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易道深度快訊
就在這個月初,在弗勞恩霍夫IGCV舉辦的第一屆多金屬粉末床熔融技術研討會上,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Zurich)的一幫學生,展示了一臺相當新奇的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PowderBedFusion, LPBF)設備。
![]()
它新奇并不是說它剛剛發明出來,我們在幾年前就看過西安交通大學團隊類似的方案,只是這次歐洲公開展示被更多的人看到進而分享轉發。
簡單來說,它的特點是,把傳統LPBF設備鋪一層粉、掃一遍光、再鋪一層粉的直線往復邏輯,改成了邊旋轉邊打印的連續模式。

這不僅大幅提升了打印速度,還順帶解決了多金屬打印中的一些痛點。
這個項目代號為RAPTURE,目標直指下一代多材料火箭部件的制造,目前ETH已經為這項技術申請了專利。
聊這個項目,其實得先聊梯度材料。
![]()
一旦能穩定、高效地在單一零件上實現多種金屬材料的無縫集成,從功能梯度材料到集成冷卻通道的高溫部件,應用想象空間很大。
![]()
![]()
但這事兒的難點,大家也被困擾很久了:
要么是多個粉倉來回切換效率低下,要么是混合粉末的分離回收幾乎成了無解的難題,導致大量昂貴的金屬粉末被浪費。
而ETH的這群學生,似乎找到了一條全新的破局之法。
對工藝時間的徹底重構
我們先來看看這臺機器最核心的創新點:旋轉打印。
傳統的LPBF設備,先是用刮刀(recoater)在粉床上來回移動,鋪上一層薄薄的金屬粉末。
![]()
然后激光再在上邊工作。
![]()
完成一層后,平臺下降,刮刀再次出動,周而復始。
![]()
這個過程中,刮刀的往復運動和平臺的升降,我們稱之為工藝死區時間(process deadtime),它占據了整個制造時間的相當一部分。
RAPTURE項目組的這臺機器,改變了玩法。
它的核心是一個旋轉平臺。
送粉器、激光束和惰性氣體保護噴嘴被固定在特定的位置,而打印件所在的平臺則在下方持續旋轉。

這意味著,送粉、熔融和凝固這幾個步驟可以同步、連續地進行。
激光不再需要等待刮刀鋪完粉,而是可以持續不斷地在旋轉的粉末流上工作。
項目的高級科學家Michael Tucker博士打了個比方,這套系統特別適合制造那些近似圓柱形的幾何體,比如火箭噴管、渦輪機械部件等。
這類零件的共同特點是直徑大但壁很薄。
對于這種結構,旋轉打印的效率極高。
根據團隊的數據,制造一個圓柱形部件的時間,可以縮減超過三分之二。
這對于追求極致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航空航天領域來說,吸引力是巨大的。
![]()
當然,這臺機器也能制造非軸對稱的零件,甚至是陣列式排布的多個零件。
但無疑,在打印環形或圓柱形結構時,它的優勢才能被發揮到淋漓盡致。
不僅僅是快:多材料與低浪費的組合拳
如果說速度只是這臺機器的A面,那它的B面是多材料處理能力和極低的材料浪費,更具潛在價值。
我們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這次項目的直接驅動力,來源于瑞士學術航天倡議組織ARIS的一個實際需求。
這個由學生主導的組織正在建造自己的火箭,目標是沖破100公里的卡門線。
![]()
他們需要一個雙組元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噴管,為了承受發射時的高溫高壓,這種噴管的內部最好由導熱性極佳的銅(Cu)合金制成,并集成復雜的冷卻通道;
而外部則需要由耐高溫的鎳(Ni)基高溫合金包裹。
![]()
在傳統工藝中,實現這種異種材料的結合極其復雜。
即使在增材制造領域,用現有的多材料LPBF技術來做,也面臨前面提到的粉末交叉污染和浪費問題。
Tucker博士直言:對于像我們學生火箭團隊這樣的小玩家來說,這種多材料技術一直以來都過于復雜和昂貴,遙不可及。
RAPTURE的旋轉架構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它可以同時集成兩個獨立的送粉器,在旋轉過程中的特定角度和位置精確地輸送不同的金屬粉末。
粉末只被沉積在需要它的地方,然后立即被激光熔融。
![]()
這樣一來,就從源頭上避免了不同粉末的大面積混合。
那些混在一起難以分離的昂貴粉末,在這里材料浪費被降到了最低。
重新設計工藝環境控制
任何一個做金屬打印的朋友都知道,惰性氣體保護(通常是氬氣)多重要。
它不僅要防止金屬在高溫下氧化,還要有效地帶走熔池產生的飛濺物(spatter)和金屬蒸氣(soot)。
在傳統的大尺寸LPBF設備中,要維持整個打印倉內氣流的均勻性和穩定性,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RAPTURE的旋轉設計在這里又一次展現了它的巧妙之處。
由于送粉和熔化的區域是相對固定的,保護氣流可以被設計得非常聚焦和高效。
![]()
團隊設計了一個專門的結構,讓惰性氣體直接吹掃熔化區,然后通過一個出口系統地將所有副產品抽走。
Tucker博士坦言,他們一開始低估了氣流控制對打印質量的影響,但后來發現這是決定性的。
旋轉架構讓他們能夠比傳統設備更精確地控制局部氣流條件,這對于最終零件的冶金質量和力學性能至關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項目從概念到原型機落地,只花了6個本科生9個月的時間。
期間他們還遇到了很多工程難題,比如如何讓掃描振鏡與旋轉平臺精確同步,以及由于市面上沒有現成零件,他們自己設計了可旋轉的氣路接頭、運行中自動補粉的系統等等。
能做到這個完成度,讓我們印象深刻。
從火箭到電動機:商業化的想象空間
現在,讓我們跳出技術細節,看看它的未來。
這項技術的第一個也是最直接的應用場景,就是ARIS的火箭項目以及更廣泛的航空航天領域。
除了火箭噴管,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中的各種環形件都是它的潛在客戶。
但團隊的目光不止于此。
他們認為,在電動汽車領域,特別是電動機的制造中,也存在大量環形幾何部件,這項技術同樣大有可為。
目前,這臺原型機可以制造直徑最大為200mm的部件。
團隊正在探索如何進一步提升打印速度和擴大打印尺寸,并且已經開始積極尋求工業界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動這項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
憑借其新穎性和巨大的商業潛力,這項技術不僅獲得了ETH Spark獎的提名,也已經由校方提交了專利申請。
雖然這項技術目前還主要聚焦于軸對稱或近似軸對稱的零件,但這已經覆蓋了航空航天、能源動力等多個高價值領域的核心部件。
或許能在不遠的將來,這樣的技術方案為高端金屬制造領域可以出現帶來一些新的改變。
我們會持續關注它的后續進展。
關注AM易道,讀懂3D打印的變化之道。
尋找AM易道編輯,5年以上3D打印行業經驗,不限專業領域。期待與有深度思考能力、文字能力和創作興趣的小伙伴合作,共同打造優質內容。有意者請加yihanzhong詳聊。
企業合伙人計劃:
讀者提示:添加amyidao加入讀者交流群(備注加群),獲取原始信源鏈接或不便發表內容,并與AM易道同頻讀者共同探討3D打印的一切,AM易道建議也讀者星標公眾號,以便第一時間收到AM易道更新。
免責聲明:AM易道圖片視頻來自于網絡,僅作為輔助閱讀之用途,無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權行為,請權利人及時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本文圖片版權歸版權方所有,AM易道水印為自動添加,輔助閱讀,不代表對該圖片擁有版權,如需使用圖片,請自行咨詢版權相關方。AM易道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AM易道不對因使用本文信息而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責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