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多年前
陸游以詩為魂,滋養蜀州
八百多年后
我們以文為橋,延續詩魂
![]()
11月4日下午,在崇州罨畫池畔,一場以“放翁詩魂?九百年文脈的當代回響”為主題的文學沙龍,正式拉開2025第三屆成都國際文學周的帷幕。
![]()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酈波在參加文學主題沙龍后,接受了崇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采訪。恰逢陸游誕辰900周年,這位以解讀古典詩詞聞名的學者,圍繞陸游與崇州的深厚羈絆,展開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脈對話。
蜀州之于陸游:
為官貶謫之地,精神突圍之所
![]()
這是酈波第一次踏足罨畫池,卻只需一瞬,便跨越時空與陸游的精神產生深刻共鳴。深耕古典文學研究數十年的酈波,對陸游在崇州的歲月有著細致解讀:“公元1173年的蜀州之行,是陸游人生的重要節點”。彼時,50歲的陸游被貶任蜀州通判,仕途的失意卻讓他在崇州找到了精神的慰藉,于蜀州所作詩篇中也可看出其生活的舒適。這個時間節點上的陸游,經歷過生活的挫折,體會了人生的起伏,也經歷了軍旅生活的磨煉,而兩度入蜀為官,則讓他有了生活的沉淀。恰當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陸游在蜀州完成的知行合一,是創作風格、人生、理想、信仰的合一。
陸游之于酈波:“立體的生命樣本”
![]()
在酈波眼中,陸游是“立體的生命樣本”:既有“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豪情,亦有“晴窗細乳戲分茶”的生活閑趣。酈波笑談陸游的“可愛面”,以“錫柴火團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讓人看到“山陰第一貓奴”的日常記錄。這種兼具志趣與情趣的特質,讓酈波感慨:“讀懂他的柔情,才更懂他的人生。”
蜀州:一座有風度的城市
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酈波看到了崇州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淀。作為川西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這座城市從江原縣、蜀州到崇慶軍節度、崇慶州,再到崇慶縣、崇州市,傳承至今的,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但想要在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中脫穎而出,便需找到歷史文化穿越時光仍舊煥發生機的一筆。陸游,便是這座城市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酈波在訪談中說到:“陸游在這里,寫出了故鄉的溫度。一個城市有了廣度,有了溫度,有了深度,就有了它獨特的風度。有了風度,就如人一般讓人向往。”
![]()
專訪的最后,酈波引用陸游詩句作結:“江湖四十余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陸游與崇州的相遇,是個人命運與城市文脈的雙向成就,如今的對話,正是讓千年詩意在當代的精彩綻放。
記者:劉馨月
編輯:余霞 周紅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