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由于自然災害和“反對右傾機會主義”造成的惡劣后果,我國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為了糾正我黨在實際工作中的“左”傾錯誤,使國民經濟走出低谷,盡快改善人民生活,黨中央和毛澤東決定于當年8月23日至9月16日在廬山召開中央工作會議,史稱“第二次廬山會議”。
8月22日,鄧小平帶著妻子卓琳和女兒鄧楠上了廬山。這是鄧小平第一次上廬山,1959年第一次廬山會議召開時,他因右大腿骨折住院治療,沒有參會。初次來到廬山這個避暑勝地,鄧小平感到十分新奇,他問廬山工人療養院的工作人員楊基友:“山上與九江的溫差有多少?”
![]()
鄧小平和家人
楊基友回答說:“山上比九江低十幾度。”
鄧小平感嘆道:“怪不得,這里是馳名中外避暑的好地方!”
這天晚上,卓琳悄悄地對鄧小平說:“老鄧,前車當鑒。1959年那次廬山會議,張聞天沒有聽夫人劉英的勸告,他搞外交工作,而在會上大談經濟工作,講了真話,結果挨了批判。彭老總等人也戴上了右傾的帽子。這一次,你講話也不要太直率了……別帶著帽子回北京。”
鄧小平聽后嚴肅地說:“那一次,聽說有的人口袋里裝著兩篇講話稿來到廬山,一篇準備在彭德懷得勢時用,一篇準備在毛主席得勝時用。我可不是那種兩面派的人,共產黨人就是要講真話。我該說的還是要說,‘大躍進’過了頭,違反了客觀規律。”
![]()
鄧小平
在這次會議召開的前幾個月,鄧小平為了摸清農村情況,帶領調查組來到北京的順義、懷柔等縣進行調查。鄧小平還派了許多工作組到其他省、市調查,以了解農業戰線存在的嚴重問題,醞釀解決的辦法。通過調查,鄧小平的思路逐步成熟,他感到一方面要反對放衛星的浮夸風,但如果指標壓得太低,糧食生產不多,全國人民還是吃不飽,這同樣是個問題。
9月5日,鄧小平在會上進行了發言,談了當前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的嚴峻形勢和貫徹調整方針的迫切性,他毫不掩飾地指出:“‘大躍進’過了頭,違反了客觀規律。過了頭要退下來,退到這次調整的目標為止。退要退夠,調整要抓重點,工業集中力量加強煤炭,農業主要是糧、棉。要按照《工業七十條》,一個一個地抓,一個一個地整頓好。工業調整和整頓是為了前進,不能失去前進的信心。”
鄧小平的講話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與支持,9月15日至16日,會議閉幕前,中共中央批準和通過了由鄧小平主持修改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關于當前工業問題的指示》《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這3個綱領性文件對于當時全國人民戰勝自然災害、迅速扭轉嚴峻的經濟形勢、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
這次廬山會議期間,為了緩解領導們的緊張情緒,秘書組有意安排一些娛樂活動,比如舉辦舞會等。但鄧小平的日程安排很緊,他從未在舞廳出現過。鄧小平每天的飲食也很簡單,卓琳每天向楊基友報的菜譜多為豆角、茄子、青菜、辣椒等,很少有肉。
有一次,楊基友為難地對卓琳說:“卓大姐,首長工作忙,你報的多是素菜,營養很少。要是首長的營養跟不上,我們當管理員的可負不起這個責任啊!”
此時廚師也“揭發”說:“是呀,那白菜葉子發黃了,首長也不讓我們扔掉,用開水泡泡,放一點鹽,就咽稀飯。我也快成了做齋飯齋菜的廚師了!”
原來有一次卓琳在廚房看到廚師把已經變黃的白菜老葉剝下扔掉,感到可惜,就帶著工作人員把老葉撿起來,洗干凈,再用開水泡了泡,然后放鹽裝罐,壓上石頭。幾天后,鄧小平一家就用這些老葉子下稀飯或泡飯。
因為鄧小平9月9日要率中共代表團參加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他在9月6日便提前下了廬山。鄧小平下山前,要卓琳找到楊基友,讓他把洗衣費和伙食費結算一下,楊基友連忙說不用算了。卓琳卻嚴肅地說:“不算可不行,一分錢都不能少!”
![]()
2004年,楊基友(左)帶人參觀鄧小平曾在廬山住的別墅
最后鄧小平付了洗衣費,又向服務組按標準實繳了他們3個人的全部伙食費,才與服務人員一一握手道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