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市雙城區消防救援大隊消防文員招錄工作,因未達到招錄人數目標,支隊分崗位從筆試不合格人員中,按綜合成績從高到低另選4人入圍,引發新聞媒體和公眾質疑。11月4日該支隊發布通報稱,支隊在開展人員招錄和信息發布工作中,未嚴格執行招錄標準規定,暴露出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作風漂浮、責任缺失,法律意識淡薄、審核把關不嚴。
通報雖及時回應了招錄爭議,卻難掩公眾對“筆試不合格仍入圍”的深層疑慮。這份承認“作風漂浮、責任缺失”的文書,與其說是問題的終點,不如說是重建信任的起點。在考公考編承載萬千公平期待的當下,消防系統作為公共安全的“守門人”,其招錄亂象絕非偶然疏忽,通報后的追責力度與制度修補,才是檢驗公平底色的試金石。
招錄規則的剛性被消解,是此次事件最刺眼的病灶。國考補錄機制早已明確“筆試成績雙達標”的硬性門檻,而哈爾濱消防卻在合格人數不足時,直接從不合格者中補選,這種“自定義規則”的操作,本質上是對招錄制度的系統性破壞。更令人不安的是信息未脫敏事件,33名考生的身份證信息暴露于公眾視野,既是對《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漠視,更折射出招錄流程的管理失序。當消防文員這樣關乎公共安全的崗位招錄可以隨意突破底線,公眾有理由擔憂:這樣的“不拘一格”會不會成為權力尋租的幌子?
此類爭議頻發,正在侵蝕招錄體系的公信力根基。消防系統有其特殊性,從火災撲救到應急救援,每一個崗位都關聯著生命安全,招錄流程的不規范,無異于給公共安全埋下隱患。倘若輿論不追問,將筆試不合格人員“破例”補選入圍,將給社會一種“努力不如關系”的錯誤認知,不僅會讓考生數年的付出付諸東流,更會動搖“規則公平”這一社會運行的基石。
通報中的“依紀依規處理”亟需落到實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明確規定,考試錄取中的違規行為可給予開除黨籍處分,而“作風漂浮、責任缺失”已遠超簡單疏忽,涉嫌違反組織人事紀律。公眾期待的不是模糊的“深刻反思”,而是具體的追責清單,只有讓違規者付出代價,才能彰顯制度剛性。
重建信任更需扎緊制度籠子。此次事件暴露出的補錄機制空白、信息審核漏洞,并非消防系統獨有。參考國考補錄“1:3 比例審查”“崗位精準匹配”的成熟做法,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統一的招錄補錄規范,明確合格線以下人員不得入圍的鐵律。同時需建立第三方監督機制,將招錄全流程納入陽光運行軌道,用“全程可追溯”消解公眾疑慮。
招錄公平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唯有以雷霆追責筑牢底線,以制度完善堵塞漏洞,才能讓公眾重拾對“努力有回報”的信仰。畢竟,守護招錄公平,就是守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第一道防線。
來源:中國吉林網長白時評出品
編輯:張楠 審校: 劉怡彤
主編:曲翱 監制:陳尤欣
統籌:張燕
![]()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