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以來,氣溫逐漸走低,晝夜溫差拉大,室內活動增多、空氣流通減少,流感病毒再次進入活躍期。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起病急、癥狀重,常伴高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等表現,傳播速度快、感染面廣。據徐匯區長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師楊莉莉介紹,老年人、兒童以及慢性病患者更是高危人群,一旦感染,可能誘發肺炎、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面對流感,提早防護、科學應對尤為關鍵。
楊莉莉介紹說,目前接種流感疫苗仍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接種后,人體可在兩到四周內產生針對性抗體,不僅能降低六成以上的感染風險,即便感染也能明顯減輕癥狀、縮短病程。專家建議,每年9月至11月是最佳接種時機,接種后2—4周形成有效保護,保護期一般可維持6至8個月。老年人、3歲以下嬰幼兒、孕婦、慢性病患者以及醫務人員均屬于重點接種人群。家庭成員同步接種,更能筑牢“群體免疫屏障”。
![]()
圖片由AI生成
除接種疫苗外,日常防護也不可松懈。流感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規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都是阻斷傳播鏈的重要環節。在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商場或醫院等人群密集場所時,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確保口鼻完全覆蓋并貼合面部,避免頻繁觸摸外層。觸碰電梯按鈕、門把手、手機等物品后,應使用肥皂或洗手液配合流動水清洗20秒以上;若無條件洗手,可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居家與辦公場所應每天開窗通風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尤其在清晨和飯后,讓新鮮空氣流動,降低室內病毒濃度。
![]()
圖片由AI生成
增強體質是抵御病毒的長效機制。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能顯著提升免疫力。秋季應堅持早睡早起,保證7至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讓身體有充分時間修復。飲食上,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如橙子、獼猴桃、菠菜、雞蛋、瘦肉、豆制品等;每天補充1500至2000毫升溫水,保持呼吸道濕潤。運動宜溫和,如快走、太極、瑜伽等,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鐘左右為宜。清晨溫度較低時不宜劇烈運動,運動后應及時擦干汗液、注意保暖。
若出現高熱(≥38.5℃)、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樣癥狀,不要硬扛。應居家休息,避免帶病上班或上學,減少傳播風險。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后及時丟入帶蓋垃圾桶。若癥狀持續1至2天仍未緩解,或伴有呼吸困難、胸痛、意識模糊等加重表現,應盡快前往發熱門診就醫。楊莉莉提醒,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需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而抗生素對病毒無效,不宜自行服用。
![]()
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別
秋冬之交,流感如影隨形,防治關鍵在“早準備、早行動”,守護自己,也守護家人,平安度過流感高發季。
記者:沈藝飛
編輯:邱彩紅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