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學生的休學與復學,是其心理健康恢復與校園生活回歸的關鍵過渡期。為幫助這類學生在休學期間獲得持續心理支持、復學后平穩適應校園環境,特制定本方案,同時配套設計標準化資料表格,確保心理支持工作規范化、可追溯,兼顧專業性與人文關懷。
一、方案目標與基本原則 (一)核心目標
1.休學階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心理干預,助力其在安全環境中緩解心理癥狀、提升情緒調節能力,為后續復學奠定基礎;
2.復學階段:幫助學生逐步適應校園作息、人際關系與學業節奏,降低復學后心理壓力,預防心理危機復發;
3.長期目標:建立“學校 - 家庭 - 醫療機構” 協同支持機制,形成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長效保障,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基本原則
1.保密原則:學生心理評估結果、咨詢記錄等信息僅用于心理支持工作,僅告知參與干預的核心人員(如班主任、心理教師、家長),嚴禁泄露給無關人員;
2.自愿與尊重原則:休學與復學的心理評估、干預活動均以學生意愿為基礎,尊重學生的感受與選擇,不強迫參與;
3.協同合作原則:加強與家長、專業醫療機構(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咨詢機構)的溝通,確保心理支持措施與醫療干預、家庭照料相銜接;
4.個性化原則:根據學生心理問題類型(如抑郁、焦慮、適應障礙)、嚴重程度及個人需求,制定差異化的支持方案,避免“一刀切”。
二、休學階段心理支持流程與內容
休學并非“暫停干預”,而是 “調整干預場景”,需通過 “評估 - 制定計劃 - 持續支持 - 動態監測” 四步,為學生提供系統性幫助。
(一)休學申請前:心理評估與溝通
1.評估主體: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牽頭,聯合班主任、家長及學生就診的專業醫療機構(如有)共同開展評估;
2.評估內容:采用《學生休學心理評估表》(詳見表格 1),從 “心理癥狀嚴重程度”“校園環境適應性”“學業壓力承受力”“家庭支持能力” 四個維度評估,判斷學生是否符合休學條件(如:心理癥狀已影響正常上課、經醫療機構建議需長期干預等);
3.溝通環節:心理教師與家長、學生分別溝通,明確休學期間的心理支持內容(如定期線上咨詢、情緒監測)、家庭照料要求(如規律作息、避免過度保護),并簽署《休學心理支持知情同意書》(詳見表格 2),確保三方對休學目標達成共識。
篇幅有限,如需完整指南請按下方獲取
![]()
本文分享
![]()
表格 1:學生休學心理評估表
表格 2:休學心理支持知情同意書
表格 3:休學期間心理咨詢記錄表 表格 4:學生休學期間情緒周報表 表格 5:學生復學心理評估表 表格 6:復學過渡每日溝通記錄表 表格 7:個人心理危機應對預案(復學學生版)
![]()
如果您喜歡內容,請按照以下方式獲取。
方法1:轉發本篇文章到2個200人以上的微信心理教研群+附上走心推薦語,把兩個截圖發到后臺,時間截止至2025年9月10日晚10點。(僅限發送微信群的第一人,第二個無效,24小時內會回復,勿催)
方法2:獲得相關資料,自愿贊賞本公眾號10元,系統自動發送鏈接(長期有效)備注:此版本版權共有,可二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