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朝鮮半島上發生了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新中國憑借驚人的力量擊退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保護了自己的邊境安全,提升了國際形象,抗美援朝也因此被稱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在朝鮮戰爭中,中國志愿軍在空軍方面處于絕對劣勢,美軍的飛機經常騷擾我軍的后勤補給線,這給前線的戰士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為了幫助志愿軍,蘇聯派出了大量飛行員赴朝鮮參戰,不過為了避免更大的戰事,蘇聯飛行員全部身著中國空軍制服,飛機上也只有中國的“八一”標記。在參戰之后,蘇聯飛行員和美國飛行員進行了正面的對抗,那么這兩個超級大國的直接對話結果如何,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蘇聯在朝鮮戰爭初期取得絕對優勢
![]()
仁川登陸
自從美軍在仁川登陸之后,朝鮮戰爭的局勢便被徹底逆轉,美軍憑借著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巨大的空中優勢控制了戰局,并很快就將戰線向北推過了三八線并攻占了平壤。美軍的飛機在那段時間里甚至飛過了鴨綠江對我國的邊境城市進行了空襲。
面對美軍的公然挑釁,我國派出志愿軍入朝作戰,并成功取得了前幾次戰役的大勝。但是由于前期志愿軍戰線拉得太長,這給后勤補給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美軍便利用空中優勢多次轟炸我軍補給鐵路線,這讓前線難以得到物資支持,部隊戰斗力嚴重下降。
為了抗衡美軍,我國向蘇聯方面請求援助,蘇聯方派出別洛夫少將,率領一個空軍團進駐我國東北,在幫助培訓中國飛行員的同時也開始參與作戰。
當時美軍還不知道蘇聯空軍已經參戰,因此他們并沒有將最先進的戰斗機F-86佩刀投入到朝鮮戰場,那時美國空軍駕駛的還是相對落后的P-51野馬以及F-80流行戰斗機,這些飛機和蘇聯空軍使用的米格-15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因此在戰斗初期美軍在和蘇聯的直接對抗中損失慘重。
![]()
B-29重型轟炸機
在1950年底到1951年初的時間里,蘇聯空軍在朝鮮北部地區多次擊落前來執行轟炸任務的B-29重型轟炸機和護航的F-80戰機,這讓美國人惱羞成怒,他們知道當時志愿軍空軍力量還很薄弱,便妄圖通過戰機數量優勢一舉消滅我們的空軍隊伍。他們在1951年1月21日,出動五十多架戰斗機襲擊我國安東機場,蘇聯飛行員得知情況后立即升空作戰,由于米格-15的動力和火力均優于F-80戰斗機,因此擁有數量優勢的美軍并沒有嘗到甜頭,反而有11架戰機被擊落,而蘇聯空軍方面則無一損失。
戰機性能的絕對優勢讓蘇聯空軍在朝鮮戰爭初期取得了巨大的優勢,在這段時間里蘇聯空軍和美軍的戰機損失比達到了驚人的9:1,這讓他們有效阻止了美軍對于志愿軍后方鐵路橋梁等重要設施的轟炸,維持了后勤保障的通暢。
兩國空軍進入相持階段
在經歷了慘敗之后,美軍對于志愿軍空軍的戰斗能力也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們知道僅僅憑借數量優勢是沒有辦法擊敗蘇聯空軍的,于是他們從美國本土運來了更加先進的F-86佩刀戰斗機。
![]()
F-86佩刀戰斗機
這款戰斗機的研發時間和蘇聯的米格-15相仿,其速度甚至還快過米格-15戰斗機,這讓他們挽回了在空中戰場的劣勢。在佩刀戰斗機剛剛投入戰場的時候,蘇聯空軍對于這個新對手不是十分熟悉。美軍針對自己戰機數量多,速度快的特點,制定了用密集火力網圍剿蘇聯戰機的作戰方式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蘇聯空軍這邊營業在一次次戰斗中摸索對抗佩刀戰機的經驗,他們發現裝有六挺航空機槍的佩刀戰機雖然有著極高的火力密度,但是12.7毫米的機槍彈對于戰機裝甲的殺傷力度其實十分有限,在高空高速作戰的時候,子彈的殺傷力還會被進一步削弱。
不少米格戰機雖然在戰斗中被多次擊傷,但是都能夠安然返航。更重要的是,由于機槍子彈質量較輕,因此其彈道很難把握,為了讓飛行員瞄準,F-86的子彈每隔幾發就會有一顆燃燒曳光彈。但是在高空作戰的時候由于空氣稀薄,曳光彈經常無法正常燃燒,這讓美軍飛行員很難看清自己的機槍彈道,攻擊命中率十分可憐。
和F-86不同,米格-15選擇了載彈量更少但是威力更強的航空炮作為主戰武器,尤其主炮的口徑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7毫米,只要F-86被主炮擊中一發便難以繼續戰斗。不過航炮的射程遜于機槍,這要求蘇聯飛行員們必須盡可能縮短和美軍的作戰距離。在明確了武器殺傷力的優勢之后,蘇聯空軍在之后的戰斗中變得更加勇猛,戰場形勢也變得膠著起來。
在1951年7月發生了一件扭轉戰局的事情,但是蘇聯空軍戰斗影響佩佩利亞耶夫上校擊傷了一架佩刀戰斗機,美軍飛行員被迫在朝鮮東海岸迫降,其降落的位置被蘇聯空軍獲悉。于是蘇聯研究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將那架F-86帶回了空軍實驗室,并對其性能進行了分析。
![]()
在研究之后蘇聯空軍獲取了珍貴的資料,他們發現雖然F-86戰斗機的水平航行速度要優于米格-15,但是其垂直爬升能力十分一般,這讓蘇聯和中國飛行員們看到了對付美軍戰機的新方法。
當時美軍戰機憑借數量優勢,在戰斗中往往采取環形編隊的方法,如果蘇聯空軍想要從后方偷襲美軍,就勢必會遭受后方敵機的攻擊。在發現了佩刀戰機的弱點之后,志愿軍空軍開始使用垂直俯沖作戰的方法攻破美軍的圓圈陣。他們會在戰斗中不斷重復爬升俯沖的動作,從上空對美軍戰機進行打擊,這樣的做法還可以充分發揮航炮的優點,這讓米格-15在和F-86的對抗中取得了絕對優勢。
在這段時間里,中國飛行員也逐漸成長起來,成為了可靠的戰士,在中蘇兩國飛行員的協作下,朝鮮北部出現了一條令美軍聞風喪膽的“米格走廊”。這讓志愿軍的后方安全得到保證,前線戰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和美軍的陣地戰中。
朝鮮戰爭后期美軍占據上風
自從蘇聯飛行員進入朝鮮戰場之后,美國空軍便始終未能奪回制空權,這讓美軍十分焦急。為了扭轉這一局勢,美軍采取了一種全新的戰斗方式。他們摒棄了之前依靠數量優勢正面沖鋒的打法,開始頻繁采用小規模的騷擾游擊戰術。
美軍先是在軍中選拔出了許多戰斗經驗豐富,駕駛技術過硬的飛行員,并讓他們組成了“游獵組”,他們會在凌晨或者傍晚出擊,潛伏在志愿軍機場附近。一旦看到有米格戰機起降,他們就會立即對其發動攻擊。由于處于起降階段的戰斗機操控性和機動性都很差,因此他們總能將其擊落。在取得戰果之后美國空軍也并不戀戰,會立即返航,不給蘇聯空軍追擊自己的機會,這讓美軍的戰損比得到了改善。
但是僅僅依靠偷襲是沒有辦法徹底扭轉局勢的,米格走廊的存在對于美軍來說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為此美國軍方要求航空公司加緊對新型戰斗機的改良工作。
![]()
F-86F戰斗機
在1952年三月的時候,新款F-86F戰斗機被研發出來,和之前的老式佩刀戰機相比,新型佩刀裝備了推力更大的J47-GE-27發動機,除了擁有更高的速度外,其還可以加裝副油箱讓作戰半徑增加到690公里。
更關鍵的是設計師還對飛機的控制系統進行了改良,F-86F戰機采用的“全動平尾”和“全液壓不可逆”飛行控制系統讓飛機的操控性能更好,其在飛行速度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卻能夠做出比F-86更細膩的空中動作,它的垂直爬升能力也得到了顯著增強。而且新的操作系統消除了駕駛桿上的舵面力反饋,這讓飛行員可以像在低速飛行時那樣操作超音速飛行的戰斗機,操作感大幅提升。
在1952年底,F-86F戰機便被投放到朝鮮戰場使用,美國飛行員在經過短暫的訓練之后很快便掌握了新型戰機的操作技巧。在之后和蘇聯空軍的戰斗中,米格-15引以為傲的垂直機動優勢蕩然無存,這讓他們在和美軍的作戰中明顯處于下風。而且F-86F戰機還有更加傲人的速度,這讓美軍的游擊戰術更加游刃有余,蘇聯空軍的戰機損失數也急劇攀升。
![]()
不過此時已經到了朝鮮戰爭的尾聲,前線戰場的戰斗強度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雖然美軍奪回了空中優勢但是已經不會對戰局造成太大的影響了。因此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蘇聯空軍和美軍的對抗算是互有勝負,不過整體而言還是蘇聯空軍的戰績更加體面,他們的勝利也為前線的戰斗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