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再看,特斯拉或許也是“為王前驅”。
按照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收225億美元,同比減少12%(十年來最大降幅);凈利潤11.72億美元,同比減少16%。汽車業務總收入166.61億美元,同比下降16%,交付量38.41萬輛,同比下滑約13.5%,連續兩個季度交付量同比下滑。
然后就是必然的股價遭遇重創,市值大跌,數百億美元蒸發。
實際上從2023年特斯拉的增長勢頭就趨緩了——2023年特斯拉全球銷量為180.86萬輛,2024年特斯拉全球銷量為178.9萬輛,2025年可能更低。
面對嚴峻的形勢,馬斯克也不得不感嘆“艱難”。
![]()
特斯拉盛宴已過:馬斯克財報會連說九次太難了!
“處境艱難”四個字,在財報發布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埃隆·馬斯克說了9次。特斯拉面臨的挑戰確實太難了。
從表面看特斯拉的業績“慘淡”就是因為賣貨少了,以及積分收入下降等,除非出現奇跡,那特斯拉2025年全年的銷量(上半年七十多萬輛)大概會遠低于2024年。
按照這樣的態勢,馬斯克2030年超過2000萬輛銷量的目標是不可能達成了。
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歐洲市場,以及美國本土市場,特斯拉的銷量都在下滑。那么,究竟誰該為此負責呢?
首先就是馬斯克自己的原因,他因為之前跟特特結成盟友,其立場和言論嚴重破壞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傷害了歐美特斯拉主要消費群體的感情,這就導致了特斯拉的銷量進入了下滑通道。
然后還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迅速崛起,無論產品還是價格都非常有競爭力。而且特特那邊還要全面撤銷電動車激勵政策,并威脅“終止馬斯克旗下公司的聯邦合同和補貼”。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正處在一個奇怪的過渡期:
美國會失去很多激勵措施。我們可能還會有幾個艱難的季度,我們不是說一定會,但確實有這種可能。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特斯拉愁云暗淡的時候,特特卻向馬斯克示好了,他表示自己從來沒想過要搞垮馬斯克的公司:“我希望Elon好,我希望我們國家的所有企業都能蒸蒸日上,前所未有地好!企業發展得越好,美國就越強……”
難道相愛相殺才是真愛?
![]()
曾經,特斯拉也有過至暗時刻,但這次不一樣了!
誰也否認不了特斯拉對電動車行業的貢獻,馬斯克推動了特斯拉的開源,從而促使全球汽車產業加速走向電動化。
我們看特斯拉的發展歷程有過很多困難,其中2018年可謂生死邊緣,特斯拉在美國面臨產能危機,良品率問題和金融市場的做空都讓其壓力山大,馬斯克知道中國才是生機所在,但49.9萬起步的價格根本沒有什么競爭力,一個月上百輛的銷量是杯水車薪。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本地生產。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僅用10個月建成,從而一舉解決了特斯拉的產能、成本、價格、質量和銷量問題,把特斯拉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2022年上海工廠創造了單月交付10萬輛的紀錄,貢獻了特斯拉全球產能的一半,特斯拉的市值能突破1萬億美元,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功不可沒。
但是,2025年真的不一樣了,這次不是產能不足的問題,而是過剩的問題,特斯拉在墨西哥新萊昂州的超級工廠現在還能開起來嗎?
無論產能還是銷量,特斯拉的“命”一半都在中國。
![]()
特斯拉確實很強,中國的競爭對手也不弱。
在智駕能力上,特斯拉真的很強(FSD在車道與其他車的博弈方面“很靈”),我們這里不能說它比誰強,只能說現在反正還沒有真正超過特斯拉智駕水平的品牌。
但哪怕是特斯拉,現在的智駕系統也稱不上完善,所以在這個階段還是要把方向盤握在自己手里,畢竟命是自己的,不能依賴車輛的智駕,千萬不要在開車時候走神。
如果國內誰能跟特斯拉的智駕媲美,那大概就兩三家,其中華為是率先做出無圖方案的,國內的智駕能夠火起來,應該承認是華為的首推之功。
從電動化到智能化,說起來很容易,但過程必須穩扎穩打,隨著DeepSeek的開源,中國的AI能力又前進了一步,不過在一兩年內智駕都還達不到“老司機”的程度——智駕是朝著AI走,現在我們談智駕,最終目的就是讓它成為一個合格的駕駛員。
VLA(Visual Language Action model 視覺、語言、動作模型)系統遙不可及,L4,L5不知還需要幾年能行呢,那時候不知還剩下誰——硬件工程、終端、系統和芯片能力都強才可以。汽車產業的智能化,確實任重而道遠。
![]()
從電動車到機器人和無人車:特斯拉已經轉向了!
識時務者為俊杰。汽車其實就是AI時代的空間機器人,不管特斯拉還是國內的一些車企,都已經升級了自己的定位和愿景。
要想支撐萬億美元的市值,馬斯克需要講好新的故事才行。無人駕駛出租車和機器人是他現在押注的方向,但一切都需要時間和市場去證明。
馬斯克希望在美國先組建一支由Model 3/Y組成的Robotaxi車隊,以及到2026年組成一支超1萬輛車的Cybercab車隊。
另外還有Optimus擎天柱機器人,馬斯克深知電動車業務的增長空間是有限的,競爭是此消彼長,電動車紅海一片的時候需要升級愿景,朝著想象空間無限的AI靠攏才行,當然他確實一直對AI感興趣。
或許在他看來,AI會通過車和機器人的形態走入現實,前者就是CyberCab,后者就是Optimus。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當車輛回歸交通工具本質的時候,品牌再想很高的溢價就不好拿了。像Model Y 5年不改款這樣的傳奇應該不會再有。
巨頭都有自己的能力系統和高競爭壁壘,競爭的節奏掌握在它們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