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罪惡的鐵蹄踏遍了東亞和東南亞的每一處土地。在侵略擴張過程中,日本軍國主義還大肆搜刮占領地的物資和黃金儲備。無論是東北亞和東南亞,日軍所到之處都不放過當地的物資。其中從我國掠奪來的大量財物、黃金等都被運回日本本土。但在東南亞等地掠奪的大量金銀財寶卻神秘地"人間蒸發"了。
戰后不久,盟軍等軍事力量曾不止一次對這些金銀財寶進行過的調查,但最后的結果都是不了了之。而這些秘密寶藏的埋藏點至今都是一個謎,那么這些寶藏都去了哪里呢?
一、瘋狂的掠奪
1941年12月,為了擴大自己的"大東亞共榮圈"野心,同時為了掠奪東南亞地區的各種戰略資源,日軍在發動珍珠港事件不久后,派出了大量部隊向東南亞地區發動了進攻。經過一年多的占領,到1942年5月,日本成功將東南亞地區據為己有。
![]()
占領東南亞地區之后,日軍一方面加緊對當地實施嚴酷的軍事統治,打擊并遏制當地的反日力量;一方面在當地瘋狂掠奪金銀財寶和戰略物資。據不完全統計,在日軍侵占東南亞期間,石油、錫、橡膠、鐵礬土等大量戰略物資被日軍以"收購"和控股等方式掠奪過來。除了掠奪戰略物資外,大米、砂糖、輕紡制品等民用物資也沒能逃脫日軍的魔掌;而民間的正常經濟活動,也受到了日軍的極大干擾,其中日軍在當地濫發的"軍票"就是這當中最好的例子。
![]()
所謂的"軍票"就是日軍自制的一種特殊戰爭貨幣,官方名稱為"南方開發銀行券",俗稱是"大東亞戰爭軍票"。1942年2月,日軍成立了南方開發銀行,并且以該行的名義大量印制這些戰爭"軍票"。從日軍攻占菲律賓開始,沒收了當地人民手中一切的硬通貨幣,以"軍票"來取而代之,由于沒有統一的貨幣單位和面值,"軍票"只能按照被占領地區的情況,隨意被印制發行而來。
![]()
由于無節制的肆意印制,當1945年戰爭結束時,東南亞各地的"軍票"已經嚴重貶值,成為了無人問津的廢紙一張。而日軍通過使用該"貨幣",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將不少工業和民用物品據為己有,極大損害了這些國家的經濟。
除了用"軍票"之外,日軍還在東南亞各處掠奪了大量金銀財寶,光黃金就有數百噸以上。早在1940年,裕仁天皇就曾命令日軍從菲律賓、新加坡、馬來亞等地將掠奪的部分財寶以海運的方式運回日本。為了保證這些財寶的安全,日軍將其存放在當地一些廢棄的礦坑和深山中,以便在戰爭末期作為戰爭款項之用。
![]()
1942年,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海戰中,曾經多次擊沉多艘攜帶大量金銀財寶的日軍運輸船。1945年4月1日,著名的日本客貨輪"阿波丸"號在從新加坡前往日本的途中,被美軍發射的魚雷所擊沉。在后來的打撈行動中,人們在"阿波丸"上就發現了40噸黃金、12噸白金以及15萬克拉的工業金剛石,由此可見日軍在之前隱藏了多少的財富。
二、神秘的"山下寶藏"
在眾多日軍掠奪的金銀財寶中,流傳最廣的傳聞就是所謂的"山下寶藏"之說。據稱在1945年,美軍解放菲律賓的前夕,為了將之前掠奪的黃金等貴重金屬進行妥善保管,時任日軍菲律賓方面軍總指揮山下奉文大將決定將這批財寶全部登記注冊,然后通過人力將其埋藏在菲律賓全境175處的"皇家藏寶金庫"。
![]()
為了保證該藏寶信息不被外人所知,日軍將負責埋葬寶藏的士兵和建造"藏寶金庫"的全部處決,使其成為了一個無人知曉的千古之謎。不過日軍還是百密一疏,一位名叫本·維爾莫雷斯的菲律賓仆人卻僥幸生并得知了這一消息,從而將這一消息公布于眾。
據威爾莫雷斯的回憶,負責掠奪寶藏的是一個名為"金百合"組織,負責監督執行的是明治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雍仁親王。在將所有財寶全部隱藏完畢后,山下率領部下向美軍宣布投降。在審訊中,美軍也從情報部門得知日軍隱藏大量金銀財寶的消息,于是開始對實施行動的日軍士兵展開審訊。
![]()
審訊期間,一位名叫賽維里諾·加西亞的情報官員從一位日軍少佐口中得知了日軍財寶的埋葬方位,于是將這一信息向美軍高層進行了通報。當年10月,美軍根據審訊得來的口供,在馬尼拉郊區以及北部山區發現了十多處日軍隱蔽埋藏地點,同時在當中發現了大量黃金、白銀等貴重物品,據說首次看到這一切的美軍官員驚訝地半天說不上話來。
![]()
在陸續找到更多的"皇室藏寶金庫"后,美軍就派人悄悄地將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金塊、鉆石和白金帶回美國本土,而寶藏的信息也成為了美軍及政府高層中的"不能說的秘密"。在美國所獲得黃金當中,位于菲律賓圣羅馬納是當中最大的一個,滿山洞里幾乎都被黃金所堆滿,價值都無法估算。
許多資料顯示,這些被美國"繳獲"的數百億黃金和白銀都陸續在幾年之內進入自己的口袋之中,其中就包括瑞士銀行中一些特殊的賬戶中。還有一些黃金被換算成現金后,成為了中情局和秘密組織的賬外資金,用于進行一些隱蔽的"特殊工作和行動",這些黃金為日后美國發展貢獻了大量資金。
三、寶藏到底有多少
如果你以為這些寶藏已經完全被美國所控制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由于日軍之前所登記的貴重物品清單已經遺失,因此日軍到底埋藏了多少金銀財寶至今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
在上世紀60年代后期,此時的菲律賓正處在費迪南德·馬科斯統治時期。當其得知美軍在40年代菲律賓大肆尋找這些"山下寶藏"的消息后,后者又開始打起了這些寶藏的主意。于是在他的默許下,菲律賓官方又秘密地進行寶藏的挖掘工作,然后將寶藏換成的現金來中飽私囊。
![]()
據稱在這一時期,馬科斯及其代理人經常在主要黃金市場秘密進行黃金交易,數量之多令人咂舌。根據已出售的數量估算,這些黃金估價約為上百億美元,在馬科斯下臺之后,這些黃金也被美國給名正言順地"收購"。
除了官方的挖掘外,民間也出現了許多探寶和挖寶的行動,其中一位名叫羅熱里奧·羅哈斯的菲律賓男子就是當中的代表。作為一個私人探險者,羅哈斯于1970年在呂宋島北部山區探險中,在一處無人山洞中發現了一座1噸重的可活動的純金佛像,拿下頭部之后,佛像內部還藏有大量稀世珠寶,除此之外洞中還有大量日軍遺留物品。
![]()
但此后羅哈斯被官方以盜竊等罪行抓捕,并將其找到的佛像和珠寶收繳。羅哈斯出獄后便開始向政府進行索賠,直到90年代法院才判決政府應該歸還羅哈斯家族約220億美元的賠償款,其中光金佛像本身的價值就超過6億美元。
隨著日本掠奪黃金的秘密不斷被公開,人們開始回顧二戰期間的日軍在東南亞的侵略活動。在上世紀40年代末,有人曾估計,日本在東南亞地區通過各種掠奪,累計竊取了數千億美元,使得當地人民蒙受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也進一步驗證了日軍的殘暴統治。
結語
現今在世界各處,依然有許多人相信菲律賓熱帶叢林中埋葬著大量的"山下寶藏",包括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泰緬邊境。但根據調查顯示,很多關于"山下寶藏"的傳聞都是后人杜撰或騙局所致。但日軍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對于東南亞經濟的瘋狂掠奪卻是不爭的事實。
參考資料
1.《寶藏尋蹤》
2.《二戰未解之謎大全》
3.《黃金武士:二戰日本掠奪黃金內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