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品方
青海省地大物博人稀,省會是西寧市。筆者留意到一位來自青海西寧、現年只35歲的年輕人,在國際科技界已名滿天下。他是孫宇晨(Justin Sun),1990年7月出生于青海西寧,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波場》(TRON)創始人。截至2025年5月,孫宇晨的身家約為85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368位。
![]()
2007年,孫宇晨(17歲)獲得第九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因此敢得北大自主招生面試資格。他以高考650分成功入讀北大中文系;翌年轉讀歷史系,獲得北大第九屆演講十佳稱號。2010年,他代表北大參加于荷蘭海牙舉行的哈佛大學世界模擬聯合國大會;同年在“南方周末”總部實習,仿照胡適創辦《每周評論》。隨后他又創辦北大“西學社”并任社長;2011年以北大歷史系第一的成績畢業。接著他獲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的“君政基金”資助,赴中國臺灣“國立清華大學”作交換研究生。他申請赴美留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長青藤盟三家名校(達特茅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五家大學同時錄取。他五選一,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期間,創立“君視國際”并任董事長,旗下《留美三人行》成為留美學生群體中認可度高、傳播廣泛的訪談式節目。他又開始積極進行投資,先投特斯拉,獲得4倍以上收益;后投比特幣,獲得20倍以上收益。
孫宇晨之后活躍于美國比特幣社區,對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清算協議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2013年他加入RippleLabs,成為Ripple協議締造者與研發者之一、大中華區第一位員工。
2014年,孫宇晨以RippleLabs大中華區首席代表的身份回國,創立《銳波》公司并任CEO,成為中國首家從事去中心化清算系統產品開發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是區塊鏈概念在中國最早期布局者之一。2015年,《銳波》獲得了IDG資本、中科資本、清控科創等多家投資機構的A輪融資;從此起步,時年25歲。
2017年,孫宇晨創建區塊鏈項目《波場》(TRON),致力于構建全球去中心化自由內容娛樂體系。2018年5月,波場正式上線主網;7月成功收購BitTorrent及其旗下所有產品并納入波場中,成為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互聯網生態。2019年3月,波場與Tether達成合作,Tether在波場區塊鏈上推出符合TRC-20技術標準的USDT(美元穩定幣);11月波場投資于全球知名的數字貨幣交易所Poloniex,在TRC20-USDT、DeFi去中心化金融、TRON交易專區等諸多領域開展策略合作。
2020年,波場基金會開展史上最大規模的多方計算(MPC)火炬激勵計劃。2021年,孫宇晨被國家級信息化期刊《中國信息界》特聘為雜志社編委會成員。2022年5月,波場去中心化算法穩定幣正式發行;6月升級為全球首個去中心化超抵押穩定幣。
![]()
2023年7月,孫宇晨參加東京首屆WebX行業大會;9月出席首爾“區塊鏈周”、接受《財富》雜志專訪、出席新加坡TOKEN 2049大會。10月,在迪拜舉行的“2023區塊鏈生態大會”上,孫宇晨獲得“年度加密企業家”稱號;11月榮獲Benzinga“2023年度加密貨幣變革者”稱號;12月在36氪峰會上發表演講,以視頻方式參與幣安(Binance)“區塊鏈周”閉幕式。(幣安的創始人是趙長鵬,筆者早前已經有文章介紹過。趙長鵬現年已48歲,來自江蘇。幣安和波場一樣,也是在2017年創立的。)
去年5月,孫宇晨在香港Wiki Finance EXPO發表視頻演講,獲“Web3創變之星獎”,波場獲“去中心化世界構筑者獎”;7月在線上出席香港WCS峰會;8月參與“Wrapped BTC”項目及ABS2024亞洲區塊鏈高峰會;11月在迪拜Wiki Finance EXPO獲得“加密未來開拓者獎”;12月在《世界AI+Web3.0》博覽會上獲頒“年度區塊鏈領袖獎”。
今年1月,孫宇晨登上《福布斯》全球封面;2月入選香港區塊鏈《年度最有影響力30人》榜單;3月在香港Wiki Finance EXPO收獲“全球區塊鏈開創者獎”;5月以“特朗普迷因幣”最大持有人的身份出席特朗普的晚宴。他持有超過143萬個“特朗普幣”(市值大約2000萬美元)。
孫宇晨早在2011年(21歲)已成為亞洲周刊封面人物,邱立本總編輯慧眼識英才。2014年,他獲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授予“全球杰出青年”稱號。2015年,他參加央視網CCTV中國電子商務峰會,獲評《中國互聯網年度新銳人物》,入選《中國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2017年入選《長安俱樂部首期全球青年領袖》《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亞洲人物榜”,再度入選《中國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2021年入選PANews發布的年度榜單并榮獲“年度領軍人物獎”,波場亦榮獲“年度最受歡迎公共區瑰鏈獎”。2023年,在迪拜舉行的“區塊鏈生態大會”上,孫宇晨獲得“年度加密企業家”稱號。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其可以廣泛應用的場景已勢不可擋。筆者個人理解,中央對此持審慎積極態度,關鍵是從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警惕國際金融資本的無序擴張。孫宇晨和趙長鵬一樣,在這方面是中國新一代在國際區塊鏈的平臺上率先吃螃蟹的人,可以發揮區瑰鏈新時代的先導作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3日,孫宇晨完成了亞軌道太空觀光飛行,成為首位亞軌道飛行的華人企業家,刷新了華人商業宇航員最年輕的紀錄。當天他參與《藍色起源》New Shepard項目的第34次飛行。孫宇晨2021年(31歲)通過競拍獲得飛行席位,經歷四年的等待,最終搭乘火箭升空,突破卡門線(地球大氣層與太空的分界),在失重狀態下停留了10分14秒,和其他六名乘客共同完成體驗。安全返回地球后,他強調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鼓勵年輕人追逐科學夢想。
![]()
孫宇晨的亞軌道突破,為波場的Web3愿景注入宇宙動能。他的太空首飛出圈是“區塊鏈+航天”的組合拳,具跨界技術融合意義。作為區塊鏈企業家,他將1000份波場社區的數字檔案帶入太空,首次實現加密數據與航天科技的融合,驗證區塊鏈技術在太空數據存證和智能合約應用的潛力。他通過教育基金推動科學普及,體現了技術探索與公益事業結合的創新模式。關鍵是開發可重復使用的航天技術以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推動人類在太空的可持續發展。
2015年,藍色起源的New Shepard火箭已完成首次亞軌道飛行測試;2019年完成首次載人模擬測試;2021年首次完成載人亞軌道太空旅行。New Shepard的火箭設計是可重復使用,通過垂直起降(VTOL)技術實現回收;其太空艙配備了可重復使用的生命支持系統和著陸系統。亞軌道載人航天項目現在只為游客提供太空旅行體驗,下一步是探討在外太空建立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突破在大氣層內的云端儲存。筆者估計,這是孫宇晨下一步業務發展的策略構思。
以孫宇晨為代表的中國年輕一代正快步趕上高新科技的飛速發展,值得高度關注。目前關于孫宇晨下一步的具體計劃尚無確切的公開信息。筆者相信他會繼續參予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相關活動(主要是TOKEN2049)。他在過去兩年進行了多次投資,參與到特朗普的關聯項目,估計未來會繼續聚焦具潛力的區塊鏈項目、尋找信息領域的投資機會。作為波場的創始人,他應會繼續致力波場生態系統的建設和發展,推動其在區塊鏈領域的影響力。中央以黨建引領,樂觀其成。筆者昨夜仰頭靜觀彩云追月,期待數年后中國人登陸嬋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