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界一直流傳著康生瞧不上郭沫若的書法的傳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康在章草領域炙手可熱,號稱“近70年來無人可及”,時人將他與郭相提并論,但康生很不屑,更是直言不諱說:“若論書法,我用腳趾夾根木棍寫,都比郭沫若寫得好!”雖然傳言并不一定真實,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康生在草書上的確底氣十足。
![]()
康生創造性地將章草與行書筆意結合,作品既保留章草的波磔特征,又融入流美靈動的魏晉行草風韻,形成“似拙實工,生動而不張揚”的“康體”面貌。曾有人問他“字取法何人、臨何經典”,他表示“說了你們也不知道,一部無名高手的無名帖”。此作指的就是“敦煌三寶”。
![]()
“敦煌三寶”即《法華經玄贊卷》《因明入正理論略抄》《因明入正理論理論》,由于它們的草書水平高于“敦煌遺書”其他作品,故被稱為“三寶”。1900年,此三卷被發現于敦煌藏經洞,一經出土便備受推崇,珂羅復制版暢銷一時,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康生都學過它。
![]()
1908年時,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將“敦煌三寶”買走,至今藏于巴黎國立圖書館,因保存極為完好、字數極多、草法極為精妙,如今它已是該館的“鎮館之寶”,估值近百億。我們曾多次提出購買,均被拒絕。
![]()
“敦煌三寶”有三大珍稀之處:其一,它是目前已知的尺幅最長、字數之多的墨跡真品,總計超過30000字、30多米長;其二,它是由御用抄經生書寫而成,草法精準且易識易辨,張芝、索靖、二王、虞世南、褚遂良草法盡在其中;其三,通篇以章草為主,兼用草隸、行草筆法,上手容易,對于初學者來說難度較小,適合打基礎。
![]()
我們常說“碑不如帖,帖不如稿”,“敦煌三寶”由于是草稿,用筆極為真實自然,細節處理得細膩精到,沒有絲毫的做作、板滯弊病。正如啟功所說:“結體精嚴,點畫飛動,有血有肉,轉側照人……余嘗以寫經精品中字攝影放大,與唐碑比觀,筆毫使轉,墨痕濃淡,一一可按。”
![]()
作者以古代草圣般的水準,對漢字的邊旁、部首、筆劃的省略和簡化達到了十分概括和精確的程度,遠看密密麻麻,繁華空靈,近看布局分明,每一個字都有其獨特韻味。毫不夸張地說,堪稱“神品之作”!
![]()
若能深入到每一個字的機理,其法度森嚴而又雍容華貴,讓人嘆服不已,通篇筆墨圓潤、壯美,單字間的筆畫轉折、提頓,自然靈轉,已臻至化境。雖沒有字與字間的連綿,但通篇如流水行云、平穩樸實,嚴正典雅,也是后世學習魏晉草書的“教科書”。
![]()
而今,我們將此作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超高清1:1復制,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