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3771字,閱讀時長大約9分鐘
前言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當我們翻遍二十四史里的帝王譜時,能把開國與守成、權謀與仁心揉成一體的君主,簡直是鳳毛麟角。
要么像秦始皇,功在千秋卻酷烈過甚。要么就像漢高祖,草莽崛起最后卻落得個兔死狗烹。連被捧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都繞不開玄武門之變的血色瑕疵。
![]()
只有東漢光武帝劉秀,偏偏活成了歷史里的異數,他起于微末卻從無痞氣,打天下靠的是謀略而非屠刀,坐天下用的是寬仁而非高壓。人口從王莽末年的不足千萬,漲到他去世時的兩千多萬,天下倉廩充實到牛馬放牧,邑門不閉。
今天老達子就來跟大家聊聊劉秀憑什么能在波詭云譎的亂世里,活成最沒爭議的帝王呢?
劉秀的起點
他的起點,應該比絕大多數亂世梟雄都低。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可漢武帝的推恩令早把宗室的封地越分越小,到了劉欽這代,只做了縣令這樣的小官了。
更慘的是,劉秀九歲那年,劉欽去世了,他跟著叔父劉良回了南陽蔡陽,徹底成了鄉下娃,連《后漢書》都寫他性勤于稼穡。
后來王莽把天下搞得大亂,先是劉秀的哥哥劉縯起兵,隨后劉秀才被迫騎牛上了戰場。可就是這被迫的一步,讓劉秀露出了藏在種田人外表下的軍事天賦。
昆陽之戰,成了他這輩子最炸的高光時刻。
昆陽之戰后,劉秀成了綠林軍的明星,可麻煩也來了。更始帝劉玄(綠林軍立的皇帝)怕劉縯、劉秀兄弟太能打,找了個借口殺了劉縯。但劉秀沒有哭鬧,而是隱忍負重。劉玄封他為破虜將軍,派他去河北招撫。這一去,劉秀才算真正龍入大海。
在河北,他得到當地豪強的支持,還娶了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圣通,這一下就等于整合了河北最大的宗室勢力。
接下來的三年,劉秀像滾雪球一樣壯大。到了公元25年,劉秀已經有了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實力,這才在鄗城(今河北柏鄉)稱帝,國號漢,年號建武。
![]()
可稱帝只是開始,統一全國才是硬仗。當時天下還有三個大玩家:更始帝劉玄在長安,赤眉軍在山東,隗囂(wěiáo)在隴右,公孫述在蜀地。劉秀的戰略很穩:先打近的,再打遠的;先打弱的,再打強的。
直到公元36年,劉秀終于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
劉秀的崛起密碼
回頭看劉秀的崛起,沒有斬白蛇的神話,沒有鴻門宴的驚險,更沒有殺功臣的狠辣,有的是穩與仁。他穩扎穩打,不搞投機取巧,對敵人仁,對百姓仁,連投降的士兵都給條活路。就像他自己說的:吾治天下,欲以柔道行之。
比如他打昆陽的時候,沒殺過一個平民。打河北的時候,沒搶過一個百姓的糧食。統一后,他下的第一道詔書就是釋放奴婢:“敢拘執奴婢者,論如律”。要知道,王莽末年,奴婢是最慘的群體,劉秀這道詔書,救了幾十萬人的命。
這就是劉秀的崛起密碼:他不是天選之子,是人選之子。選他的,是那些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士兵,和那些被他保護過的百姓,還有那些被他放過一馬的降將。就像《后漢書》里說的:“光武之得天下,蓋以仁信之術,收天下之心。”
他剛坐上皇位時,要面對的是一個人口只剩千萬,田地荒蕪千里的爛攤子。可就是這個種田出身的皇帝,用二十多年的時間,把天下重新變成了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盛世。
其實他的治理邏輯特別簡單:把農民想要的變成國家要做的。畢竟,他自己就是從臉朝黃土背朝天里走出來的,比誰都懂老百姓要的不是偉大工程,是能吃飽飯、能活下去、能有點盼頭。
接下來我們看看他登基之后都做了什么~
登基之后的第一個大動作:給官僚體系瘦身
劉秀稱帝后的第一個大動作,是給官僚體系瘦身,不是裁幾個小官,而是直接砍了三分之二的機構。
![]()
西漢末年,全國有103個郡、1587個縣,官員更是疊床架屋,光京城的郎官就有幾千人。劉秀一上臺就下旨:“并省四百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后漢書?光武帝紀》)。把400多個縣合并掉,官員只留原來的十分之一。
為啥要這么干?因為官多民擾。王莽時期,官員們靠搜刮百姓湊政績,劉秀比誰都明白:少一個吃皇糧的官,就少一分百姓的負擔。更關鍵的是,他要把權力收歸中央,原來的地方豪強靠養門客占土地搞割據,劉秀砍了地方官的編制,等于斷了豪強勾結官員的路子。
還有更聰明的一招,就是退功臣進文吏。
跟著劉秀打天下的云臺二十八將,比如鄧禹、耿弇、馮異,哪個不是能征善戰的主?但劉秀沒學劉邦兔死狗烹,也沒學朱元璋杯酒釋兵權,而是給功臣們換了個舞臺:封他們為侯,給一大片封地,卻不讓他們掌實權。反而把儒生、清廉小吏提拔到關鍵崗位。
這招有多妙?既保全了君臣情誼(比如鄧禹一直活到永平元年,死后陪葬劉秀的原陵),又避免了功臣亂政。東漢開國功臣里,沒一個像韓信、彭越那樣不得善終,反而都成了富貴善終的典范。
連《資治通鑒》都夸:
“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雖寇、鄧之高勛,耿、賈之鴻烈,分土不過大縣數四,所加特進、朝請而已。”
登基之后的第二個大動作:還地于民
劉秀的經濟改革,核心就四個字:還地于民。
他太清楚農民的命根是什么了,那就是土地和自由。所以上臺第一年(建武二年),就下了道震動天下的詔書:“敢拘執奴婢者,論如律”(《后漢書?光武帝紀》)。
也就是誰敢再把人當奴婢買賣、拘禁,直接按法律辦!之后12年里,他又連下5道釋放奴婢令,范圍從王莽時被掠為奴的到因貧困賣身為奴的,甚至規定奴婢若想脫離主家,主家不得阻攔。
這可不是作秀,要知道在王莽時期,奴婢就是個會說話的工具,被主人隨意打死都不用償命的。劉秀釋放奴婢,等于把幾十萬工具變回了人,而且是能種地、能納稅的自耕農。比如南陽豪強陰家(陰麗華的娘家),主動把家里的300多奴婢放了,就是跟著劉秀的政策走。
光解放還不夠,還得讓農民有地種。劉秀干了件得罪豪強卻救了天下的事:度田。
![]()
簡單說就是全國查戶口、測土地:派官員到各州郡,把每家每戶的人口、耕地數量登記造冊,防止豪強隱瞞土地和人口逃稅。這事兒擱任何朝代都是捅馬蜂窩——豪強手里有田有兵,肯定不愿意被查。果然,河南、南陽的豪強直接起兵反抗,連劉秀的老部下耿弇的弟弟都參與了。
劉秀咋處理?先軟后硬!先殺了幾個帶頭反抗的豪強(比如河南尹張伋),再把那些查田不力的官員下獄(比如大司徒歐陽歙,因為貪污度田的錢被處死)。然后對普通豪強網開一面,只要主動上報土地,就不追究既往。
就這么打一批、拉一批,度田居然慢慢推下去了。到建武末年,全國登記的耕地從不足三百萬頃漲到了七百三十萬頃,戶口從千萬回到了兩千多萬。
還有更貼民心的操作:輕徭薄賦。
劉秀把西漢的三十稅一(收三十分之一的田稅)恢復了,而且多次免當年田租,比如建武六年,因為中原大旱,直接免了全國田稅;建武二十二年,南陽地震,又免了南陽、南郡的田稅。
他自己更是摳門:皇宮里的宮女只留幾十人,車馬衣服不求華麗,連皇后陰麗華的裙子都無錦繡之飾。皇帝帶頭省錢,就是為了少收百姓的稅。
光武中興的密碼
有人說,光武中興是撿了王莽的爛攤子,可撿爛攤子比開新局難多了。就像把摔碎的碗粘起來,得順著紋路來,不能硬掰。
劉秀的紋路就是懂人:他懂農民要土地,所以釋放奴婢、度田;懂功臣要尊嚴,所以退功臣進文吏。懂豪強要面子,所以度田時打大的放小的。甚至還懂盜賊要活路,所以規定盜賊若投降,免罪給田(比如銅馬軍投降后,劉秀給每個士兵分了30畝地,讓他們回家種地)。
《后漢書》里說“光武中興,烝黎艾安”。艾安就是平安的意思。不是萬國來朝的熱鬧,是老人能在村口曬太陽,孩子能在田里跑著玩,農民能在秋天收夠糧食的平凡平安。
等劉秀去世時(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全國人口從不足千萬漲到了兩千一百萬,耕地從荒蕪千里變成了牛馬放牧,連邊境的匈奴都遣使朝貢。他用了22年,把一個爛攤子拼回了盛世,拼回了老百姓的日子。
![]()
這就是光武中興的真相:不是偉大的改革,不是雄才大略的張揚,而是潤物無聲的堅持。
后世的評價
劉秀去世后,歷史給他的評價從不是雄才大略的虛譽,而是更戳人的兩個字:賢君。
《后漢書》中對劉秀用了近乎偏心的褒獎:“光武之為人,明達而多斷,仁智而好謀,是以興于匹庶,蕩滌天下,誅鋤暴亂,興繼祖宗。”,范曄曾將劉秀與漢高祖做過對比,他說劉邦豁達但多猜忌,說劉秀是推心置腹。
在范曄眼里,劉秀的賢,是比開國皇帝多了份仁,比守成皇帝多了份剛。他不搞兔死狗烹的狠辣,也不做窮兵黷武的折騰,只把讓天下安當成最大的事。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說得更直白:
“光武中興,以其能矯王莽之失,復高祖之業,然其所以得天下者,以其柔道也。”
他進一步解釋“柔道”的內涵是:
“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光武以柔道理天下,故能屈群策,恢大業。”
就連明末清初最愛罵帝王的王夫之,都在《讀通鑒論》里感慨:
“自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獨為近正;夏、商、周之得天下也,以圣;漢之得天下也,以力;光武之得天下也,以道。”
他不用酷吏,不興土木,不搞封禪,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讓百姓安。
甚至近代學者呂思勉在《秦漢史》里說:
“光武之成功,亦正由其能不為矯激之行,而能循常道耳。”
意思是,劉秀沒搞什么驚天動地的改革,只是順著老百姓的需求把事做對,比如釋放奴婢、度田、輕徭薄賦,每一件都是笨事,但每一件都貼民心。
老達子說
有人問:中國皇帝那么多,為什么只有劉秀千年來沒一個人罵他?為什么只有他至今還受香火?
答案其實就藏在老百姓的話里:他沒把自己當皇帝,老百姓也沒把他當皇帝。
老百姓拜他,不是拜漢光武帝,是拜那個給過他們活路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