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卻愈發(fā)懷念來時的路,懷念那條見證我成長的鄉(xiāng)間小路。它從泥濘土路到平整水泥,每一寸都刻著牛角村的煙火氣息,承載著前半生最溫暖的記憶。
![]()
作者(左一)及家人的舊照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牛角村娃娃。自我記事起,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村里那條土路。每逢下雨,道路就會變得泥濘不堪,踩上去深一腳淺一腳。
而雨天唯一的樂趣,就是躺在炕上,聽著從土房屋檐下嘀嗒嘀嗒的雨點聲,那聲音像催眠曲一樣,不消一會,睡意就會悄然爬上心頭......
等到雨過天晴,村里就熱鬧起來,大人們紛紛拿著鐵鍬,把自家門前被雨水沖刷得坑坑洼洼的土路重新鏟平。那時候的快樂好像很簡單,一場雨后的陽光,一條平整的土路,就是最美好的時光。
小時候,每家的光景都一模一樣的清貧。然而也許就是因為日子都大差不差,卻格外顯得鄰里之間親長,誰家辦紅事或白事,需要人幫忙的時候,鄉(xiāng)親們都鉚足勁地出人出力。
農(nóng)忙時節(jié),田間地頭總能看到大家相互幫襯的身影,你家?guī)臀沂整湥壹規(guī)湍銜覃溩樱@樣的場景再尋常不過。就連做飯時發(fā)現(xiàn)缺了調(diào)料,也從不著急,只需往隔壁喊一聲,立馬就能借到一勺辣椒面或半瓶醋。這種質(zhì)樸的情誼,讓清貧的日子也透著溫暖。
![]()
牛角村-東岳廟
村子西頭有座古老的廟宇,早間供奉的是華佗爺。我小時候不聽話時,奶奶總是會領(lǐng)著我去給華佗爺磕個頭,再絮絮叨叨地叮囑我一番......每逢過廟會時最是熱鬧,村里的老太太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從本不寬裕的家里湊出各種食材,搭伙著熬上一大鍋素齋湯飯,那香氣飄得老遠,引得前來燒香的人們紛紛圍上前來,舀上一碗吃。大家的笑臉,孩子們歡快的笑聲,還有那飄著菜香的裊裊炊煙,構(gòu)成了我記憶中最溫暖的畫面。
![]()
村東頭坐落著我的母校——牛角小學(xué),這座園林般的校園承載了我從學(xué)前班到畢業(yè)的珍貴記憶。每當想起它,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便浮現(xiàn)在我眼前:總把“e”和“ne”搞混的楊燕飛,從幼兒園就喜歡我家對門姑娘的巽巽,還有那個我從小就叫“姑”的家娃子......這些童年的玩伴,他們的神情笑貌依然清晰,仿如昨天。
![]()
牛角小學(xué)
如今的牛角村已隨著城市改造變成了嶄新的城市新區(qū),小學(xué)也變成了臨時村委會,每次經(jīng)過時,總會有很多感觸。
直到看見回遷樓下曬太陽的老人們還在念叨著當年的收成,聞到誰家廚房飄來的那股熟悉的醋香,我才忽然明白:我懷念的從來不是泥濘的小路、低矮的平房,而是每個躺在炕上聽雨聲的安穩(wěn)夜晚,是鄰居間借一勺辣椒面就能暖透人心的情誼,是和伙伴們追著風奔跑的無憂時光,是刻在骨子里的美好回憶。
這些記憶早已被歲月裹成了糖,藏在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每次想起,都甜得讓人忍不住紅了眼眶——那是我的根,是我走多遠都忘不掉的故鄉(xiāng)。
作者:牛角村張一山
![]()
聯(lián)系小編:
zai-chang-a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