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轉自:光明日報
![]()
先憂閣刻本《指南錄》
![]()
日本靜嘉堂秘藏《指南錄》內頁
![]()
宋刊元印版《指南錄》內頁
【擷英】
《指南錄》是南宋文學家文天祥編著的詩集,約成書于宋端宗景炎元年五月(1276年6月)。全書共四卷,收詩180首。此書匯集了作者奉命出使元營談判被扣留,后逃脫輾轉南下投奔宋端宗,一路所寫的愛國詩篇。因在《揚子江》詩中有“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子,故作者將其命名為《指南錄》。全書以作者赴敵談判和虎口逃生兩大壯舉為主要脈絡,在鎮江脫逃之前,主要筆墨放在對眼前所見賣國奸臣媚敵的種種穢行的譴責;在鎮江脫逃之后,則著力于敘述自己充滿風險的逃亡過程。
此書的前三卷大多寫于出使北營、鎮江脫逃,以及蘇北流亡、海上漂泊途中,其中蘇北流亡一段生活主要寫元軍的追捕,也寫土匪的欺凌,歷盡艱險,九死一生。詩情慷慨,風格沉郁,筆調傷痛,在抒寫救國壯志的同時,有時不免流露失策后的沮喪、懊惱以至傷感的情緒。第四卷則寫于到達永嘉(今浙江溫州)之后,詩情如潮,節奏輕快,設色明朗、筆調昂揚。
《指南錄》充分表現了文天祥高貴的民族氣節,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全書始終。在《指南錄后序》中文天祥明其志道:“嗚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所求乎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為子,以父母之遺體行殆,而死有余責。將請罪于君,君不許;請罪于母,母不許。請罪于先人之墓,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義也。賴天之靈,宗廟之福,修我戈矛,從王于師,以為前驅;雪九廟之恥,復高祖之業;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后已,亦義也。”
《指南錄》是研究文天祥生平、思想、創作及宋元之際歷史的重要文獻。古典文學專家周振甫認為,《指南錄》為宋朝末期的詩歌注入新鮮的活血,為宋詩點上了一個愛國主義的句號。
(謝云開輯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