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秋末的滎陽老院,68歲的平師傅正蹲在菜地里摘青菜——腰板挺直,手勁勻實,完全不像12年前那個連路都走不動的食道癌患者。身后廚房飄來小米粥的香氣,老伴喊他:“藥該熱了,等下記得喝。”他應著,指尖蹭了蹭圍裙上的泥——這雙手,曾熬壞了兩個加厚鋼鍋,只為煮一碗能續命的中藥。
一切始于2016年春節前的那陣“胃疼”。平師傅以為是老胃炎,吃了半個月藥沒見好,反而開始嘔吐、噯氣,連饅頭都咽不下去。老伴拽著他去縣醫院,醫生讓等三天再查片子——那三天,他盯著天花板數瓷磚,兒媳來取報告時臉色煞白,他心里立刻有數:“壞了。”
![]()
3月的病理結果砸下來:食道鱗癌。夫妻倆連夜去鄭大一附院,做了30次放療、數次化療。那段日子像在地獄里:放療把食道燒得咽口水都疼,他只能喝冰冷的流食;化療讓他掉光頭發,渾身沒力氣,連從床上坐起來都要老伴扶;體重從130斤掉到99斤,連化療藥袋都提不動,只能放在床頭柜上。
“我那時候覺得,撐不過去了。”平師傅摸著脖子上的放療疤痕,“每天醒過來就想,今天會不會是最后一天?”
轉機出現在7月。同病房的病友看他瘦得脫形,嘆口氣說:“我之前也這樣,后來喝中藥補了補,至少能吃飯了。你要不試試?”
平師傅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2016年7月1日找到袁希福院長。醫院里滿是患者,他反而踏實了——這么多人和他一樣在熬,總不會錯。袁院長握著他的手:“你的病不算最重,按時吃藥,能扛過去。”這句話像顆熱乎糖,塞進他涼透的心里。
![]()
第一副中藥喝下去,平師傅的食道疼減輕了。他試著喝了口小米粥,居然沒嗆到——這是三個月來最舒服的時刻。
2016年8月復診,他已經能說出完整的句子:“吞咽不疼了,打嗝也停了,晚上能睡整覺。”更驚喜的是,體重慢慢漲回110斤,能扶著墻在病房里走兩圈。
從那以后,平師傅的廚房多了兩個加厚鋼鍋——每天凌晨四點起來熬藥,藥香飄滿整個院子。老伴說:“那兩年,鍋都熬壞倆,煤氣灶也換了新的。”可他不嫌麻煩:“能喝藥,就能活著。”
一年后,平師傅的中藥罐子換成了“鞏固裝”。他開始幫老伴做飯、澆花,甚至能爬樓梯去小區門口取快遞。“那天我提了兩斤雞蛋上樓,沒喘,老伴說我跟正常人一樣。”他笑著說,“我熬藥熬壞了鍋,卻把命熬回來了。”
![]()
之后的日子,平師傅成了“中藥常客”:每年春秋兩季鞏固,雷打不動。2022年3月復診,他說:“沒毛病,能扛五十斤大米上五樓。”2023年回訪,他正在院子里曬被子,陽光照在他臉上,皺紋里都是笑:“我現在就是個老農民,種點菜,做做飯,比住院時強一百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