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互聯網平臺公司評級(不完全統計),圖源:虎嗅制圖
出品|虎嗅ESG組
作者|陳玉立
頭圖|視覺中國
本文是#ESG進步觀察#系列第152篇文章
本次觀察關鍵詞:互聯網平臺ESG
過去一年里,一則又一則的事件把中國互聯網公司的ESG問題拉到了聚光燈下:
多家外賣平臺宣布將為騎手繳納社保,平臺勞動者保障從試點走向制度化; 有關部門在“綠色算力”上持續加碼,把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中心能耗與清潔電力采購納入了明確的政策框架; 多起高管違規事件引發熱議,提醒企業當關鍵業務權力高度集中時,治理缺陷會迅速轉化為法律與聲譽風險。
一個事實是,國內各主流互聯網公司近年來隨著對ESG重視程度的持續提升,并不斷強化ESG管理,各企業ESG評級水平有顯著提升的趨勢。
商道咨詢合伙人郎華透露,以MSCI評級為例,各家主流互聯網企業根據行業分類劃分在了包括非必需消費品、互動媒體與服務、多元化的消費者服務、媒體與娛樂、旅游服務等不同領域;京東、百度在相關的行業賽道,以AA評級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快手、網易等評級分布在BBB- A行業平均表現區間。但也有部分互聯網企業評級表現相對較低,如拼多多因為信息披露不透明、不持續,評級水平維持在CCC級;微博、愛奇藝評級也稍顯落后。
企業名稱 ESG評級 京東 AA 百度 AA 網易 AA 貝殼 AA 騰訊 A 嗶哩嗶哩 A 美團 A 小米 A 快手 A 攜程 A 阿里巴巴 BBB 微博 BB 愛奇藝 B 拼多多 CCC
如果要從ESG三個維度去分別探問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的ESG表現,那焦點應該是——
在“E”維度下,算力擴張下的能源與碳責任能否與增長節奏匹配?
在“S”維度下,平臺能否把騎手等新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障做實?
在“G”維度下,公司治理能否把權力邊界和供應鏈透明化,從而防止制度性尋租?
環境維度(E):數據中心的綠色焦慮與行動鴻溝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將算力基礎設施領域的升級與轉型推向新階段,頭部互聯網科技企業紛紛布局智算中心,為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提供支持。
而與高速發展的算力資源相對應的是不斷增長的能源電力消耗。根據高盛發布的研究報告,從2023年到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動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增長1.6倍。在此背景下,建設綠色低碳數據中心成為互聯網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呂歆向虎嗅ESG組指出:“近年來,通過發布《綠色云端》系列報告,我們持續追蹤和記錄中國領先互聯網科技企業在氣候表現上的積極進展。我們觀察到,在過去幾年間,越來越多的頭部互聯網科技企業設定了具有雄心的氣候目標。《綠色云端2021》榜單中僅一家企業制定2030年100%可再生能源目標,但到了《綠色云端2024》共有8家互聯網科技企業設立了2030年及以前100%可再生能源目標。”
![]()
互聯網云服務企業環境治理表現,圖源:綠色和平《綠色云端2024》
“重點在于,企業對范圍3碳中和的重視程度亟需提升。對比《綠色云端2022》統計報告的情況《綠色云端2024》榜單內企業仍只有騰訊和阿里承諾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范圍3的全面碳中和。”
如何客觀評價互聯網公司的環境績效?
商道融綠研發總監吳艷靜認為,從自身運營和產品的生命周期角度來講,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以及產品較少產生污染物,實質性議題主要來自對資源的使用,覆蓋電力和水的消耗。
“其中尤以電力為最主要的實質性指標,構成在氣候相關信息披露中的指標與目標。在通用的指標中,溫室氣體排放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況和相關目標、是否進行了范圍三溫室氣體排放的統計、碳強度,以及是否制定了雙碳目標等是衡量公司在氣候變化方面績效的主要關注點,”吳艷靜分析道。
在范圍三碳排放披露方面,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沒有披露數據。
“阿里巴巴、騰訊、華為、攜程四家企業做得相對完善,基本都提供了基于范圍3相關15項排放源類別的詳細數據,及不同類別的占比,阿里巴巴則是在范圍3之上盤點了全生態平臺業務的范圍3+數據,并提供了不同范圍排放的年份趨勢。小米雖然提供了范圍3的數據,但沒有提供分類別的細分數據,美團也缺少范圍三數據的披露,”郎華指出:“不系統的范圍三盤點會制約減排路徑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具體到節能效率,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呂歆認為關注的指標是數據中心PUE,PUE是衡量數據中心電源使用效率的主要指標,即數據中心總用電量與其中IT設備總用電量的比值,PUE越接近1,代表效率越高。
據郎華統計,目前大部分的互聯網企業都公布了PUE數據,平均PUE基本分布在1.16-1.26之間,整體表現合乎預期。從信息披露來看,阿里將PUE的數據進一步細分為自有數據中心和外包數據中心,并有明確的目標跟進進程。
吳艷靜認為阿里巴巴在環境維度上的表現領先同行,其承諾自2030年起,云運算的電力供應100%采用潔凈電力。2025財年,自建數據中心的潔凈電力使用比例達到64.0%。另外,阿里云還推動其供貨商減排,在過去一年范圍3+的減排效益同比有顯著增長。
郎華認為騰訊、攜程在環境維度上有相對出色的表現,前者將技術優勢與綠色轉型深度融合,通過AI、大數據等技術優化能源管理,持續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后者在積極推動運營綠色轉型的同時,核算所有產品和服務的碳排放數據,并推動了低碳航班、租車、火車、酒店等多元化的可持續旅行產品選擇。
呂歆呼吁:“對于互聯網企業,一方面應盡快設立或完善2030年前100%可再生能源消費與全供應鏈碳中和目標,另一方面要擴大企業可再生能源消費規模與消納比例,優先通過直接減排(消費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實現凈零排放,而非依賴購買碳匯等方式實現碳中和。”
長期來看,面對持續增長的用電需求挑戰和日益清晰的政策合規導向,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消費成為必然趨勢,與其被動應對變化,不如主動建立先發優勢,向100%可再生能源轉型,將低碳可持續發展轉變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社會維度(S):數字社會的倫理修復
相比能耗,互聯網公司在社會議題上更具人性沖突。從騎手權益到AI倫理,從數據隱私到商家生態,互聯網企業在“連接社會”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結構性缺陷。但過去一年里,互聯網企業對于“人”的關注有了提升,我們能夠看到它們在“S”維度下的建設成果。
吳艷靜認為,因不同公司的業務有較大差異,在衡量社會績效時首先應該考慮通用的指標,如對員工權益的保護、職業健康與安全、產品質量、供應鏈管理等,其中可量化的指標包括正式勞動合同覆蓋員工的比例、參與工會的員工比例、男女員工的比例、少數民族員工比例、員工滿意度、職業健康與安全培訓覆蓋員工數量的比例、工傷工亡數量、產品召回率、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的比例等。
在“平臺勞動者保護(騎手/配送/司機)”方面,郎華向虎嗅ESG組指出,在所有企業中,比較有亮點的是京東體系,京東以“雇員制”為基礎,構建了一套標準化、制度化、且高度可驗證的包括一線員工在內、所有員工普適性的福利保障體系。目前京東物流已經與包括分揀、揀配、運輸、配送在內的所有全職一線簽訂勞動合同,并將“五險一金”升級為“六險一 金”,覆蓋養老、醫療、工傷等核心保障,且繳費基數與工資同步增長。今年3月,京東還宣布逐步為全職外賣員繳納五險一金,展示了行業領導者的使命與擔當。
![]()
《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及ESG信息披露評價指南》社會維度指標,郎華供圖
美團作為鏈接最廣泛騎手群體的平臺企業,也建立了全面系統的保障機制。美團于2022 年起,按照國家統一安排率先啟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并研究新商保方案,在7個試點省市實現除職業傷害保障外理賠責任全部由新商保產品覆蓋,為騎手群體提供全面的保障。今年,美團也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開始,逐步為全職和穩定兼職騎手購買五險一金。此外也宣布取消了超時罰款的政策,不斷強化外賣員的保障與體驗。近日,美團又宣布騎手養老保險補貼正式覆蓋全國。
滴滴則是面向司機提出了10大承諾,包括賬單透明、收入保障、減少控制、新手獎勵、醫療養老保障計劃等。
在商家關系治理方面,目前大部分相關企業通過網站政策發布、公眾號動態跟進、ESG報告、平臺商家大會、公告等渠道都保障了透明的商家信息溝通。比如京東對商家的準入運營、退出等環節均制定了詳細的書面規則,并通過“京東商家后臺”向所有商家公示;天貓的“品牌溯源”系統讓商家可查看商品的“生產—運輸—銷售”全鏈路實時信息;抖音則是及時發布更新規則、還通過商家后臺公布違規事件,對于平臺商家起到警示作用。
在數據隱私保護方面,“基于MSCI評級表現,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方面表現領先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包括,騰訊、京東、及百度,”郎華指出:“三家企業的共性是都將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作為高優先級風險,并建立了完善的管制體系,包括明確的管理組織架構。”
出現爭議的企業則包括阿里、網易等,“2024年7月25日,阿里巴巴旗下電商平臺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因未通知韓國用戶的情況下泄露個人信息,被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處以近19.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30萬元)罰款,”吳艷靜引用商道融綠風險數據庫中信息說道:“網易在科技倫理問題上曾出現過問題,2025年2月17日,網易游戲會員俱樂部因在情人節宣傳中不當使用《燕云十六聲》未成年角色紅線的形象,遭到公眾廣泛批評。”
總體來看,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社會責任建設正在從“被動應對輿論”走向“主動回應結構性問題”,平臺勞動者的保障體系也邁向了制度化,用戶隱私保護與內容治理開始形成更具約束力的規范框架。如郎華所言:“社會責任是企業運營可持續性的底盤,誰真正把勞動者、用戶和商家納入決策邏輯,誰就可能在下一個周期獲得社會信任紅利。”
治理維度(G):尋找治理的盲點
針對互聯網企業在治理維度(G)的表現,郎華作了排序如下:董事會對于ESG的監督與管理;ESG委員會存在及是否發揮真實作用與否;反腐及其他關鍵合規管理政策、成效及案件記錄;董事會的獨立性;內部舉報制度與處理及效率。
![]()
《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及ESG信息披露評價指南》治理維度指標,郎華供圖
在治理維度下,如何判斷一家公司的披露是真正“有用”和“可驗證”的?郎華認為,首先要看這家企業是否開展了全面的ESG風險與機遇判斷,并開展了實質性評價,特別是利用影響-財務雙重實質性模型,帶動企業內外部合作伙伴開展相關的評價,確定所有的ESG管理原點是基于高實質性議題。
其次,所有議題的披露是否都基于量化的管理目標追蹤,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機制與政策規范體系推進目標的落實,并提供相應的政策文件、目標推進成效的量化數據。
第三,考察是否有相關的第三方憑證和鑒證,確保相關信息對于相應標準的符合程度。
第四,開展同行業企業比對分析,看看在相關的議題和數據披露方面是否存在較大的差異和異常。
第五,參考主流評級模型,基于評價模型進行自檢和驗證,找出那些不相關、無證據的議題加以改進,并完善證據。
針對曾經引發熱議的反壟斷與競爭合規議題,雖然騰訊、阿里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在經歷反壟斷后均建立“合規委員會”,且提供了相應的管理架構、流程、政策、機制。但郎華認為,行業聚集和內卷式競爭從商業擴張策略來看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今年以來的外賣大戰,就破壞了健康有序的商業環境。大部分的企業都會響應監管的要求進行即時的整改,但實質性的整改很難達成,因為各個行業總會聚集到極個別的龍頭企業中,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路線更是如此。”
在算法透明方面,2024年至2025年間多家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嘗試算法透明化。在中央網信辦的專項行動下,微博公示熱搜上榜規則和數據計算方式,抖音通過"安全與信任中心"網站詳細解釋推薦邏輯,微信視頻號發布《一圖讀懂算法推薦》,以通俗易懂的圖文形式說明推薦機制,標志著中國網絡空間治理進入"技術倫理+用戶賦權"的新階段。
而在反腐與合規方面,郎華認為二者在實質性議題排序中都是高優先級的風險與管理領域,因此在公司治理的部分都會有持續的、單獨的篇章來介紹管理架構、合規體系、管理方針等內容,此外為了保證管理成效,各家也都提出了內外審計、內部舉報機制等策略,這部分的披露比較常規,沒有特別強的可比性。
“但企業仍需通過建立合法、合規的準入規范,全面評價潛在合租伙伴包括業務能力、履約能力、道德水準、及加分效益的ESG管理水平等,并通過定期的評價、考核、退出等機制,加強供應商和其他生態伙伴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相關風險的發生。”
整體來看,騰訊、阿里、字節等頭部企業在治理透明度上正接近國際水平,嘗試把ESG指標納入高管績效體系。但不可忽視的是,大量中型互聯網公司的ESG治理能力仍然一般。
無論是碳中和目標納入監管考核,還是勞動者權益被寫入平臺治理細則,亦或資本市場對信息披露質量的重新定價,都在倒逼互聯網企業加快制度化建設。那些真正將ESG融入戰略決策、治理流程與產品邏輯的企業,將先一步獲得社會信任與資本青睞。
![]()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8651.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