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你快去把弟弟拿出來的玩具收拾一下,然后帶弟弟去洗手,我們等會兒準備去吃飯了。”
“思思,把弟弟的衣服幫忙穿一下”。
“思思……”
周末與朋友約著一起出門吃飯,順路過去接他們。結果進門沒5分鐘,就聽到朋友一直給她女兒安排事情,而這個不到8歲的孩子,不僅在完成媽媽的指令,同時還給我拿來水果。
![]()
“思思真懂事。”看著忙碌的孩子,我忍不住的夸贊。但“懂事”二字一出口,我開始有些后悔。這么小的孩子,都是在跟父母撒嬌耍脾氣,思思卻在照顧身邊所有人。照此發展下去,思思極大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孩子的特點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傾向,討好者總是活在別人對自己的期待中,不遺余力地溫暖別人,唯獨忘了自己。一般討好型的孩子有以下幾種性格特點:
特點一:習慣性接受他人的要求
熱播網劇《女心理師》中張海宇飾演的角色叫莫宇,就是一名習慣接受他人要求的討好型人格的心理患者。面對同事提出的任何要求,他都來者不拒,習慣性的接受,即使自己心里非常不舒服也不說出來。
![]()
特點二:忽略自己的感受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與他人的相處過程中,更傾向于考慮他人的感受,想辦法滿足他人的需求。但是在滿足他人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時候委屈自己,而為了獲得他人的肯定,討好型人格的人會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
![]()
特點三:缺乏自信與自尊
有些人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總是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會察言觀色,一旦感覺到別人有一絲的不滿意,就會自我否定,從自身找原因。
其實,這是典型的缺乏自信與自尊,對別人的評價和看法非常敏感。
兩種方式養出討好型孩子
看到一位北大教授的一段話,讓我一下子頓悟了,原來,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內心是這樣的。
“其實小時候就獨立懂事的孩子,長大后心理問題可能會更多。過早的獨立會增加焦慮和恐懼感,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過于顧及他人的感受和評價,對自己的感受感到麻木,長大后對他人冷漠,也終究會成為原生家庭中的雙重創傷。
一個很獨立的孩子背后,可能不是獨立,而是缺愛。還沒有享受如何被愛,就要學會去愛別人,去理解別人,包容別人,凡事都要自己扛,這樣的人其實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這類人,即使收到禮物,她的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而是如何報答。”
那么,什么樣的方式才能養出過早獨立的孩子呢?一種是父母控制欲強,一種是附加條件的愛。
![]()
首先,父母控制欲強。
大人總是這樣,希望孩子成為自己希望的那個模樣,若沒有達到要求,就會用一種失望的態度對待。
就像《女心理師》中莫宇的父母,當他被校園霸凌回家找爸媽時,得到的回應是:“你肯定是做得不夠好,否則別人為什么欺負你?”
因為父母的態度和處理方式,讓莫宇養成一個慣性思維:“別人不喜歡我,一定是我做的不夠好,只有我討好別人,才會得到喜歡”。在這樣的思維習慣中,一生都難以獲得愛,更無法真正做自己。
![]()
其次,有附加條件的愛。
我將北大教授的話說給朋友聽時,她紅著眼眶說:“怎么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只是有時候忙于老二的事情,總是希望思思能夠懂事一點,省心一點。”
是的,多個孩子的家庭幾乎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希望大的能夠更加聽話,無論是從言語還是態度上,都在無形地告訴孩子:你要乖一點哦,這樣爸爸媽媽才會更愛你。
這種附加條件的愛,讓孩子會有一種自己不配得到愛的錯覺。為了得到關注,只能不停地讓自己乖巧、懂事,以討好別人來獲得自己想要的關注。
Tips:這兩種方式養育出的孩子,心理上是不健全的,很容易因為壓力大,導致情緒不穩定,焦慮等問題,在兩性關系中也會因為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而不容易獲得幸福。
養育勇敢說不的孩子
作為一個母親,我知道父母想要自己全部的愛給孩子,沒有誰想要養育出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只是我們有時候的所作所為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傷害。若不想孩子成長為討好型人格,通過以下幾點養育一個勇敢說不的娃!
第一點,父母反思自己的行為。
誰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是,孩子也是。有意識的給孩子自由,而不是控制欲滿滿的愛。試想如果和孩子角色互換,他們一天到晚都控制著父母,任何一個大人都會覺得受不了吧,孩子也是。所以,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常常看看自己是不是給了孩子控制欲強或者有條件的愛。
第二點,教會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年少成名的蔣方舟,從小就是“別人家孩子”的典范,在無數的贊譽中,她形成了一個委曲求全,討好他人的性格。
感受到痛苦和壓抑的她,后來獨自在東京生活了一年,從那以后,她明白了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沒有必要為了迎合別人而失去自己。
![]()
就像她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個性和價值,去打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就意味著:你吸引來的,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真正能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孩子成長的階段,父母應該引導他們認識并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要過分苛求自己。只有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內心強大, 敢于對他人說不!
![]()
第三點:提高自信,學會自愛。
讓孩子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同時也要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并且常常給予鼓勵,在不同的領域去嘗試。當孩子得到鼓勵后,自信心會提升,變得更加勇敢,更加愛自己。只有這樣,才會在他人不對等的要求中,懂得拒絕。
《被討厭的勇氣中》說:“當一個人腳踩著大地,活在當下,就很容易堅定,也更容易看見和擁有‘自我’”。
凌晨媽媽來叨叨: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勇敢、自信地活出自我,而不是被套在滿足他人的枷鎖中,這需要每一對父母的關注與引導,請接納不完美的孩子,助力他們活出肆意張揚的人生!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