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與朋友李安一起逛街,路過一家水果店,她進去直奔榴蓮,去看到價格躊躇很久后拉著我離開。我問她:“為什么不買?是怕熱量太高嗎?”
![]()
李安不好意思地摟著我胳膊笑了一下說道:“不是,我很想買,但是一算,一顆要花200多,我舍不得。家里父母省吃儉用,我怎么能因為想吃個水果,就花這么多錢呢?”
“可是你現在自己經濟獨立,一顆榴蓮花不了多少錢啊?”我想說這句話,來緩解她糾結的情緒。但她一句“感覺自己不配吃這么貴的水果”,瞬間讓我不知如何開口。
難以擺脫的“不配得感”
已步入中年,李安仍然被“不配得感”支配著。她說自己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媽媽不在家,爸爸做飯很難吃,而且每天都給他們炒干豆角。
為了能讓弟弟妹妹吃的好一點,她用自己攢了很久的零花錢,買了一顆包菜,做了一盤比較新鮮的菜。結果那頓午飯,她被爸爸以自己掙錢辛苦,而李安卻“亂花錢”的名義,指責了很久。
從那以后,“不配得感”就深深地刻在了她的生命里。想要買一個什么東西,總能想起因一顆包菜受到的指責。
![]()
網上看到一句話:從小到大,沒有被家里人認可過的孩子,長大了心里存在著無法愈合的自卑。
可能經歷過的人都有感觸,一個人的“不配得感”,往往伴隨著小時候經歷的一些事情。
![]()
年幼的孩子,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價值觀,他們會以父母的話作為標準。父母說什么,孩子就會認為什么。
就像李安,她的父親認為她亂花錢,不懂得體諒大人的辛苦。而這樣的評價,就變成了李安的自我評價。
正因為這樣,以至于長大后,有了經濟能力,李安依然沒有辦法痛快的給自己花錢,因為她認為自己“不配”。不配吃好吃的,不配穿好的,不配用好的。更可怕的是,一旦這種“不配得感”產生,就會變得難以擺脫。
父母不當的言語就像一根針
父母以自己的身份,過往的經歷來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好孩子”。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以“教育”為目的說出的一些不當的言語時,恰恰像一根針扎進孩子的生命中。而這根針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疼痛,還讓他們一生處于“匱乏”狀態。
藝術家劉耀華曾經在2022年,舉辦過一場以《不安》為主題的個人展。畫作是以一些“爛”蘋果為主,說“爛”一點也不夸張。
這些蘋果是居家期間,劉耀華所領養的蘋果樹長出來的。當然,蘋果樹并沒有問題,而是他做了一個實驗。
![]()
劉耀華在蘋果長大核桃大小的時候,每個蘋果都扎了一根針,一共扎了175個蘋果。他本以為,這些針對于蘋果的影響并不大,結果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那些被扎針的蘋果,比其他正常的蘋果長勢緩慢,而且造型上產生了畸變。
![]()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蘋果并沒有像正常的蘋果那樣,長的個大飽滿,而是一部分在生長的過程中直接掉落。最終175個接受實驗的蘋果,只剩下75個。
![]()
劉耀華說:“看著他們在風中搖搖欲墜的樣子,我能夠想象,這些蘋果如何在一分一秒中與體內那枚鋼針,做著激烈的搏斗。”
因為鋼針在體內,所以這些蘋果產生了不安,從而無法長成更好的樣子。孩子也一樣,他們就是正在成長中的蘋果,而父母的一些話就像針一樣。
當大人言語激烈的對孩子表達不滿,或者不認可孩子的成就時,他們內心就會充斥著不安。
當他們無法戰勝父母那些不好的言語時,就會逐漸變成一個不自信、不積極、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好”結果的人。
給孩子“配得感”的愛
前幾天被一句“18歲的夏天需要你”狠狠感動到了,無論是作為一個媽媽,還是一個女兒,我都狠狠地羨慕著那個女孩,并且感激著這位媽媽,因為她讓我看到了母愛的另一種形式。
一個女孩在高考結束后,想要打工買個手機,但是媽媽告訴她:18歲的暑假需要你,不要想著去打暑假工,這個暑假是你最輕松的暑假。
![]()
在媽媽看來,女兒讀書辛苦很多年,高考結束后的夏天,是她從今往后最輕松的一個假期,因此她鼓勵也支持女兒,這個暑假好好玩,該吃就吃,該睡就睡,染頭發、做指甲都可以,她希望女兒把之前沒有做過的都做一遍。
很多人感慨這位媽媽暖心,其實就是因為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這樣的支持與鼓勵。這位媽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女兒得到“配得感”的愛。18歲的夏天,她配的上所有的一切。
![]()
還有安徽高鐵上一位媽媽帶女兒出游時,多花了482元買了一等座,當時女兒很詫異,二等座還有,又不是買不了,為啥要買一等座?媽媽的回答是,你配得上一等座!那一刻,女兒的內心,應該是滿滿的“配得感”。
對于孩子來說,如果平時得到的是父母積極的反饋,就會覺得自己被接納、被尊重、被允許,因此產生配得感。反之,什么都不被允許,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深深的“不配得感”。
作為父母,愛孩子的前提,是無條件的接納。只有這樣,才會不以愛作為交易,要求孩子成為符合自己標準或期望的樣子。
真正的愛是支持,是積極的反饋,這些可以為孩子提供力量,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價值感,逐漸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目標,值得好的結果。
凌晨媽媽來叨叨:
配得感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細致的過程,它需要家長和教育者的耐心、理解和持續的努力。通過創造一個充滿愛、支持和鼓勵的環境,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堅固的配得感,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信心和力量。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