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耕地被埋了,掀開表層渣土全是粉末!” 近日,臨汾市堯都區土門鎮柴里村多位村民向記者實名舉報,村口一段土路下方暗藏污染隱患。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村民反映的區域位于村主干道旁,表層是四十余公分厚的渣土與碎石,看似平整的路面下,撥開覆蓋層后,大量灰黑色粉末狀物質裸露,手觸后極易附著,伴有輕微刺鼻氣味。
![]()
據村民王師傅介紹,該區域原本是村內耕地,兩年前開始有人夜間傾倒渣土,“起初以為是平整土地,后來發現下雨時雨水沖刷出黑色污水,流到旁邊農田里,莊稼長勢明顯變差”。另一位村民提供的視頻顯示,去年冬季曾有人用大型車輛傾倒大量灰黑色物質,隨后用渣土覆蓋壓實。“我們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但問題一直沒解決,現在大家擔心污染地下水,也怕影響周邊莊稼收成。”
![]()
![]()
針對現場提取的樣本,環保領域專業人士指出,該物質符合粉煤灰的典型特征。粉煤灰是燃煤電廠等工業企業的副產品,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及《土壤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未經過無害化處理的粉煤灰屬于一般性工業固體廢物,若隨意傾倒、堆放,其含有的重金屬及可溶性有害物質可能通過土壤滲透、雨水淋溶污染地下水和周邊土壤,長期接觸還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影響,尤其違規傾倒在農田之上,已涉嫌破壞耕地功能。
![]()
北京大成(太原)律師事務所張律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若經查實,相關傾倒行為未取得環保審批手續,且造成土壤污染或耕地破壞,傾倒方需承擔清除污染、恢復原狀的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面臨行政處罰;若污染物對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相關責任人或將涉嫌污染環境罪,面臨刑事追責。同時,村民可就農田受損情況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相關監管部門也應履行監督職責,對污染源頭及監管漏洞展開全面調查。
針對此事,記者已將相關線索反饋至臨汾市生態環境局堯都分局及土門鎮政府,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相關部門的回復。本報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