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事業編制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是不如公務員考試的。但在部分地區,事業單位招錄考試競爭激烈程度不輸公務員考試,甚至堪比國考。
![]()
1)
資料顯示,四川省2025年事業編考試平均競爭比為41:1,而在成都市,更是四萬多人競爭400多個崗位,競爭比高達94:1,遠超國家公務員考試水平;安徽某三線城市下轄區事業單位招考,報名人數4000多人,崗位數量卻只有四十多個,競爭比接近一百比一;還有湖北省武漢市2025年度下半年事業單位招考,雖然報名還沒有結束,但已經出現七八百人競爭一個崗位的情況了。
為什么這些地區的事業單位招考競爭激烈程度堪比國考?
首先是經濟原因。比如成都市,作為新一線城市的“頂流”,成都市2024年GDP突破2.3萬億元,該市事業編崗位因“穩定+福利”成為年輕人逃離“996”的避風港。據統計,成都市屬崗位平均薪資達12萬元/年(含公積金、補貼),而當地民營企業平均薪資僅7萬元/年。更關鍵的是,四川事業編考試對戶籍限制寬松,吸引了大量周邊省份考生“跨省搶崗”,所以爭得很厲害。
其次是教育大省的“編制崇拜”。像武漢市,擁有數十所高校,每年輸出數十萬畢業生。該市優質就業崗位集中,事業單位更是年輕人愿意去的地方。近些年的武漢地區事業單位招考,引來了大批高學歷人員,因此報考條件越來越苛刻。以武漢某社區服務中心為例,有一個崗位要求報名者是“碩士學歷+黨員”,即便如此,仍然吸引了287人報考。
2)
事業單位考試越來越卷,背后是年輕人的“安全焦慮”與制度困境。當互聯網大廠裁員、中小企業倒閉成為常態,“穩定”已取代“高薪”成為職業選擇的首要標準。某招聘平臺調查顯示,2025年應屆生求職關鍵詞中,“編制”搜索量同比增長340%,遠超“互聯網”“金融”等傳統熱門行業。
這種現象不能說不好,但這種“安全焦慮”正在制造新的困境。第一是人才錯配:高學歷人才擠占基層崗位,導致技術型崗位無人問津;第二是創新停滯:當年輕人將青春押注在考試上,社會活力必然受損。
其實,事業編考試的內卷,本質是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的爆發。要破解這一困局,需從供需兩端發力。首先需要擴大基層崗位招聘、改進招錄策略,比如在基層推行“編制+合同”雙軌制,對技術型崗位采用靈活用工,減少“一考定終身”的僵化;其次民營企業需提升福利保障,如推廣“彈性工作制”“股權激勵”等,增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至于個人,則要警惕“考編依賴癥”,我們應該結合自身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賽道,提升“反脆弱”能力,通過副業、技能培訓等方式構建職業安全網,減少對單一編制的依賴。
如今,“考編”已經成為眾多年輕人奮斗的方向,但穩定的編制能否承載年輕人的夢想?這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我們的年輕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真的熱愛這個職業,還是僅僅為了給自己找一個穩定的“避風港”?或許,真正的“宇宙盡頭”不是編制,而是每個人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找到價值感。畢竟,人生不是一場考試。
今日話題:你參加過公務員考試或者事業單位招考嗎?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