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黃梅戲界兩位響當當的金花,那必須是馬蘭和吳瓊。兩位都是1962年生人,同窗情誼,也曾在安徽黃梅戲劇院并稱“雙璧”。
可如今再看,一個風采依舊、活躍在臺前,另一個則更顯沉靜、歲月痕跡明顯。這差異,可不是一句命好命壞就能解釋得了的,里頭門道深著呢。
要說這兩位,當年可是在安徽藝術學校里同班同宿舍的好姐妹。但一入學,配置就不一樣了。
先看馬蘭,典型的含著戲曲基因出身。她老家在安徽太湖縣,父母都是劇團的骨干,母親是演員,父親管舞美。
![]()
打小兒,馬蘭就是在后臺摸爬滾打長大的,耳濡目染,看化妝、聽唱腔,這些都是她的童年記憶。
等13歲進了藝校,那基本功,什么翻跟頭、甩水袖,比別人熟練多了。加上這姑娘身形挺拔,面容清秀,一看就是主角臉。
![]()
畢業后,馬蘭順利進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沒幾年就憑《天仙配》里的七仙女一角,徹底火了。
那唱詞,字字清晰,聲調穩當,眼神里透著股子溫柔又大氣,觀眾都說她簡直是從戲文里走出來的仙女。
![]()
后來拿了全國黃梅戲青年演員大獎賽金獎,同行們直接拍板,馬蘭這基本功,同輩里沒人能比。她走的是一條順理成章、天賦加勤奮的康莊大道。
再看吳瓊,比馬蘭晚三年才踏進藝校大門。這姑娘,16歲的時候個子不高,外形也不是最拔尖的。
![]()
但她一開嗓,老師們都驚了。那嗓音高亢透亮,穿透力特強,連高難度的花腔都能唱得穩準狠。很快,她就有了個“小嚴鳳英”的外號。
1985年,23歲的吳瓊拿了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十佳”,雖然比馬蘭晚兩年拿獎,但她的野心可不滿足于唱好傳統戲。
![]()
兩年后,她就自己組建了吳瓊藝術團,開始嘗試把黃梅戲的調子和民歌、通俗歌曲混著唱。這在當時的戲曲圈里,可算是敢想敢干的新鮮事兒了。
吳瓊的路子,是靠實力突圍,然后勇于創新,有點不走尋常路的意思。
![]()
八十年代那會兒,安徽黃梅戲劇院里,馬蘭和吳瓊那可是公認的“雙璧”。馬蘭主挑大梁,演的都是正統大戲,是劇院的門面。
吳瓊則跑遍各地巡演,靠著創新唱法圈粉無數。那時候,倆人留著同款齊肩發,穿著一樣的練功服,后臺卸妝還互相借發油。誰也沒想到,十幾年后,她們的人生軌跡會徹底分道揚鑣。
![]()
真正讓這兩位的人生畫出分界線的,是她們各自選擇的兩段婚姻,以及婚后截然不同的生活重心。
1991年,事業如日中天的馬蘭,在上海參加文化活動時認識了余秋雨。那時候,余秋雨剛憑《文化苦旅》紅遍大江南北,他點評戲曲的那些話,句句都說到馬蘭心坎兒里去了。
![]()
馬蘭被他的學識深深吸引。而余秋雨也被舞臺上光彩照人、臺下溫婉安靜的馬蘭迷住了。
第二年,兩人就領證了,婚禮辦得特別低調,只請了雙方親友。婚后,馬蘭的心思迅速轉向了家庭。余秋雨要去各地考察寫書,她就停了演出,跟著丈夫一塊兒去。
![]()
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盧浮宮、希臘的雅典衛城,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漸漸地,劇院的排練廳里,馬蘭的身影越來越少見了。
大概到了2006年前后,馬蘭徹底淡出了黃梅戲舞臺。她在上海成立了個黃梅戲工作室,偶爾給戲曲學生開開講座,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照顧余秋雨了。
![]()
余秋雨寫書,她就幫忙整理手稿、查資料。后來余秋雨眼睛不好,她就每天讀報給丈夫聽。
哪怕是2009年余秋雨前妻李紅發文引發爭議,網上吵得沸沸揚揚,馬蘭也從沒出聲回應過,只是牽著余秋雨的手,照樣去公園散步。
![]()
鄰居們常看到這對夫妻,早上一起去菜市場買新鮮蔬菜,下午在梧桐樹下慢慢走。
馬蘭走幾步就會回頭看看丈夫,那份細心,簡直像照顧孩子一樣。她選擇了把愛情和家庭,放在了人生的首位。
![]()
吳瓊的婚姻,從一開始就帶著爭議。2002年,她在拍《魂斷藍橋》的時候,認識了比自己小15歲的演員阮巡。
男方當時才二十出頭,長得帥氣。而吳瓊已經是黃梅戲名家了。這段姐弟戀遭到了雙方家庭的強烈反對。阮巡爸爸覺得年齡差太大,不牢靠。
![]()
吳瓊爸爸也擔心,女兒以后得照顧個小丈夫。但吳瓊認定了阮巡。2004年7月登記結婚的時候,她還敢在網上直播婚禮,這在當時的娛樂圈,絕對算是大膽操作了。
但奇妙的是,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反而成了吳瓊事業的助推器。婚后的吳瓊,可沒像馬蘭那樣退守家庭,反而把阮巡變成了自己的事業搭檔。
![]()
吳瓊負責藝術創作和團隊規劃,阮巡呢,就把所有家務都包圓了,還跟著學調音、練燈光,成了老婆的專屬技術支持。
吳瓊練唱腔,阮巡就是第一個聽眾。吳瓊搞直播,阮巡就幫忙調試設備、活躍氣氛。吳瓊去各地演出,阮巡就背著行李跟在她身后。
![]()
他們倆沒有親生子女,后來就過繼了吳瓊妹妹家的女兒當養女。
一家三口在北京的小家里,日子過得熱熱鬧鬧。吳瓊的這段婚姻,讓她有了更堅實的后盾去闖事業,去追求她所熱愛的一切。
![]()
現在馬蘭和吳瓊兩位63歲的藝術家,她們的面貌和狀態,把選擇不同,活法不同這個道理詮釋得淋漓盡致。
吳瓊如今忙得像個空中飛人。前一陣子,她帶著馬鞍山四季戲曲劇院的“60+天團”,這可都是她和馬蘭當年的藝校同班同學,在北京世紀劇院演了典藏版的《女駙馬》和《羅帕記》。
![]()
這兩出戲,是黃梅戲“老三篇”里的經典,還拿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臺下坐滿了老戲迷和年輕觀眾。
演出一結束,63歲的吳瓊沒閑著,立馬開了直播。她穿著戲服,跟粉絲聊后臺的趣事,還即興唱了一段《天仙配》,一個小時就漲了不少粉絲。
![]()
最近養女的成人禮上,她端著紅酒杯跟阮巡撒嬌,阮巡呢,也摟著她對親友說能陪她闖事業、過生活,是自己的福氣。
現在的吳瓊,臉上基本沒什么老年斑,頭發烏黑發亮,笑起來眼睛彎彎的,跟48歲的阮巡同框,根本看不出15歲的年齡差。
![]()
她的直播賬號里,既有教年輕人唱黃梅戲基本功的視頻,也有帶貨安徽茶葉、戲服周邊的片段,粉絲也不少。
她還獲得了華鼎獎最佳戲曲藝術家提名,安徽衛視春晚也邀她唱歌。吳瓊自己說,只要觀眾還愿意聽,她就一直唱下去。她選擇了活躍和創造,舞臺的能量讓她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
馬蘭的現在,則是另一番安靜景象。她的黃梅戲工作室,很少對外發聲。偶爾有戲曲院校請她去開講座,她也只講傳統的唱腔技巧,從不提及自己的個人經歷。
網友們拍到的照片里,她穿著寬松的棉麻衣服,手里總提著余秋雨的保溫杯。過馬路的時候,她會緊緊牽著丈夫的手。遇到熟人打招呼,也只是點點頭微笑,不多說話。
![]()
網上總有人拿馬蘭和吳瓊做比較,說她們的差異,是嫁得好不好的問題。這話說得不準確。
這兩位的差異,從來不是嫁給了誰,而是婚后,她們選擇了成為什么樣的人。
黃梅戲“五朵金花”里,不少人晚年沒有子女,馬蘭和吳瓊只是其中兩位。所謂的不同命,從來不是上天安排,而是自己一步步選出來的。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