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
每年開學季,總有一些和開學有關的樂子。
前幾天,我看一個爸爸吐槽。
說他兒子每天背著大大的書包,帶著空空的腦袋去學校。
開學十多天了,依然一問三不知。
連一個同學的名字都沒記住。

圖源網絡
最逗的是,老師讓他排隊時站在一個同學的后面。
但是,他總也記不住那個同學的長相,所以總站錯。
他爸不得不給他出招兒,讓他記住自己站在第幾個。
這樣就大概率不會站錯。

圖源網絡
看到這個視頻,那些死去的回憶又開始攻擊我。
去年此時,剛剛上一年級的吉米,也有類似的狀態。
吃什么,不知道,學什么,沒記住。
都說老師教知識就像灑水。
有的孩子拿盆接,有的孩子拿碗接,有的孩子拿漏勺接。
而我的兒子,他不僅不接,還給自己撐起了傘。
![]()
所以,孩子的學習狀態,對于知識的吸收程度。
其實從一開始就千差萬別。
有朋友看我經常吐槽吉米的學習。
曾問過我一個很深刻的問題,你是否考慮過給吉米換一條適合他的賽道?
坦白講,這個問題我不是沒想過。
但吉米畢竟年齡還小,我覺得現在下結論,有點為時過早。
目前來說,公立教育還是我們想堅持走下去的方向。
至于以后,誰知道呢?
前幾天,我偶然間刷到一個新聞,說郭晶晶、霍啟剛的兒子也上中學了。
上的是英國拉德利公學。
![]()
(郭晶晶與兒子一起出國畫面)圖源網絡
我去網上八卦了一下這所學校的信息。
發現這是一所英國比較有名的寄宿制中學,以嚴格而傳統的規矩而聞名。
保留了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和一套明確的行為規則。
據說,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跑步,冬天還得洗冷水澡,連襪子穿什么顏色都有規定,違規帶零食都可能被退學。
學業要求也很高,
2023
GCSE
考試中
80.5%的
學生達
9-7
分。
很多網友說,這咋聽起來像英國版的“衡水中學”。
管理嚴苛,對各種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
![]()
圖源網絡
這件事兒在網上傳開以后,網友們議論紛紛。
有人說,香港豪門家庭的眼光就是不一樣。
當大家都對嚴苛的教育模式敬而遠之的時候。
他們卻選擇了和大眾相反的方向,把孩子送進“特種兵式教育”的學校。
這是不是說,普通人的目光太短淺。
不愿意讓孩子吃苦,終究難成大器。
怎么說呢,我覺得凡事都沒那么絕對。
出生在霍家這樣的家族,將來大概率要繼承家業,承擔相應的責任。
所以他們的培養目標和對孩子的要求自然也不太一樣。
![]()
圖源網絡
至于究竟哪種教育模式更好?我覺得很難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
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同樣一雙鞋,有人合腳,有人磨腳。
同一種教育模式,可能會成就一些孩子,也可能會限制一些孩子。
所以,還是要從自己出發,不必盲目去參考他人的選擇。
![]()
寬松教育VS嚴格教育
哪種才是更適合的選擇?
關于教育模式的討論,一直是這些年爭論不休的話題。
有一段時間,大家熱衷于拿北京四中和衡水中學做對比。
大部分人還是羨慕北京四中自由、開放、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模式。
不僅有各種研學、實踐、社團活動,甚至還會組織各種舞會、俱樂部活動。
給孩子很大自主空間,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探索自己優勢所在。
![]()
而衡中實行嚴格的時間管理和紀律要求。
對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每個環節都有明確規定。
為的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效率。
![]()
圖源網絡
很多人詬病衡水中學的刻板和內卷。
甚至有人說北京四中這種教育模式才是真正的育人,而衡水模式不過是在培養做題機器。
對于這兩種教育模式,我不想過多評價。
尤其是看得多、聽得多了以后。
就更不愿輕易地下結論說,四中就一定好,衡中就一定不好。
![]()
我接觸過衡中出來的孩子,也接觸過四中出來的一些孩子。
看了不同人的不同經歷后。
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每種教育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之前,單位里有一個小朋友,就是衡中畢業的。
我問過他對于衡中的感受。
他說,很感謝那段經歷,讓他養成了自律的性格,還有堅持的品質。
在衡中的這幾年,磨煉出的意志,讓他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里,非常受益。
當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適應這種教育模式。
幾年前,見過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家庭,因為沒有北京戶口。
后來不得已,在初中時,把孩子轉回了河北一所“衡水式”中學。
結果,本來陽光開朗的孩子,到了那以后就像霜打的茄子,整個人都蔫了。
習慣了北京這邊相對寬松的教育方式,突然換到一個“軍事化管理”的學校,孩子極其不適應。
甚至后來發展到輕度抑郁。
學業自然也不太理想,最后勉勉強強上了一所大專。
![]()
所以說,同樣一片土壤,能開什么花,結什么果,誰都說不好。
還得看孩子是否能適應這片土壤的環境。
即使是北京四中,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我曾經采訪過一位北京四中出來的姑娘。
她說,畢業很多年后,她才發現,每個四中人對母校的看法是特別不一樣的。
在她看來,四中這種對學生個性和愛好的尊重,給了她追尋內心的力量。
但也有的學生對于這種既要兼顧成績又要發展特長的教育模式感到無所適從。
![]()
所以,教育到底是嚴格一點好還是寬松一點好?
到底是自由一點好,還是規矩一點好?
好像很難有答案。
只能說一個猴兒一個栓法兒。
教育本就是千人千面的事兒,關鍵還要看孩子吃哪套。
![]()
在做教育選擇時
想清楚這兩點很重要
其實,這些年,我嘗試考察和了解過多種教育體系。
包括國際教育、公立教育、私立教育、創新教育……
只能說,沒有哪種教育模式是完美的。
我們無論是給孩子選擇學校還是更換教育賽道。
可能都要想清楚兩點。
1、你的孩子是什么樣的孩子,
你的家庭是什么樣的家庭?
如果孩子抗挫能力很強,遇強則強。
那孩子可能比較適合管理嚴格一點的學校。
因為這樣的孩子不服輸,更容易在高階一點的環境里向其他同學看齊,不斷提升自己。
![]()
如果孩子相對敏感、脆弱,可能就比較適合寬松、包容,壓力不太大的教育環境。
另外,大的教育選擇。
比如,
是否要買學區房?
選公立還是私立?
國內還是國外?
除了孩子,還要考慮家里的經濟條件、人員配置是否能支撐孩子完成整個學業。
現在有很多留學的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出問題導致學業中斷。
聽起來,就有點慘。
![]()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要量力而行,不過度摳搜,也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選擇。
有什么樣的條件,就過什么樣的日子吧。
2、教育最好成體系,
換教育賽道要慎重考慮
這是多年前,一位教育專家給出的建議:
在她看來,無論孩子選擇哪種教育,最好都在一種教育體系里,穩穩當當向前走。
最好不要頻繁更換教育體系。
比如小學時是寬松的教育模式,如果初中突然換到嚴格的教育模式。
孩子可能就會不適應,甚至出現厭學。
當然,這也不是定論,還要看孩子的適應能力。
總之,真正的教育清醒可能在于:根據自身條件做出適合的選擇,邊走邊校準方向,而非執著于虛妄的“最優道路”。
![]()
今年是「三個媽媽六個娃」的第八個年頭,我們三個二胎媽媽寫了兩千多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了數不清的故事,有當媽的煩惱和感悟,也有養孩子的經驗和困惑……
從今年四月份開始,我們開啟了“故事收聽”,除了講我們自己的故事,也想聽聽你們的故事。
之前兩次“故事收聽”收到了超多姐妹的“小作文”,從大家的分享/吐槽里我們也有很多共鳴,每一個留言我們都仔細閱讀并逐一回復,希望和姐妹們一起抱團取暖,卸除焦慮!
今天第三次“故事收聽”,想問姐妹們:開學半個月了,家里還“雞飛狗跳”嗎?孩子又給你出了什么“新難題”?
大家可以在今天的評論區留言,我們會抽3位姐妹送特別禮物。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