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
文 /林鴻東
在翔安,關于佛子石印的探索,已進入深水區。近期,根據讀者提供的線索,我在翔安金海浦邊社區郭厝社找到了一座供奉佛子石印的神廟。
之前,我在文章中指出,2015年以來,我在廈漳泉莆地區采風時,邂逅過數量眾多的佛子石印。此類佛子石印呈四方體,雕刻古樸,在閩南民俗中或為獨立厭勝物,或以風水塔的方式存在,部分地方甚至為其專門建廟奉祀。佛子石印主要有兩種形制:一種是四面皆鐫刻佛像的“四面佛”石印;一種是一面鐫刻佛像其余三面鐫刻“佛”、“法”、“僧”、“寶”等字樣的“三寶佛”石印。
閩南地區為何會有如此眾多的佛子石印?其起源又是什么?在研究過程中,一種宋元時期廣泛流行(明代亦有少量仿制)的石制佛塔——寶篋(qiè)印塔引起了我的注意。據調查,宋元時期流行的石制寶篋印塔中,曾存在一種較為小巧的廣泛分布于城鄉的塔型。通過眾多實例進行分析對比后,我發現,閩南的佛子石印很可能主要脫胎于此類小型寶篋印石塔。
郭厝神廟供奉的佛子石印,即前文所述一面鐫刻佛像、其余三面分別鐫刻“佛”、“法”、“僧”、“寶”等字樣的“三寶佛”石印。迄今為止,這是翔安區已發現的佛子石印中,唯一一枚供奉于廟宇中的。
![]()
![]()
![]()
![]()
![]()
![]()
![]()
![]()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撰寫論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