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旦 攝
#愛臨汾 贏未來。2025年5月25日,是陰歷的4月28,傳說今天是堯王的生日。早上,臨汾市堯都區堯廟、堯陵、堯的故居等地,舉辦了聲勢浩大的民間人士祭堯活動,數千人參加了這一活動。
![]()
張旦 攝
堯(約公元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號放勛,古唐國(今山西臨汾堯都區,古稱河東地區[ )人。
![]()
張旦 攝
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為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
![]()
張旦 攝
十三歲封于陶(山西臨汾市襄汾縣陶氏村)。十五歲輔佐兄長帝摯,改封于唐地(今山西太原),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
![]()
張旦 攝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境內)。
![]()
張旦 攝
堯從父親帝嚳那里繼承帝位,并禪讓于舜。
![]()
張旦 攝
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歷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
張旦 攝
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 帝堯德高望重,人民傾心于帝堯。
![]()
張旦 攝
堯帝陵位于今中國山西臨汾市東北35公里郭村里隅澇河北側。相傳堯帝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因而臨汾城南有堯廟,城東筑有堯帝陵。堯帝陵周土崖環峙,河水經陵前南泄,松柏蒼翠,陵丘聳峙。堯陵高50米,繞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傳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記載:唐太宗征遼曾駐蹕于此,因謁堯陵,遂塑其像。元中統年間,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堯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間,都曾重修。現陵丘如故,松柏依舊。祠內有山門(門上為樂樓)、牌坊、廂房、獻殿、寢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緊湊,木雕精細,紅墻綠瓦,圍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畫。陵前祠內立有元代以來碑碣十余座,記述陵宇沿革和帝堯功績。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堯陵碑上刻有堯陵全圖,保存完好。
![]()
張旦 攝
堯廟位于臨汾市區南3公里處。相傳堯建都平陽(今臨汾市),有功于民,廟是后人為祭祀堯王所建。創建年代已無可考。現存建筑原為清代遺物。前有山門,內有圍廊、牌坊、五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建筑。堯王及其四大臣被喻為“五鳳”。“一鳳升天,四鳳共鳴”,五鳳樓就因此得名。堯井相傳為堯所掘,為記其功,上筑一亭。廣運殿是供奉堯王的主殿,高達27米,殿宇四周設環廊,42根石柱,柱礎雕刻工精,殿內金柱子肥碩,直通上層檐下,礎石上云龍盤繞。龕內塑有堯王像及其侍從。廟內存在碑碣10余通,記載堯王功績及廟宇建造經過。廣運殿1998年毀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
張旦 攝
4300年前的堯的都城在襄汾陶寺被發現,出土了中國最古老的龍盤、圭尺、還有最早的觀象臺,古城的遺址等,所以,中華文明五千年就是從這個時期來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