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智能化與全球化雙效率引擎
撰文/陳鄧新
編輯/李 季
排版/Annalee
與產業共生共長,一直是騰訊云的愿景。
2025年9月16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深圳如期舉行,其間騰訊云展現了多項新產品的進展和能力升級,并全面開放AI能力。
這意味著,騰訊云的產數融合又進了一步。
當下,騰訊云正在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助力企業擁抱“智能化”與“全球化”,進而推動產業可持續高質量增長。
毋庸置疑,騰訊云“智向遠大”。
解決產業痛點,與生態伙伴雙贏
AI,已成為騰訊的新“基因”。
隨著AI從科技嘗鮮走向價值落地,一躍成為騰訊的核心戰略,被視為業務創新與倍增的新驅動力。
關于此,從業績就可見一斑。
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騰訊的營業收入為1845億元,同比增長15%;經營利潤(Non-IFRS)為692.5億元,同比增長18%。
值得注意的是,當季研發費用為202.5億元,同比增長17%,自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超過3795億元,為AI強化業務質量、提升競爭力夯實了基礎。
對此,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予以肯定:“二季度,我們在AI領域持續投入并從中獲益。”
AI成為騰訊的核心增長引擎,騰訊云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騰訊云是騰訊AI“連接一切”的重要橋梁,對內為業務持續注入新活力,對外解決產業的真實痛點。
譬如,一汽豐田接入騰訊云大模型知識引擎之后,智能在線客服機器人獨立解決率已從37%提升為84%,月均自動解決客戶咨詢問題1.7萬次,顯著提升了客服坐席服務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優化用戶體驗和服務效率,助力企業全域降本增效。
再譬如,邁瑞醫療與騰訊共建了全球首個臨床落地的重癥大模型“啟元”,能在5秒內回溯整合患者病情、預測趨勢并提供建議,1分鐘內生成病歷文檔,同時提供準確率高達95%的重癥知識查詢結果,助力臨床提升診療精準度與質量。
不難看出,騰訊云是一朵扎根產業的“云”。
![]()
事實上,騰訊云的AI大模型已經在政務、零售、金融、醫療、教育、文旅、工業、傳媒等30多個行業廣泛落地,全方面滿足企業“向智能化要產業效率”的核心訴求,通過產數融合釋放最大的價值。
正因為如此,騰訊云不盲目追求規模排名、不主動參與價格戰,而是打造全棧自主創新的產品與過硬的服務,走的是精耕細作之路,追求的是與生態伙伴雙贏。
公開資料顯示,2025年以來,騰訊云的SaaS服務客戶數同比增長了60%,給生態伙伴帶來的商機規模同比增長了330%。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在現場表示:“幫助客戶和伙伴打造‘好用的AI’,激發企業創新潛能,助力社會實現‘以人為本’的AI發展。”
一言以蔽之,流水不爭先,爭得是滔滔不絕。
智能化突破,提效駛入快車道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業效率,騰訊云下了一番大功夫。
首先,持續迭代混元大模型。
通過數據增強與合成技術,騰訊不斷提升數據的質量與多樣性,并通過更有效的預訓練與后訓練擴展,持續增強混元的基礎模型能力。
基于此,過去一年密集發布了30多個模型,騰訊混元家族不斷壯大。
混元Turbo S是業界首款大規模混合Mamba-MoE模型,通過每月迭代一次,與OpenAI GPT、谷歌Gemini、Grok等最領先大模型看齊;混元面向端側場景推出一系列小尺寸模型,最小僅為0.5B……
如此一來,夯實了AI創新的技術底座,騰訊云因而可以為產業注入更強勁的智能。
以業內首個“小游戲全方位解決方案”為例,騰訊云首次將混元3D大模型、混元游戲視覺生成等美術AI能力以及騰訊游戲多年沉淀能力,系統化開放給開發者,由此降低了小游戲的美術創作門檻,中小團隊在有限資源之下也可以獲得大廠級的生產力。
現如今,混元大模型再次進化。
騰訊混元3D 3.0正式發布,首創了3D-DiT分級雕刻模型,突破傳統技術難以兼顧整體結構、規整度與局部細節的瓶頸,建模精度提升3倍,幾何分辨率高達15363,支持36億體素超高清建模。
這意味著,依托騰訊混元3D 3.0的超高清建模和高質量生成,游戲、影視、電商等行業可以輕松實現專業級3D內容創作,從而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
其次,不斷升級智能體解決方案。
混元大模型日拱一卒之下,騰訊的大模型產品矩陣也越來越受用戶和產業的青睞,不斷拓寬騰訊的AI生態護城河。
大會披露,騰訊元寶上線一年多,已經成為國內DAU排名前三的AI原生應用,用戶現在每天向騰訊元寶的提問量,已經達到2025年初一個月的總量;IMA知識庫文件數量已經突破1億;QQ瀏覽器的AI月活數比4月增長了17.8倍……
其中,圍繞智能體的戰略布局,尤為值得一提。
眼下,智能體是最受青睞的AI原生應用發展方向,也被產業視為擁抱AI的最佳路徑,因而備受云計算賽道的關注。
騰訊云也未例外,上線了騰訊云智能體開發平臺ADP,率先在行業內實現零代碼配置多智能體協同構建,大幅降低了智能體的開發門檻。
如今,ADP迭代到3.0版本,支持對接第三方數據庫,進一步強化RAG能力,通過時效性、權威性加權召回搜索結果,可以顯著減少幻覺,讓智能體成為企業信賴的“智能中樞”。
![]()
更為重要的是,圍繞企業的真實場景,大力推動智能體從可用、能用走向易用、好用,最終走向智能協同。
對此,絕味食品深有體會。
絕味食品基于騰訊智能體開發平臺,打造了人群圈選、商品推薦、動態權益及內容生成等多個智能體,協同作戰之下實現了全程智能化運營,AI組的內容點擊率是人工組的1.8倍,支付轉化率是2.4倍,交易金額達到3.1倍。
“騰訊智能體的獨特優勢還體現在廣泛的場景適配能力。依托騰訊云,我們覆蓋科研、生產、供應鏈、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場景,沉淀標準化的行業智能體模板,加速零售、醫療、金融、教育、工業等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湯道生如是說。
再次,進一步打通企業應用場景。
騰訊云通過全面升級“SaaS+AI”,讓AI無縫融入每個人的工作環境,助力個人工作提效,進而提升組織效率。
騰訊會議,就是最好的明證。
公開數據顯示,近一年,騰訊會議AI功能用戶量同比增長超過150%,每月為超過2800萬用戶提升協作效率。
為了“比合作了N年的同事更懂你”,騰訊會議上新了“AI紀要”功能,可以實時生成會議紀要,并每隔2分鐘主動同步,以最快的時間了解全會會議重點,會后紀要可以聯動騰訊元寶繼續追問,從而更好地理解團隊意圖、更順暢的執行決策部署。
由此一來,可以發揮“1+1>2”的功效,讓騰訊會議從溝通工具變成真正的效率工具。
發力全球化,登上更大的舞臺
賦能智能化之外,全球化是騰訊云的另外一個戰略重心。
由于種種緣由,不少賽道陷入了“內卷”式競爭,甚至出現“卷得越狠、損得越快”的勢態,以至于負循環肉眼可見。
此背景下,出海破“內卷”逐漸成為產業的共識。
當產業向全球化要收入規模,成為必選項而非可選項之后,中國云在新的“大航海時代”也有了更大的舞臺。
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24年云計算出海市場規模達到450億元,同比增長超40%,已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超150個數據中心,服務50萬余家全球企業。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選擇攻略海外,對云計算的海外需求也會水漲船高,與此同時天然傾向于熟門熟路、可與國內業務無縫連接與同步的平臺。”
基于此,90%以上的互聯網企業和95%以上頭部游戲公司,出海都選擇了騰訊云。
事實上,騰訊云一直聚焦數字化驅動下的全球市場開拓,不僅僅助力內地企業打造全球化效率引擎,也賦能海外企業破解全球化的難題。
最典型的實踐案例,非GoTo遷云計劃莫屬。
GoTo是印尼最大的互聯網科技巨頭,為了降低運營成本以及擺脫陳舊IT架構的束縛,選擇將旗下即時配送和出行服務平臺Gojek切換至騰訊云,本次遷移耗時4小時54分鐘,比原計劃提前整整一小時。
這標志著,騰訊云可以滿足國際企業高并發和高增長的業務需求,已具備重塑全球產數基礎設施的版圖的實力與底氣。
![]()
一方面,基礎設施提速,打造“全球一張網”。
2025年,騰訊云持續加碼基礎設施建設,拉近與企業的“物理距離”:計劃在中東投入1.5億美元,在沙特落地首個數據中心;在日本大阪建設新可用區,這是繼東京的兩大可用區之后,騰訊云在日本的第三個數據中心……
截至目前,騰訊云已打造覆蓋五大洲21個地區的云基礎設施,全球加速節點超過3200個,并在過去一年抵御了同比增長183%的DDoS攻擊。
基礎設施越完善,云計算就越可靠,更容易滿足企業數據的合規、災備、安全等要求,自然也更容易拓展海外客戶。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云總裁邱躍鵬表示:“騰訊云將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和全球化布局上的投入,幫助中國企業穩健出海,同時也為全球企業提供安全、可靠、智能的云服務。”
另外一方面,本地服務提效,成為企業“全球數字合伙人”。
基礎設施之外,騰訊云還打造了敏捷響應的本地服務團隊,既提供了高效率的專業服務,也滿足本土化的實際需求。
騰訊云副總裁許華彬告訴鋅刻度:“我們這個團隊本身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團隊,我們在海外有11個辦公室,這種本地化配置更懂客戶場景,是一個效率比較高的組織形態,也是我們一個優勢。”
截至目前,騰訊云海外客戶已累計突破10000家,覆蓋超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合作伙伴超過11000家。
正因為如此,過去三年,騰訊云國際化業務保持雙位數增長,正在成為騰訊新增長引擎。
總而言之,經歷減脂增肌的騰訊云,抓住AI這一新機遇,通過基礎設施先行、生態深度綁定、技術差異化持續輸出“智能化”與“全球化”,從而煥新千行百業,共建“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AI生態。
那么,騰訊云有了更大的勢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