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U.S.News2025-2026年度世界大學排名發布,中國內地高校表現一如既往地好,多達27所大學成功挺進世界200強。筆者依據該榜排名數據,制作了“內地27所全球200強高校名單”,現與大家分享。
![]()
1)
在榜單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高校“第一梯隊”依然穩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穩居國內前兩名,全球排名分別高達11位和25位;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緊隨其后,分別排全球第45位、46位、54位、70位、71位;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老牌強校也表現不俗,名次均位居全球前100位。
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都是國內非常有影響力的高校,排進全球前100位并不奇怪。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在工科(特別是機械、電子信息、計算機、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和生命醫學領域具有很強的實力,學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高校前列,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強,國際化程度高,學生就業情況好。
還有中國科學院大學,該校依托中國科學院,科研實力超群,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尤其是物理、化學、生物、材料、地球科學等,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國科大導師主要來自中科院各研究所的院士、研究員,科研經驗和學術水平極高。但由于獨特的辦學模式和偏重科研的特點,校園生活和社團活動可能不如綜合性大學那樣豐富多彩。
![]()
2)
比較出人意料的是,深圳大學這所地方院校,竟然力壓包括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等一眾985高校,與北京理工大學并列排國內第20位、全球第156位!這所80年代才建立、沒有“985”、“211”光環的年輕大學,憑什么能異軍突起?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作為深圳的“親兒子”,深大在科研經費、人才引進方面的投入堪稱大手筆。雄厚的資金保障讓該校能夠引進全球頂尖的科研設備,搭建高水平的實驗室,并給予科研人員優厚的待遇。這些被引進的高水平人才不僅帶來了前沿的科研方向和技術,更帶來了國際化的科研理念和合作網絡。
另外,深大位于中國的“創新之都”,該地擁有華為、騰訊、大疆等眾多高科技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產學研合作優勢。與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系,使得深圳大學的科研方向更能貼近市場需求和產業前沿,科研成果更容易實現轉化,形成了良性循環。更為重要的是,深圳大學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能夠更靈活、更迅速地調整學科布局,聚焦新興和交叉學科。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工程、新材料、計算機科學等前沿領域,深大積極布局,投入重金,并取得了顯著成果。
應該講,深圳大學的崛起,是中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區域高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生動縮影。它告訴我們,評判一所大學的實力,不能僅僅看其是否擁有“985”、“211”的帽子,更要看其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實際貢獻和社會影響力。
今日話題:你當年高考考上了哪所大學?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