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2年11月正式宣布暫停境外債兌付起,掙扎在債務危機中將近三年的旭輝,終于迎來了即將上岸的消息。
9月15日,旭輝發布境內債務重組最新消息:
境內債券重組方案已經獲得相關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
今年6月底,旭輝的境外債重組方案在香港法院獲批,這一下,就直接砍掉了大約52.7億美元(約379億人民幣)的境外債,占到總外債規模的66%。
再加上這回境內債重組順利通過,意味著旭輝的境內,境外債重組都在今年完成,距離走出債務泥潭,一步之遙了。
幾個月前,大嘴寫過一篇旭輝境外債重組闖關成功的文章,記得當時旭輝的有息負債規模為866億。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旭輝的有息負債降到了842億——半年時間,減少了24個億。
還有一點挺關鍵:旭輝的有息負債里,信用債占了大頭,達到70%,境內銀行貸款只占29.3%。
信用債占比超過一半,至少能側面反映出,旭輝過去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形象都是相當不錯的。
旭輝的業務,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和物業管理。
開發業務這塊,好在早年重點布局一二線城市。這輪樓市降溫,一二線還算相對堅挺,市場還有點空間。
旭輝在財報里也提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銷售額占集團總銷售的87%。
投資業務上半年給旭輝帶來了7.86億的收入,也集中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
此外,旭輝手里還握著33個投資性物業,其中27個已經進入出租狀態,開始產生現金流。這批持有物業估值不低,高達460億,去年一年就收了18億的租金。
物業管理業務更是“現金奶牛”,上半年收入33.75億,占總收入的27%,接近三分之一。看得出來,物管正在成為旭輝越來越重要的業務線。
截至6月末,旭輝的總資產為2413.2億,總負債1969.14億,凈資產為444.06億,歸母凈資產64億。
行業洗牌三年,多少房企早就資不抵債,但旭輝資產仍然遠大于負債。說到底,還是配得起當年“優等生”的稱號。
回看旭輝2021年的財報,三道紅線全部達標,凈負債率62.8%,現金短債比2.6倍,融資成本僅4.7%,怎么看,當時這些指標都是相當不錯的。
但此時的旭輝有一個致命的軟肋,就是合作項目占比90%。
行業上行期,大家好商量、一起賺錢;可2022年下半年監管收緊預售資金提取,合作方也紛紛捂緊錢袋子,市場極速下行——合作模式反成了拖垮旭輝的那根稻草。
明明賬上躺著300億現金,但絕大部分動用不了。無奈之下,2022年11月1日,旭輝官宣暫停支付境外債本息。
至此,旭輝開啟了漫長的債務重組的歲月。
今年6月底,苦熬900多天后,境外債重組方案終于落地,一口氣削債52.7億美元。
境外債搞定之后,旭輝馬上轉頭推進境內債重組。5月底他們首次公布了重組框架,給出幾種選擇:現金回購、股票置換、以資抵債、展期等等。
這期間,旭輝一直跟債權人反復溝通、優化方案。到7月底,現金回購價從18%提到20%,以資抵債的比例從36%提到40%,取消了劣后信托安排,展期時間也縮短了。
另外,以資抵債支付率提高到了40%、定增股票上限增加到10.2億股,留債展期時間也壓縮到7-8年。
溝通四個月,反復磨合,方案總算通過了。
從賬面上看,重組完成之后,旭輝的有息負債會從842億降到500億以內,降幅超40%,債務期限拉長到9-10年,利率也壓到3%以下。
旭輝創始人林中表示,完成境內外信用債重組是公司“活下來”的前提。這將大幅改善資本結構,修復資產負債表。
他還提出了“二次創業”的計劃:公司要從傳統開發轉向收租、資管、精品開發等新模式。
當然,債務重組只能算是“活下來”,旭輝能不能真正“站起來”,還得看新業務模式能不能走得通、能不能賺到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