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閨蜜視頻聊天,期間她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最近我發現好幾次,兒子動手打我,我說你為什么打媽媽,不知道媽媽會疼嗎?他看也沒看我一眼就說,以前不是也經常這樣打嗎?你知道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在他看來打媽媽只是一件普通不過的小事。
![]()
接著閨蜜笑著說她如何治理兒子的過程,知道兒子意識到打媽媽是不對。“我發現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是我們縱容的結果。就像以前兒子打我,我從來沒有制止,甚至有時候會與他互相打鬧。這種行為無形中告訴孩子,打媽媽是可以的。”
毀掉孩子,只需一招
像閨蜜這樣的家長,生活并不少見。記得之前看過一張圖片,一位母親跪在兒子面前,而兒子拿著手機,翹著二郎腿,一臉地無所謂。媽媽給兒子下跪的目的,只是為了讓他去上學。然而這樣的舉動在孩子看來,并不覺得有何不妥,甚至還成為發朋友圈炫耀的資本。
![]()
看著孩子變成這個樣子,我想這位媽媽也無數次地問過自己“為什么”吧?是啊,為什么好好的孩子,會變成不近人情,不講道理,不尊重父母的人?答案其實就在父母身上!
當閨蜜發現兒子打完自己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后,她反思到是因為自己平時對兒子的縱容,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好在她兒子的年齡小,可以及時將孩子“引入正途”。但那位對母親下跪視若無睹的男孩,已經十幾歲,想要引導他的行為,已經存在了一定的困難。
![]()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千依百順”。
我們暫時看不到那個少年未來是什么樣子,但照媽媽如此育兒的方式,少年的未來不會光芒萬丈。
所以,毀掉孩子只需要一招,那就是對他千依百順!
為什么會對孩子千依百順
“為什么會對孩子千依百順”?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能夠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并且得到答案。雖然我現在不是一個對孩子千依百順的媽媽,但過往的經歷與身邊案例,還是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原因:
原因一:過度關心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希望我們能夠用最大的努力,給孩子自由快樂的生活。然而總有一部分父母過度的關心和愛護孩子,提出的任何條件都要滿足,以此來換得孩子的快樂。
![]()
原因二:愧疚感
鄰居王姐是商場女強人,經常全國各地跑,因為這樣丈夫與他離婚。婚后王姐一個人帶著女兒,心里覺得虧欠女兒,導致她無法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得到完整的愛,因此對孩子百依百順。基本上,不管什么要求,都會滿足。有時候孩子想要的禮物,超過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咬咬牙,也就買了。
王姐剛10歲的女兒,已經擁有最新版蘋果手機和平板了,甚至連平時吃的,也是非品牌不可。一個月零花錢,就要好上千塊錢,才上小學啊!
原因三:省心
上周去買服裝店試衣服時,發現店主的女兒在媽媽身邊,嘟囔著:“媽媽給我看一下,給我看一下”。許是客人較多,店主忙不過來,于是便把手機給了孩子。小家伙拿到手機,立馬變了一副樣子,開心地去小板凳上玩起來。
![]()
我發現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情況,怕孩子煩自己,于是就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可以更容易管理,也會讓自己省心。
然而,出于這些原因對孩子千依百順的結果,養育出一個聽話的,優秀的孩子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盧梭說這樣只會培養出不幸的孩子。他們不會聽話,反而會變本加厲的提要求,為了達到目的,不斷地挑戰家長的底線。
常言道:“慈母多敗兒”。無條件滿足孩子要求的家長,不就是這樣的“慈母”嗎?千依百順,只會加深對孩子的“害”。
怎樣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寫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是的,父母無底線的縱容,給孩子的是害不是愛。怎樣才算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呢?下面的內容,或許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第一點:與孩子保持邊界感
縱觀多個“慈母多敗兒”案例,多半都是家長過于寵溺,不懂得與孩子之間建立邊界感。無論你多愛孩子,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意識:孩子需要對父母有敬畏心。
![]()
李玫瑾教授教授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愛以外,還需要形成一定的敬畏心理。如果對父母都沒有敬畏心,他們怎么能對他人有敬畏,尊重呢?結果可能會因此犯下許多錯誤,因此與孩子保持邊界感,給他們自由的同時,也是一種保護。
第二點:建立規則
有道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有人的地方一定要有明確的規則。讓孩子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當他們違反規則時,要承擔相應的后果。
Tips:這樣的做法不是束縛孩子,而是在規則之中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教育,成為更好的人。
![]()
第三點:充分尊重,有效溝通
我無法成為一個“千依百順”的母親,根本原因在于我認為無條件的滿足孩子,對于他們是不尊重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已經是獨立的生命體,而不是我們的附屬物。我們作為家長,不該為了滿足自己“好父母”的心態,而對孩子無底線的縱容,讓他承擔犯錯的后果。
Tips:與孩子相處的過程,應該給他們充分尊重,與他們進行有效溝通,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為不恰當,如何改正才能更好。
凌晨媽媽來叨叨:
在規則與界限之內,給孩子的充分的尊重、引導才是對的愛,最好的愛。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做法對他們的未來至關重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