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
文 /林鴻東
今天下午,在南安向陽鄉的五臺山昭惠祖廟,無意間看到一塊塔碑。塔碑上刻著“敕寂感大師塔”六字,顯然是高僧墓塔的塔碑。略為搜索下網絡資訊,得知此塔碑早在五月份就曾引起南安社會各界的關注,據 昭惠祖廟管委會的副主任吳榮昌 辨識, “敕寂感大師塔”六字的兩側,分別有 “當山僧祖光出錢造”的上款(待證)與“至順庚午十一月住山啟明立”的下款(筆者現場辨識確認)。
據吳榮昌在新聞報道中的講述,5月16號他收到杏田村下壤子水庫放水口發現一塊刻有文字的石碑的消息。他聽說后,找人用拖拉機把石碑拉到昭惠祖廟。吳榮昌將石碑拉回歸昭惠祖廟的依據是上世紀60年代末,建下壤子小水庫時,曾到昭惠祖廟搬了好多塔碑、墓碑去建水庫。這塊石碑中間有個大概15厘米粗的小洞,是用來排水。
吳榮昌奇怪的是,“寂感大師被封號的記錄在閩南很少見,這座塔碑說不定和元朝的宗教規矩或者某個高僧的一生有關”。他認為,“根據石碑上的時間記錄,這塊石頭已經立了695年。要是能弄清楚‘寂感大師’是誰,還有碑上的字都寫了啥,那它就能成為研究南安元代佛教文化的一個實物資料了”。
“寂感大師”是誰呢?
我在明永覺元賢的《建州弘釋錄》中找到了“宋甌寧擎天巖道悟禪師”的介紹,而這段介紹中,赫然有一句:“有司奏聞賜謚寂感大師”。具體如下:
“三山秦溪人。姓祖氏。元豐甲子參建州開元寺瑩禪師。瑩示以偈曰。祖行不識字。祖師亦如是。書乎甚渾閑。身心不思議。師領偈有省。遂求剃落。依止者十余載。后于元符戊寅結茅于西鄉之擎天巖。清修苦節行杜多之行。大觀丁亥將入滅。預告四眾。期日畢至。剃浴更衣說偈曰。生也恁么。死也恁么。這邊那邊。曾無兩個。水浸不壞。火烹不破。呵呵。是個甚么。正謂逝者如斯也。偈畢坐塔火化。時正月二十一日也。賢行者收遺骨。塑像于庵。遠近禱者其應如響。咸淳六年草寇猖獗。官兵絕糧。師化身直詣軍門。自稱擎天住持僧。攜一囊之食。兵皆取足。因而攻賊大破之。有司奏聞賜謚寂感大師。賜額曰擎天護國。侍郎謝疊山先生為撰記。”
這段介紹文字的意思大致是說,道悟禪師是福建三山秦溪人,姓祖。年輕時曾去參拜建州開元寺的瑩禪師求法。瑩禪師給他一首偈語說:“你不識字,你的師父也是如此。寫字算什么要緊事?身心悟道才是不可思議。”道悟禪師聽了偈語當即有所領悟,于是請求剃度出家,跟隨瑩禪師修行十余年。后來在北宋元符戊寅年(1098年),他到西鄉擎天巖搭建茅棚隱居,清苦修行,嚴守戒律。到大觀丁亥年(1107年)即將圓寂時,他提前告知信眾,到期日眾人齊聚。祖行禪師剃發沐浴后更換法衣,說偈語道:“生也是這樣,死也是這樣;這邊那邊,其實沒有兩樣。水浸不壞,火燒不破。呵呵!這是個什么?”正是說生命如流水般永恒不滅。說完便端坐塔中火化,時年正月廿一日。后來賢行者將他的遺骨塑成佛像供奉在庵中,遠近前來祈禱的人都感得靈驗。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土匪作亂時,官兵斷糧,禪師竟顯化身形直入軍營,自稱是擎天巖住持僧,只帶一袋糧食卻讓全軍取用不盡。官兵因此大破賊寇。朝廷得知后賜謚“寂感大師”,御賜“擎天護國”匾額,由侍郎謝疊山先生撰文記載此事。
原來, 寂感大師正是北宋建甌擎天 巖的開山祖師道悟禪師。亦有族譜認為寂感大師為南宋高僧。我們知道,元至順 庚午年為至順元 年(1330年),建甌擎天 巖的 寂感大師敕封于南宋
咸淳六年(1270年)。南安這塊塔碑上的寂感大師敕封于1330年之前,與建甌擎天 巖的 寂感大師 敕封時間相距在六十年之內。有沒有可能南宋敕封一位 寂感大師,元代也敕封一位 寂感大師呢?可能性極小。因此,這塊塔碑上的 寂感大師大概率是建甌擎天 巖的開山祖師道悟禪師。
只是擎天 巖的 寂感大師的墓塔塔碑為何會出現在南安五臺山的 昭惠祖廟?這就不得而知了。
(知情者不妨留言指教)
![]()
上文摘自 明永覺元賢的《建州弘釋錄》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撰寫論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