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網發布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文章觀點僅供參考,所涉及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為提高文章流暢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編譯,讀者請自行辯解!如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
先拋個讓人愣住的事實:自熱鍋,這個曾經刷爆社交平臺的懶人神器,現在在超市里竟然開始打折甩賣。2023年,自熱火鍋銷量同比猛跌50%,莫小仙雙十一銷量從前年的25萬份一口氣跌到2.5萬份,整個賽道第四季度增速直接負20%。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賠錢不是小打小鬧,自嗨鍋2021年營收9.92億,卻硬是虧掉3.18億。那個被喊作懶人經濟爆款的賽道,如今資本走人,行業退潮。一個看起來風口上的新物種,怎么突然就涼了?別急,我們細扒這場盛宴變落幕的全過程。
自熱鍋其實并不算啥驚天發明。它的老祖宗是軍隊自熱軍糧,源頭能追到比利時和荷蘭。最初還是兩個金屬罐頭,大罐主食小罐配菜,生石灰遇水發熱,士兵不用火不用電,冰天雪地里也能吃上一口熱食。
20世紀90年代,美國大規模推廣,各國軍隊效仿,自熱技術便成了標準配置。這玩意一開始就不是為美食服務,而是應急救命。
到了中國,大規模流行要數2015年,短視頻和朋友圈搞了個大新聞:加水就能熱,操作簡單,年輕人獵奇心爆棚。淘寶搜索量暴漲,兩年干到市場規模接近4億,各種口味鋪天蓋地。
緊接著,2017年連鎖火鍋巨頭開始下場,大龍D、小龍坎、海底撈都推了自家自熱火鍋,牛肉、麻辣、番茄口味花樣百出,基本是上班族和學生的剛需。
![]()
要說最狠一波,還是2018年蔡紅亮做的自嗨鍋。他原來是百草味老板,賣掉公司手里有錢,直接砸了五千萬做自熱鍋。當年喊出廣告語‘不是所有自熱鍋都叫自嗨鍋’,請網紅、明星代言,娛樂圈綜藝無孔不入。短短幾年,鋪開了幾百家渠道。自熱鍋品牌短期靠流量激增,騷操作不斷:2019年雙十二,自嗨鍋爆賣5000萬,全年營收10億。
疫情一來更火上澆油,外賣停擺,堂食受限,大家宅家沒飯吃,自熱鍋成了救急利器。95%的消費者都試過,六成一個月買過多次。行業爆炸式生長,2019到2023年,品牌們集體拿了13輪融資,自嗨鍋一家融到幾個億。
資本、流量、明星,火鍋賽道都下場了,現象級爆品變身懶人經濟新寵。
![]()
可你想啊,蜜罐期不會長久。疫情管控一松,外賣堂食卷土重來,自熱鍋就開始掉隊。抖音平臺數據,2023年銷量暴跌;莫小仙雙十一銷量暴瘦;自嗨鍋幾乎年年虧損。
整個行業跌回谷底,2024年市場規模180億,僅占火鍋市場2.4%,而火鍋市場總規模是7489億。
增速從正轉負,徹底被市場邊緣化。像古羅馬大興鉛制水管,起初誰都覺得技術先進,輕松實現飲水管道系統,可沒過十幾年,大家才發現鉛中毒,健康隱患巨大,最終被安全的新材料取代。自熱鍋技術初衷就是極端環境的應急解決方案,而非日常美食體驗。
民用遷移后短時間靠新鮮感拉升,但長期穩定需求本就不牢靠。
![]()
說到底,這賽道為何涼得這么快?第一大死穴,性價比太低。一盒自熱鍋十五到三十八塊,里面食材少得驚人。以素菜鍋舉例,全鍋才一百四十多克,只見海帶寬粉豆腐皮,男生吃不飽,女生也將就。
牛肉鍋三百二十克,加底料油包,總成本不到二十塊,其中十五塊食材,五塊加熱包包裝,剩下的全砸在渠道推廣上。
你和泡面比,比它貴五六倍,吃著沒味道。更尷尬的是,自熱米飯用的都是重組大米,粉末壓制,煮出來黏到沒米香,口感像漿糊。
吃過的人都有感受:菜包有工業塑料味,青菜像爛水煮,肉干蠟感,豆腐沒味,香菇干巴,土豆全碎,甚至網友吐槽‘吃一次就想喝涼水沖味’。操作也沒有想象中輕松,倒水容易燙手,揭蓋燙臉,吃著還燙嘴。
2019年爆出堵排氣孔,鍋直接炸燙傷人,投訴平臺上異物、菜包破損、頭發亂入一堆。化學加熱包,風險不小,安全事件頻發。賽道再大,標準滯后,誰都搶市場,安全技術迭代沒人管,最后只能讓用戶用腳投票。
![]()
流量失效是第二根稻草。明星、網紅帶貨短時間造勢,可實際用戶買到手發現:貴、難吃、不方便、還危險。獵奇紅利消散,消費者覺醒,紛紛回頭泡面、外賣或者預制菜。資本的耐心最沒保障,燒錢不見復購率,早期投資者見勢不妙,全員套現走人,估值瞬間清零。2024年頤海國際方便速食上半年收入勉強7億,利潤沒起色,企業到頭來還得降價促銷,白送都沒人動心。
市場沒被炒熱是第三把刀。你一邊看見品牌高調贊助綜藝,網紅刷屏,背后產品力卻偷工減料。營銷費干到頂,渠道一分為三,拼間接成本沒人管品質。加之同質化嚴重,技術壁壘幾乎為零,品牌只好卷價格而非創新,行業逐步進入內卷死循環。大多數公司只能靠最后一批瘋狂促銷提現,等頭部玩家轉型,其余快消型品牌隨浪淘沙。
![]()
古時候,明代景泰藍工藝紅極一時,因宮廷寵愛而達巔峰;可隨著社會審美變化、條件轉移,這門頂級手藝也照樣沒撐住,世道一變,產業迅速失落。
這種‘特定條件造就的賽道’,和自熱鍋疫情紅利下的暴漲暴跌何其相像。
你要是站在歷史的長鏡里細品,維多利亞時代煤氣照明同樣打過一波繁榮牌。那會兒城市里全靠煤氣燈點亮,電燈一出來馬上被取代,過渡型技術基本就等于速朽。
![]()
轉型出路在哪里?真正頑強活下來的企業必定是硬件和體驗都扎實的那一撥,將安全、口味、營養三者合一做鋼鐵壁壘。懶人經濟靠的不是一錘子買賣,也不是炒作流量,更不是臨時應急。誰還指望打個廣告,刷幾條短視頻,就能一直收割呢?消費升級是你追我趕的賽道,只有技術和產品力才是長久護城河。自熱鍋這場行業過山車,無非是速食經濟碎片化、產業周期震蕩的一個縮影。
![]()
花式營銷,大風吹過,一地雞毛。行業真正的淘汰賽啊,從來不是拼誰玩得花,就看誰能扛得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