制的工業化系統。
所以你看,肯德基公開配方,看似是自殺,實則是最高明的“品牌價值”公眾教育。它在告訴所有人:我的強大,你們學不會。而雞排哥的爆火,恰恰反襯出這種殘酷的現實。他越是被追捧為“主理人”,就越顯得諷刺。那些在上海開著小資咖啡店,動不動就“不接待上帝”的真主理人,賣的也是體系和符號。而雞排哥呢?他只是一個連自己休息時間都無法“主理”的勞動者。
![]()
那么,我們就要問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了:雞排哥為什么能火?真的是因為他特別優秀嗎?不是。他當然很勤勞、很真誠,但像他這樣的人,中國千千萬萬。他能火,是因為他恰好在這個時間點,被選中了。
看透這個底層邏輯,你就明白背后是什么在推動。還記得雞排哥爆火前的背景是什么嗎?是西貝老板賈國龍和羅永浩關于預制菜的罵戰。西貝明明用的是預存菜,卻賣出現炒的高價,老板還擺出一副“顧客虐我千百遍”的姿態,骨子里卻是對消費者的傲慢。這件事把餐飲行業的信任危機和階級矛盾推到了頂點,網民的負面情緒達到了頂峰。
這時候,雞排哥登場了。一個賣6元雞排、堅持用新鮮雞肉、油每天都換、對顧客無比尊重的小攤販,簡直就是對西貝這種傲慢資本的完美反擊。他不是一場純粹的流量機制下的爆火,而是被平臺與某種力量聯手推動的爆火。目的就是平息民眾的憤怒,同時對那些割韭菜的餐飲品牌進行敲打:你看,一個底層小販尚能如此真誠,你們這些大老板憑什么那么傲慢?
所以,雞排哥不知道的是,他的火,并不僅僅是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時代情緒和輿論博弈下的運氣。
![]()
平臺和輿論為什么要塑造這樣的“平民偶像”?從懷化的理發師曉華,到山東的拉面哥,再到南京的手沖咖啡阿姨,江山代有網紅出,各領風頭三五天。在經濟下行周期,日子越來越難的普通人,需要不斷涌現的平民偶像來重拾信心。上層建筑和流量平臺洞悉了這種民心所向,就順水推舟地不斷打造“平民幸運兒”,讓你在“這個網紅就是我身邊人”的親切感中,覺得這日子還有盼頭。
這套敘事的本質,是鼓勵一種“安全的奮斗模式”——埋頭苦干,安于本分,一份付出一份收獲,對現有結構沒有任何威脅。你再看那些被平臺壓制的聲音,他們教的是什么?是如何在規則里為個體爭取利益最大化,是如何用最高效的商業模式去撬動杠桿。這種聲音太危險了,如果所有人都去追求極致的效率,誰來干那些又苦又累的活?所以,必須壓制一個,宣揚另一個。
![]()
這才是最結構性的悲哀。時代給了普通人一夜爆紅的機會,卻沒有提供讓他們將機會轉化為結構性優勢的土壤和認知。流量的狂歡過后,留給他們的往往是一地雞毛。拉面哥現在怎么樣了?潮水退去,以帶貨為主,四處游走。理發師曉華呢?早已回歸正常,再無人頭攢動的景象。去年的于文亮,靠“普通人”標簽爆火,結果直播時一句“就是來圈錢的”人設崩塌。挖呀挖的黃老師,直播帶貨后爭議不斷,持續掉粉。
這些“素人網紅”的宿命,幾乎是注定的。他們背后沒有專業機構支撐,面對潑天的流量手足無措,無論是內容創作、形象管理還是危機公關,都力不從心。最可怕的是,被流量選中,見識過頂流的風光,又被流量拋棄,跌落無人問津的清冷。這種落差,足以壓垮一個普通人。
![]()
所以,我們憑什么不讓雞排哥賺錢?恰恰相反,我們應該讓他賺大錢,但他現在的模式,根本賺不到大錢。他被困在了“老實人”的道德綁架和“手工業”的物理極限里。他拒絕加盟,拒絕直播帶貨,拒絕在他攤位上給其他品牌打廣告,甚至還怒懟黃牛。他捍衛的,是一種樸素的公平感。這值得尊重,但在商業上,這等同于放棄了所有能將流量變現的杠桿。
他有無數條更容易的路可走,漲價、加盟、賣預制菜、直播帶貨,每一條都能讓他迅速將流量變現,但他偏偏選擇了最笨、最累也是最堂堂正正的那一條。他賺的不是投機取巧的快錢,而是這個時代對“人間真誠”最直接的打賞。但這筆打賞,太微薄了。
所以你看明白了嗎?大家都在為雞排哥的真誠鼓掌,卻沒人告訴他,在這個時代,真誠是最不值錢的奢侈品,除非它能被打包、復制、賣出天價。而他,恰恰就是那個被擺在櫥窗里,供人觀賞的“真誠”本身。當流量的禿鷲將他圍得水泄不通,榨干他最后一絲情緒價值后,便會呼嘯而去,尋找下一個目標。
![]()
看著他在油鍋前累到麻木、被人群擠到窒息的臉,你還覺得這是個勵志故事嗎?
別傻了,這不過是又一出精心上演的、讓普通人安于宿命的悲喜劇罷了。
熱鬧是他們的,而雞排哥,什么都沒有,除了滿身的疲憊和一手滾油燙出的傷疤。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我,記得“標星”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