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記者從江西省科技廳召開“十四五”科技創新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江西科技創新實現重大跨越,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提升至64.52%,全國排名第16位,提升幅度居全國第二。2023年研發投入總量突破600億大關,2024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588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10.1倍,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50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設定目標 ,為創新型省份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
新聞發布會
“十四五”期間,江西以科技興贛六大行動為重要抓手,實現科技工作從跟跑向并跑、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單一發力向系統協同三大關鍵轉變,圓滿達成規劃目標,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關鍵技術攻堅方面,江西大力實施省級重大科技專項“2030先鋒工程”,在半導體制造裝備、新藥創制等17個關鍵領域展開部署。通過“1+M+N”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成功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黃光LED新產品、世界最薄“手撕鋼”等一批具有“首個、首次、首位”屬性的創新成果紛紛涌現,有力打破了國際技術封鎖,彰顯了江西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強大攻堅能力。
在科技平臺建設上,江西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等“中字頭”科研院所相繼落地,全省獲批重組8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增航空領域國家實驗室創新中心。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國家中藥先進制造與現代中藥產業創新中心的建成,以及南昌實驗室、贛南實驗室的高效運作,實現了高端科技平臺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重大跨越,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平臺支撐。
江西科技型企業蓬勃發展,成為創新主體。“十四五”期間,全省累計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527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709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260家,順利實現“3個8”目標,即80%以上重點研發計劃、研發人員、研發經費來自企業。“科貸通”貸款總額較“十三五”增長超7倍,為科技型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使其成為推動江西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江西深入實施“贛鄱英才”“贛鄱俊才”計劃,構建起青年科技人才全周期支持體系。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青年牽頭比例從52%大幅提升至84%。同時,累計組織7000余人次科技特派員、180余名“科技副總”深入基層一線,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形成了“人才聚、科技興、產業強”的良好發展格局。
此外,江西不斷優化創新生態環境。省委科技委的組建,推動科技計劃項目“1+N”管理制度改革,簡化11項科技項目審核事項,有效提升了科研管理效率。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的實施,進一步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在創新文化建設上,倡導“三真兩問”,營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圍。江西還積極拓展國際科技合作,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20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并探索“科創飛地”模式,深化區域協同創新,為科技創新營造了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
(來源:江西商報 文/記者 張宇 圖/黃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