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現在都快摸到前期高點了,短期的震蕩風險是真得提個醒。
![]()
身邊不少朋友最近都在問,手里的科技股該賣還是該拿著,畢竟指數在4000點附近磨來磨去,看著就揪心。
中長線我一直看多科技,也堅信這輪牛市的核心就是科技,但短期這個位置,真不能太冒進。
先說說盤面的情況,最近打開行情軟件就能發現一個明顯現象,藍線飄在上面,黃線壓在下面,兩者差得還不少。
![]()
本來想覺得小票能跟上大票的節奏,畢竟市場漲起來的時候通常是普漲,但后來發現根本沒機會,小票情緒差到離譜,整個市場全靠科技大票和幾個行業龍頭撐著場面。
這行情其實正好印證了我常說的一個道理,大票不僅彈性不算差,關鍵是抗風險能力強。
現在創業板主要就靠鋰電固態和儲能的兩個龍頭拖著,其他方向大多沒什么動靜。
![]()
就連之前漲得最猛的光模塊PCB、存儲芯片,現在也沒了之前的沖勁,滯漲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搞不清為啥還有人抱著小票死等,要知道最強的方向都開始走弱了,其他板塊頂多就是補漲。
補漲的行情本來就沒多少持續性,等這波補漲結束,市場大概率就要進入震蕩消化階段。
我一直覺得,現在很多人誤把反彈當反轉,這其實挺危險的,當前市場就是反彈修復,趨勢還沒到反轉的程度。
![]()
市場的分化其實早有苗頭,三季報一出來,這種差異就更明顯了。
科技股的三季報簡直是集體報喜,光模塊、PCB、鋰電儲能、芯片、半導體這些領域,業績都相當亮眼。
就連之前一直不溫不火的軟件板塊,也出現了業績拐點,明顯在往上走。
反觀消費股,三季報看得人有點揪心,曾經的消費之王“白水”企業,大多都是負增長。
牛市本來就是科技股、成長股的主場,資金肯定往高增長、高景氣的地方去。
![]()
消費股現在股價是低,但股價低從來不是上漲的理由,沒有業績支撐,光靠低位抄底,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我倒是真心希望11月消費股能有點起色,給堅守的朋友們喝口湯,但這事兒還得看后續的需求和政策,現在真沒法打包票。
如此看來,市場“偏心”科技股不是沒道理,畢竟業績擺在那兒,資金都是用腳投票的。
為啥我這么堅信科技大牛市?除了業績支撐,政策層面的支持也很關鍵。
![]()
現在科創板和創業板都在改革,本質上就是給科技創新企業開綠燈,讓它們更容易融資、更快發展。
而這一切,顯然需要一個強大的科技牛市來支撐資本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毫無疑問,科技牛市要是結束了,這輪整個牛市才算真的到頭。
但中長期樂觀不代表短期可以大意,創業板前高附近,震蕩肯定少不了。
牛市得有牛市的態度,底倉是絕對不能動的,那些核心的科技大票、高景氣領域的龍頭,攥在手里才放心。
![]()
至于機動倉位,現在就該逐步鎖定利潤了。
那些接近或者已經超過9月24日、10月9日前高的股票,見好就收其實挺好,落袋為安總比看著利潤回吐強。
而那些離前高還有不少距離的科技大票,包括互聯網券商,就沒必要著急賣,接著拿著等上漲就行。
這就是中長線和短線節奏的結合,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一樣,操作也得靈活調整。
![]()
我見過不少人要么死拿不放,要么追漲殺跌,這兩種做法都不太可取。
震蕩期最忌諱的就是情緒化操作,跟著市場節奏走,才是最穩妥的。
還有一點得提醒,短期市場可能還會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響,比如宏觀經濟數據、外圍市場波動這些,都可能帶來小幅震蕩。
但這些都是短期擾動,改變不了科技牛市的中長期邏輯。
我們要做的,就是守住底倉,靈活調整機動倉,不被短期波動帶偏節奏。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我這些觀點也只是個人看法,不能當成投資建議。
最終的決策,還得靠你自己結合自身情況來定。
畢竟投資是自己的事,賺了虧了都得自己扛,理性看待每一次波動,才能在牛市里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