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載輝煌路,砥礪奮進新征程。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之際,我們滿懷豪情,共慶盛世華誕。76年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聯想在當代中國畫的創作版圖上,傳統與創新正演繹著一場生動的和鳴。老一輩藝術家以筆墨為舟楫,在山水皴法與花鳥寫意的千年文脈中潛心求索,用積淀深厚的筆底煙霞延續著中國藝術的基因密碼;年輕一代創作者則以更開放的姿態打破媒介與題材的邊界,將數字時代的視覺語言、當代生活的審美體驗融入宣紙絹帛之間,讓青綠山水映現都市光影,使梅蘭竹菊對話現代精神。這種“守形”而不“泥古”、“破格”仍“承韻”的創作實踐,既保持著水墨丹青的精神內核,又不斷拓展著東方美學的表達維度,恰似一幅正在徐徐展開的新時代《千里江山圖》——既有傳統筆意的筋骨,又煥發著當代審美的光彩。
由權威門戶中國大型藝術網站,依據行業眾多專家等組成專業評審團,通過對各位入選畫家被社會大眾的關注度、各種數據評審和調研等形式,以及從畫家的繪畫藝術創新、藏家反應、市場動態、本人知名度、畫家品德等八大維度進行專業的數據篩選,分析,慎重洞察評選后,隆重推出中國畫壇著名國畫家2025年9月人氣指數排行榜重磅發布。
![]()
名列2025年9月排行榜前20位的國畫大家是:范曾、崔如琢、韓美林、朱祖國、史國良、吳悅石、賈又福、盧禹舜、馮遠、徐里、何家英、張立辰、王明明、郭石夫、潘公凱、侯德昌、周韶華、霍春陽、何水法、王西京。
1、范曾
范曾是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傳奇人物,以簡筆潑墨人物畫獨樹一幟,代表作《老子出關》《竹林七賢》等將詩、書、畫融為一體,踐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追求,被譽為"古典精神復歸"的杰出代表。作為南開大學終身教授,他親手創辦東方藝術系,筆耕不輟,著述等身,出版《莊子顯靈記》《范曾詩稿》等150余部作品,在文史哲領域建樹頗豐。
雖已屆87歲高齡,仍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熱情,2025年新近完成的丈二匹巨作《萬古長青圖》,再次彰顯其藝術生命的永恒魅力。
2、崔如琢
當代畫壇中,崔如琢的藝術成就的取得,源于他對傳統的深刻繼承、對師承的兼收并蓄,以及對個人風格的銳意創新。
在傳統繼承方面,崔如琢博采眾長,廣泛師法歷代名家。從宋代董源、郭熙的山水意境,到元代吳鎮的筆墨韻味;從明代沈周的渾厚、徐渭的狂放,到清代八大山人的冷峻、漸江的清逸、石濤的變化無窮;再至近現代吳昌碩的雄強、潘天壽的奇崛、傅抱石的灑脫、李苦禪的蒼勁,他皆有深入研習與臨摹,打下了堅實的傳統根基。
更為難得的是,崔如琢不僅在繼承中求發展,更在創新中開新境。他開創了中國畫表現形式的新篇章——積墨花鳥,拓展了傳統花鳥畫的表現維度。同時,他在黃賓虹、李可染積墨山水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積墨法的應用,獨創出指墨積墨山水與指墨積墨花鳥,為中國畫的藝術語言增添了獨特而厚重的一筆。
3、韓美林
韓美林是中國當代藝術界的旗幟性人物,橫跨繪畫、雕塑、設計等多個領域,成就卓著。韓美林的作品以熾烈的色彩、夸張的造型見長,深得民間藝術精髓。從福娃設計中仰韶彩陶紋樣的運用,到敦煌壁畫元素的現代轉化,無不彰顯其"取法傳統,銳意創新"的藝術理念。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國際奧委會"顧拜旦獎"獲得者,他先后在杭州、北京等地創建四座藝術館,持續推動藝術普及與國際文化交流。2025年,其大型個展"美的森林"亮相成都,通過350余件精品力作,生動展現了中華文明在當代的藝術重生。
4、朱祖國
朱祖國,溪江畫派創始人,指墨畫領軍人物,擅長山水、鷹、雞等動物畫,其創作品獲世博金獎,朱祖國是繼潘天壽先生后又一位指墨畫大家,作品被泰王國紀拉空·吉滴耶恭親王、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俄羅斯圣彼得堡博物館、日本、英國、美國等私立美術館收藏。朱祖國童年在家鄉牧牛,以沙當紙以指作筆習畫,其創巨幅山水氣勢磅礴為世人贊嘆。尤喜畫動物,其畫牛與鷹既呆萌又氣勢逼人。畫雞靈動又有神,具濃厚鄉間氣息和獨特視覺沖擊力!朱祖國數十年游歷大江南北于深山大澤,獲靈感于自然,其作品瀟灑自由傳遞著一位藝術家悠遠心聲。其作品風格獨特、童趣盎然、具有生命力和藝術價值高被藏家追捧。其心境曠達、獨樹一幟與自創畫風將在中國畫壇影響深遠。
5、史國良
史國良,一位曾遁入空門的畫僧藝術家,以出世之心觀入世之相,在佛門內外的獨特經歷賦予了他洞察世情的深邃視角。作為中國當代人物畫壇寫實畫派的重要代表,他以扎實的寫實功底和渾厚的筆墨語言,生動刻畫著普通人的精神世界,通過純凈、善良、虔誠的人物形象,傳遞著對時代生活的深切觀照。
史國良的藝術之路始于平凡卻因天賦與勤勉而熠熠生輝。在成長過程中,他先后得到黃胄、蔣兆和、李可染、葉淺予、周思聰等畫壇大家的悉心指導,這些藝術名師的言傳身教為他奠定了深厚的藝術根基。他筆下的人物畫作品,既保持了高度寫實的技法特色,又融入了鮮活生動的筆墨情趣,以細膩傳神的藝術表現力,贏得了藝術界內外的廣泛贊譽。史國良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在當代中國人物畫領域開辟出一條深具人文關懷的創作路徑。
6、吳悅石
在當代文人畫傳統的承傳體系中,吳悅石先生及其創作的確是一座不可繞過的重鎮。無論是就其筆墨意象,還是所謂的精神氣格而言,吳先生在闡揚前人的同時,又更多地具有了屬于自己的個性范疇中的創造與發明。這也是他之所以成為當下傳統文人繪畫領域執牛耳者的重要原由。
吳先生于中國畫,舉凡山水、花鳥、人物諸科皆有建樹,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優雅閑適的生活情趣以及樸質率真的個性人生,生發于筆墨間,躍然于紙面上。其作品的鮮活、個性、優雅,不僅成為“文人畫傳統”的空谷回響,更為當下觀念紛紜的畫壇,提供了一種參照。同時,也為當下中國畫的發展與前景,指明了一條敞亮的新途!
7、賈又福
當代著名山水畫家賈又福先生,在深入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儒道釋三家哲學智慧的基礎上,承續五代北宋以來山水畫的精神文脈,特別是秉承其恩師李可染先生"為祖國山河立傳"的藝術理念,通過四十余次深入太行山的實地寫生與藝術探索,將創作視角聚焦于大山巨石這一核心意象。他以獨特的藝術慧眼,將山石這一傳統審美對象與社會發展、歷史變遷、人生體悟及萬物運行規律相聯結,創造性地提出了"以石觀化"的藝術理論體系,由此開辟出個性化的藝術道路。
賈又福先生的山水畫創作,既堅守傳統筆墨精神,又彰顯鮮明的個人風格,實現了繼承與創新、法則與自由、哲學思辨與美學表現的完美統一。他筆下的山石不僅是自然造物的藝術再現,更是承載著深厚人文內涵的哲學載體,引領當代山水畫創作邁向更具思想深度與精神高度的新境界,使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哲理化與具體化并重的新面貌。
8、盧禹舜
作為當代中國畫壇"筆墨當隨時代"的積極踐行者、引領者與創新者,盧禹舜憑借深厚的藝術造詣、鮮明的創作風格和卓越的藝術成就,贏得了業界的高度認可。進入新時代,他將藝術目光投向重大時代主題,聚焦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關鍵節點與重要事件,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脫貧攻堅戰、建黨百年、長江黃河等國家戰略,創作出"一帶一路·人類文明""逍遙游""山海經""永遠的敦煌"等一系列主題性精品力作,其中《黃河安瀾 天下大穰》等作品更是以恢弘氣象展現了時代精神的藝術表達。
在潛心創作的同時,盧禹舜還積極投身美術教育事業與文化交流工作。作為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他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畫藝術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繁榮,通過教學實踐與藝術活動,為培養藝術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展現了當代藝術家胸懷天下、服務時代的責任擔當。
9、馮遠
談及馮遠,其最為鮮明的標簽便是重大歷史題材和當代現實生活題材的人物畫創作。9年艱苦而迷惘的知青生活如同生命的烙印,為馮遠提供了豐沛的社會底層的人生體驗,也加深了他對歷史和人的理解,奠定了他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人的創作態度,賦予了其作品熱情雄肆、深刻浩大的風格特征,以及獨特的中國精神氣象。
10、徐里
徐里的創作,按他自己的歸類,可分為三大類別:一是西藏系列,早先的吉祥雪域和現在的藏密佛像;二是古絲綢之路系列;三是近年來的海外寫生系列。三十多年來,無論是“西藏”系列、“吉祥雪域”系列、“古絲綢之路”系列,還是“中國山水”系列,徐里始終在探尋中國油畫的中國元素和東方藝術神韻。在他的作品中,傳統繪畫所張揚的視覺沖擊力被融為一爐,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和理性與感性的統一,獨有的鮮明的藝術語言形成了境界高遠、色彩輝煌壯麗,畫面深沉優雅的藝術風格,讓人驚嘆不已。
11、何家英
何家英的工筆人物畫歷久彌新,時光流轉間愈發顯現出其不朽的藝術魅力。他筆下那些嫻靜優雅的少女形象,仿佛超脫塵世的精靈,既散發著高潔出塵的氣質,又保持著純真無邪的天性,令人過目難忘。何家英在傳統工筆畫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成功探索出一條既深植傳統精髓又契合當代審美的新路徑,創造出具有典范意義的現代工筆人物畫風格。他的作品以典雅雋永的藝術品格,贏得了美術界的高度贊譽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喜愛,成為當代工筆畫壇備受推崇的經典范式。
12、張立辰
在當代中國畫領域,張立辰先生是寫意的旗幟,是大寫意花鳥畫的領軍,也是重建中國畫傳承體系卓有收效的師表。張立辰還是一位杰出的美術教育家,他在中央美術學院執教鞭和主持中國畫系教學多年,為改進和完善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的教學方法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在難度最大的大寫意花鳥畫的創作中,表現了前人所沒有的飽滿精神和充沛感情,實現了傳統筆墨意境向現代筆墨構成的轉化。在有效強化大寫意花鳥畫視覺能力的同時,賦予了大寫意花鳥畫以高亢昂揚又饒于生趣的內在精神,從而在前人的基礎上把大寫意花鳥畫推向了一個新的境地。
13、王明明
在當代中國美術界,王明明這個名字,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在藝術的浩瀚天空中熠熠生輝。他以中國畫為主,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類皆精、齊頭并進。自五歲開始畫畫、臨習書法,書法與國畫共同構建成他的藝術生命。王明明的繪畫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表達。他的作品傳遞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他的作品也傳遞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懷之意。
14、郭石夫
郭石夫以大寫意花鳥畫享譽畫壇,并兼擅山水、書法、篆刻、詩詞及西洋繪畫等,于戲曲上造詣尤深。郭石夫先生的花鳥畫,博綜集萃,淵源廣大、由近現代之吳昌碩、潘天壽、齊白石、朱屺瞻諸巨匠,追溯揚州二李、八大、二石至青藤白陽,悉為己用,蔚為一家。其畫風沉雄樸厚,古雅剛正,磅礴而不染獷悍之習,灑脫而內具堅貞之質。凡一花片葉、寸草泰石,莫不深合理法,備極情態,而未嘗于“創新”的旗號下墮入流滑狂怪一格,實為中國當代大寫意花鳥畫領域樹立一代典范。
15、潘公凱
潘公凱,國畫大師潘天壽的第二個兒子。潘公凱出生于藝術大家門第,自幼受到藝文蒙養,有著全面的稟賦。他不僅在美術史論研究方面造詣深厚,對中國畫理論與實踐也有深入的探索。繪畫上雖繼承了其父潘天壽的優良基因,但并不滿足于此。他用焦墨寫花鳥,用淡墨潤筆墨,強烈的黑白對比與溫潤的畫面氣息,營造出不同于其父的繪畫意境。
16、侯德昌
侯德昌是繼傅抱石、關山月兩位藝術巨匠合作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大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后,給國家重要殿堂創作巨幅書畫作品數量眾多的藝術家;他主筆的巨幅國畫《幽燕金秋圖》,頻繁出現于央視每晚《新聞聯播》中,成為深深嵌入人民心中的國家名片。
侯老不僅是國畫大家,還是書法大家。畫家張仃說侯德昌始終像老農一樣勤懇耕耘,美術史家黃苗子如此贊譽侯德昌書法風格的形成:“他是工藝美術家,懂得藝術的裝飾性;同時他又是國畫家,懂得線條的變化運用;而他又從小喜愛書法,從渾厚而又富有魄力的顏體入手,上溯隸篆。他追求金石、國畫和書法結合的效果,形成富有時代感的當代書法。”
17、周韶華
從戰地硝煙到藝術星河,周韶華以萬里黃河為墨、千仞昆侖作紙,潑灑出《黃河魂》的壯闊與《世紀風》的革新。他開創的“氣勢派”山水,將撞墨撞粉的肌理化作民族精神的紋路,用油畫棒與水彩顏料在宣紙上奏響東西方藝術的和鳴,讓每幅作品都成為中華文明的詩意切片。
18、霍春陽
花鳥畫從古至今一直深受大家喜愛,而提起花鳥畫就不能繞過津派花鳥,在天津出過數不清的花鳥大家,而現代津派花鳥就一定要提到霍春陽先生。
其實資深的藏家朋友對于霍春陽畫家一定是耳熟能詳,其筆下的花鳥畫因情景淡雅的畫風受到了眾多粉絲的追捧,以及畫壇人士的肯定與夸獎,他筆下的鳥也被冠以“霍家鳥”的美譽,可見霍春陽在中國當代畫壇的影響力。
多年以來,霍春陽一直致力于傳統寫意花鳥畫的創作,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畫壇百杰”之一,對于傳統,霍春陽相當之看重,對比現在很多執著于創新的觀念,他認為無論是創新還是創作都不能離開傳統這個根本,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再去通過實踐增加新的領悟。
19、何水法
何水法的繪畫藝術風格獨具特色,他的工筆花鳥畫作品結構嚴謹,用筆圓潤自如,設色典雅秀逸。他對兩宋的花鳥畫作過精深的研究,在繪畫技巧和藝術表現上深受宋畫的影響。同時,他又對青藤、八大等明清時期的寫意畫派有著獨到的理解和領悟,因此所作寫意花鳥氣旺神暢,筆墨華滋,渾然天成。
何水法的藝術風格融合了東西方的繪畫元素,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具有現代審美意識的高度,是中國畫壇上的一朵璀璨的明珠。他的作品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高超的繪畫技藝,為世界藝術史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王西京
在當代中國畫壇,王西京以其雄渾大氣、酣暢淋漓的水墨人物畫風格獨樹一幟,展現出非凡的藝術魄力與深厚的文化修養。他的創作題材豐富多元,既有文人雅士的風流倜儻,也有歷史人物的慷慨悲歌;既有宮廷貴妃的雍容華貴,也有侍女的婉約飄逸;既描繪親切的政治人物,也刻畫絢爛多彩的少數民族形象,形成了獨具個性的藝術表達體系。
王西京的藝術成就源于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創新性發展。他筆下的人物形象,無論是古代先賢還是現代人物,都通過精準的造型、遒勁的線條和富有張力的墨色,傳遞出深沉的情感內涵。每一幅作品都凝聚著藝術家對歷史文化的思考與感悟,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打動觀者心靈,彰顯出傳統水墨在當代語境下的獨特魅力與生命力。
(珠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