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家長聊孩子厭學,驅動力不足,始終進不了學校的問題,心情很沉重。
很想幫家長快點讓孩子走進校園,但孩子根本邁步不了,一直退縮在家里。
內心也很想變好,但行動時卻屢屢受阻。
其實,那些難回到學校的初高中孩子,并不是不想學,也不是不懂學習的重要性,更不是因為懶,而是卡在自己的情緒,勇氣和心結上。
孩子無法解決自己的困惑,無法放下對自我的要求,也無法釋懷與平衡內心的波動,所以才會停滯不前。
這也提醒家長對于孩子的厭學與自驅力問題:
要及早發現,及時干預。切勿等孩子完全喪失學習動力和不寫作業,成績暴跌時,才重視,這時的厭學到了中后期就比較棘手。
很多厭學的孩子,最初的表現是不寫作業,聽課跑神,總愛請假,在學校待不下去。
家長看到孩子這樣,就會習慣性給點壓力,緊盯孩子的作業與學習,試圖用更多的補課來讓給孩子補差。
但孩子卻常常出現一些奇怪的疼痛,不是頭痛,惡心就是吃不下飯,胃痛等。
家長很害怕,帶孩子去看醫生,檢查一遍都查不出來問題。
![]()
但一到學校,孩子的各種不舒服都來了,家長覺得這是孩子在裝病,是不想面對學校的作業,也吃不了上學的苦。
即便孩子理智上覺得上學是應該的事情,但潛意識中的擔心,壓力和焦慮,也會讓孩子害怕,從而引起軀體反應。
尤其是對自我要求比較高的小孩,很難接受自己的普通,每一次考試都似乎在見證他的失敗。
所以在沒有底氣和信心時,孩子一到考試就開始生病。坐立不安,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甚至出現失眠。
孩子頻繁會緊張,自己萬一考砸了,又要丟臉了,緊張到手抖,拿不出筆,手心出汗,考前頻繁去廁所,肚子疼等。
我家娃在初三的時候,一到考試就會出現這些癥狀,剛開始我以為他只是正常的緊張,每個人都會這樣。
可是直到后來孩子想放棄中考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之前孩子種種的表現,都是在向我求救,似乎在說:
我的內心壓力已經承受不住了,太害怕失敗,太害怕考不好讓媽媽失望了,我接受不了考砸。
即便孩子說我一點也不緊張,我一點也不在乎考試,但身體卻很誠實。
![]()
孩子的軀體反應是真,但害怕考砸也是真。考試引發了焦慮,才會導致身體有反應。
如果此時孩子有這樣的狀況,家長就要重視了,而不是一味跟孩子說沒關系,別緊張,考成啥樣都行。
還有一部分厭學的孩子,一到學校就嗜睡,永遠都很困,永遠都睡不醒。
家長覺得孩子就是天生覺多,但大多數時候睡覺對孩子來說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睡著了,煩惱就假裝不存在了。
除了貪睡,還有一些孩子總愛回家,只要在學校心情不好或寫題不順,或者考試不佳 ,就想回家。
為了回家孩子會夸大自己的痛苦,說在學校難受和壓力大,邊說邊哭,甚至說自己這么難受,干脆不活了算了。
一聽到這些,家長就覺得天要塌了,趕緊把孩子接回家,卻忽略了另一個求救信號:
孩子在學校遇到了那些不順心的事,又無法面對。
這時家長談學習或禁止孩子回家,孩子都會變得很崩潰。
孩子不能提學習,對學校和學習避而不談,也是一種刻意的逃避。
而家長一個很錯誤的做法就是:
在孩子厭學初期并沒有重視,反而用說教,加壓力或增加補課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來學習和解決困難。
可以說家長更多的做法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卻忽略了孩子情緒的卡點。
![]()
一味說孩子是因為懶而不學習,太貪玩和迷戀手機和游戲,并不確切。
像我家娃這幾天因為生病,落下了很多作業,即便是身體恢復了,再面對那一堆沒有寫完的作業,也會有不快樂和壓抑以及不想待在學校的心。
但我也只是聽他吐槽,然后幫他調理身體,剩下孩子就能自行慢慢適應和尋求自救。
只要家長在孩子煩躁,還沒到厭學的初期,多去給孩子一些溫暖和理解,孩子就有能力從情緒中上岸。
在孩子問題萌芽階段,就要著手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和身體不舒服問題,才能引導孩子直面問題,自我疏導和自我救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