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精英求職受挫,商科生迷茫方向,銀行人想轉教培,有互聯網人想轉到白酒……他們如何在職場轉型中找到突破口?
職場轉型其實并不復雜,說白了,就是給自己換條跑道。但不少人在轉型路上都碰過壁、踩過坑。不同背景的人是怎么選方向、破難題是否有共通的辦法?如何讓自己在新領域站穩腳跟?
本期「職升機OpenTalk」特邀職場博主「七芊」連麥答疑,從雙offer的選擇到傳統行業人跨界AI教培的路徑,七芊將結合實戰經驗和擇業理論一一回應。
無論你正困于履歷碎片化,還是糾結于深耕與跨界,這場對話都將為你提供專業求職視角的精準解法。
「轉型困境」:保險精英異地求職,如何破局?╱ 一
商科生的第一份工作,錨定城市產業命脈 ╱ 二
別被高薪蒙眼:選offer要看「行業抗周期性」 ╱ 三
銀行人轉行AI教培:先做兼職,再談全職╱ 四
經濟寒冬更要深耕,頻繁跳槽是職場自殺╱ 五
「履歷重塑」:500強背景如何定位核心競爭力?╱ 六
「深耕VS跨界」:精細化時代,如何打造職業護城河?╱ 七
「轉型困境」:保險精英異地求職,如何破局?
@Lili:我是985教育學碩,211教育學本科,有三年頭部保險公司培訓管理經驗,Base上海。現在想去武漢找工作,從3月到現在投遞了50多個同是保險公司的培訓崗的工作,但只收到一兩次面試邀約。
我喜歡做培訓和人才發展,現在因為找不到工作想轉型,一方面擔心轉行會對我的職業發展有影響,另一方面我也不確定自己適合什么行業。
七芊:你現在是換工作、換城市、轉行和簡歷反饋的問題。
首先,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保險行業,會有一個不太好的地方:一進入保險行業就會被打上一個很固化的標簽,從而很難跨到其他行業。另外,人力資源是支持型部門,天花板低。如果堅持做人力資源培訓方向,建議做能直接帶來利潤的培訓,如ToB供應商培訓或銷售培訓。
其次,是換城市的問題。換城市的話,建議你先去看看當地發改委的網站,了解區政府的產業地圖,關注重點扶持的行業,跟著城市戰略走。大家換城市的時候不要自己想干什么行業就只看什么行業,最好還是跟著城市的發展戰略走。一方面,很可能這個城市有的崗位,換一個城市就沒有了;另一方面,入局區域扶持的產業,也相當于上了快車,對職業發展比較有利的。
關于簡歷反饋的問題,求職要低強度高頻率,連續投遞。你現在是黃金人才,如果投遞量大,反饋效率應該會不錯。正常投面比是10:1,投遞100份簡歷應有10家面試。如果達不到,簡歷就有問題,需要按關鍵詞修改。另一個是需要有規律地投遞,每天都投,連續投四周。
如果你熱愛人力資源工作的話,可以繼續,但必須換行業,保險行業不太好繼續待。
商科生的第一份工作,錨定城市產業命脈
@暗暗:我目前在香港讀研,內地讀的本科,明年畢業,專業方向偏商科、ESG[1]和新能源領域,有過多家一二級市場相關行業研究、市場調研等的實習經歷。現在不知道是否要繼續往這個方向發展。
七芊:你的優勢在于,你是本碩連讀。企業通常尤其青睞這種中間沒有Gap類型的研究生。
大學生就業的底層邏輯不是你讀什么專業,而是在哪實習。因為實習經驗決定了你能吸引哪些同類型的公司。
你現在困惑,說明實習沒找對方向,所以第一步你要精準求職定位。現在很多行業的商業模式下行,進去之后又累又卷,比如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
ESG行業暫時沒大面積就業機會,就業者多在企業無實權的部門或咨詢公司、政府機構,做些邊緣工作。所以選行業時要慎重。
另一個關鍵,是找到有上行趨勢的公司,如區域政府支持的行業。別選那些看似有光環但實際在沒落的行業,如建筑設計院、咨詢公司等。
還要考慮公司人際關系是否簡單,適合你低能量的狀態,避免進入勾心斗角的公司。像你這樣學歷背景,不太適合國央企,要挑合適的企業屬性。目前你做的市場調研、戰略分析等工作雖然能做,但比較無聊,會加重你的低能量狀態。
低能量的小伙伴易把精力放在細節上,求職目標不清晰時易賤賣自己,一定要注意找回能量。
[1] ESG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旨在從這三個維度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與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
別被高薪蒙眼:選offer要看「行業抗周期性」
@薄荷糖:我30歲,211本科,數據應用專業,目前的崗位是數據分析師(偏供應鏈方向,有時幫助企業進行數據基建等)。
我目前在看機會,正面臨兩份offer的職業選擇:1.白酒行業(頭部公司)2.互聯網大廠的電商部門,崗位是數據分析策略。前者受到消費緊縮的大環境影響,回暖周期不定。后者35歲危機,讓我有所顧慮。
七芊:當人們面對兩個非常含糊的選項,都會因為選項(的理由)不夠充分而迷茫。
決策的基礎是信息。具體好比“你喜歡吃梨還是喜歡吃蘋果?”而含糊則是“你喜歡吃X還是Y?”因為對未知信息難以被充分了解,所以人們很難做出快速且正確的決策。
這時,我們不妨使用AB決策法——把選項變得充分具體,再進行對比。在白酒、電商兩個行業的選擇中,可以先付出一定時間,深入了解相關行業的商業模式、細分領域、發展階段、公司屬性及崗位信息,將有關選項的認知變具體。
具體之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擇業標準做出決定:薪資優先級高的可以直接選擇薪資高的,穩定性是考量重心,就選擇能干到40歲的行業。
銀行人轉行AI教培:先做兼職,再談全職
@平安:我的大學專業是交通工程,本科畢業后,第一年就職于銀行,而后工作中斷了一年。基于對AI工具和教育需求的了解,我希望能夠轉行至教育+AI方向。我未來也有創業的想法,應該如何積累相關的行業經驗?想要從事相關行業,蘭州是否是好的選擇,我應該換城市嗎?
七芊:你想要創業,但以我的經驗來看,目前對你創業百害無一利——你沒有相關的行業經驗,畢業兩年中一年是空窗期,創業是注定失敗的。
創業失敗后,二級招聘市場基本不會給你工作機會:一方面HR和獵頭會認為你不服管教,另一方面,創業失敗會讓他們給你貼上“詐騙薪資”的標簽。非985、211學歷的創業失敗者,則面臨更嚴峻的求職現狀。
目前,我建議你做三件事:第一,做好職業定位;第二,積累兼職經驗;第三,修改簡歷和切換求職工具。
做好職業定位很重要。銀行的思維方式與民營企業差異大,你的銀行工作經驗會被招聘方貼上標簽,跨行跳槽困難。你需要選擇專業工具分析過的、適合你的工作。
積累兼職經驗可以讓求職事半功倍。我曾見過一女生轉行做用戶運營,在求職前,她去樊登讀書會兼職三個月,為簡歷添亮點。事實上,比起考證,企業更看重實際項目經驗。
最后,做好前兩步后再修改簡歷、切換求職工具。做好這三步,在蘭州也能找到合適工作。
現在可以沉下心來,不要因為急躁選錯路。從職業生涯來看,畢業兩年依然是小白階段,允許試錯,要花時間來找到可以支持未來十年的工作。
經濟寒冬更要深耕,頻繁跳槽是職場自殺
@西瓜:我是專科學歷,在醫藥平臺做商家運營崗位,主要負責B端板塊,有五年工作經驗,近兩年有升職加薪。但因學歷限制和醫藥行業政策管控,我想轉行,想繼續做商家運營,但對其他行業比較迷茫。
七芊:運營崗位都差不多,專科生不要費力提升學歷,原始學歷是專科,提升任何學歷都沒用。你的重點是打磨履歷,進好行業、好公司,做與結果掛鉤的事。專科生普遍存在核心競爭力不清晰的問題,核心競爭力包含兩點:一是你在工作中投入最多時間做的事及背后培養的能力;二是企業需要你做什么。你要找到企業最需要你的核心競爭力。
原始學歷非全日本科的,第一步是找核心競爭力,找到核心競爭力后,在簡歷中突出企業最需要的部分,不要通過招聘網站,而是通過企業領導介紹或行業內部社群推薦。英雄不問出處,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就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履歷重塑」:500強背景如何定位核心競爭力?
@Strawberry:我是雙非的應屆本科生,畢業后就職于亞馬遜的職能崗(偏運營),比較穩定。工作一年后,出國留學QS排名前100讀碩士,畢業后就業環境變化,工作反而難找。
最終,我找到一份頭部外企的ToB銷售工作。但后來發現銷售崗位需要頻繁應酬,從甲方到乙方,需要求著別人買東西,于是辭職。現在找工作時,雇主認為我的工作經驗短暫,且兩份工作關聯性小。
我的優勢在于外貿、海外媒體或自媒體運營、平臺運營,擅長文案撰寫、視頻制作,審美能力較強,現在想要轉向臺前、與人溝通互動的崗位。
七芊: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履歷花了,在招聘網站上找不到好工作。現在重點是結合你的優勢,選擇全新的職業方向。
第一步精準求職定位:選行業領域、公司商業模式、發展階段。建議選成立5年以上、高速發展的未上市公司,包容度較高。公司屬性方面,民企和外企較好,優先選擇民企。崗位方面,運營屬性和商務屬性崗位較適合。
第二步,內調求職心態和外部表達。你的優勢與企業認可的可能不一致,表達能力在求職中未能充分體現。
第三步,切換求職工具。利用更高的求職杠桿,如校友資源,避免使用信任杠桿薄弱的招聘網站。
讀者:在當下時代,是應該選擇垂直賽道深耕,還是積累多元的行業經驗,來提升個人的長期競爭力?
七芊:就業與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現在處于各行業都在精細化發展的時代,頻繁轉行對求職者是不利的。
現在就業市場市場上的簡歷可以分為四種:黃金人才(行業、崗位都不換)、白銀人才(崗位不換,行業換)、青銅人才(行業不換,但崗位換)、破鐵人才(行業、崗位都換)。前兩者易找工作,后兩者難。所以現在必須精準定位職業方向,深耕一個行業,才能在未來十年中持續增值。
【下期預告】
6月3日 19:30-21:30
職升機Open Talk 第二期,邀請職場博主 七芊作為答疑博主。
整理|閔懿陽
編輯|田密 陳佳惠 陳桐
排版|段春燕
封面圖|hans(Unsplash)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