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傲霜谷是今年第二茬莊稼,第一茬甜糯玉米七月豐收并銷售。一年種兩茬,以前想也不敢想。”武家莊鎮郭家崖堯村種糧大戶郝應何感慨地說。
今年,榆林市府谷縣以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將旱作農業發展作為重要突破口,不斷優化創新糧食種植結構,通過良種良技良法配套,成功實現“一地雙收”。
![]()
![]()
為突破春旱秋澇和收成一季有余兩季不足制約,農業農村局專門聘請山西省農業專家姚建明,指導孤山鎮岳家寨村種植大戶郭小軍,利用頂凌播種技術種植20畝谷子;指導孤山鎮李家洼村楊軍、武家莊鎮郭家崖堯村郝應何、黃甫鎮李寨村李二會等種植大戶,試種600余畝傲霜谷,并喜獲豐收。
專家根據府谷秋澇的氣候條件和自身耐寒的特性,在西瓜、糯玉米等農作物收獲后種植傲霜谷,一舉打破了府谷傳統農業種植瓶頸,成功實現“一地雙收”。同時,采用頂凌播種技術種植的谷子,利用冬墑提前播種,保證農作物出苗率,畝產達800斤,比采用傳統種植法種植的谷子增產300斤。
為拓寬糧食銷路,府谷縣農業農村局從年初開始,組織種植大戶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先后到山西、內蒙、寧夏等周邊縣市區,考察學習先進種植經驗和技術,與當地農業企業洽談合作事宜。目前,與山西省五寨縣農業園區簽訂了《以肥換草》和《甜糯玉米購銷》兩個訂單農業項目;與定邊縣北大荒農業公司簽訂了全粉馬鈴薯種植意向協議;與內蒙古臨河區大創農牧業開發公司簽訂了辣椒種植合同,打造“區域農業產業共同體”。目前,引進“傲霜谷”等農業新品種12個、“頂凌播種”等新技術5項,形成產業合作項目8個,帶動新型經營主體39戶。古城鎮古城村種植大戶王永飛告訴記者,今年銷路不用愁,基本都是訂單農業,產多少賣多少。
“平出高標準農田,采用機械化種植收割,效率大幅提升。我種了一千畝地,政府鋪設了滴灌,畝產增收五百斤。”木瓜鎮王家峁村種植大戶劉軍軍說。近年來,府谷縣圍繞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聚焦產業發展瓶頸,推動農業與科技深度融合,建立30畝傳統種子實驗基地,建成1000畝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玉米示范基地,配套推廣“井取水+萬方蓄水池+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節水技術模式,完成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推廣2.04萬畝、智能水肥一體化1000畝、“四位一體”集雨補灌2770畝,建成10個農業節水示范區,實現節水面積1萬畝,實現機械化耕作率達87%,逐步構建起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
![]()
2019年以來,府谷縣聚焦田塊整治、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和地力提升等關鍵環節,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平整土地、配套水利設施和道路建設,項目區基本實現了“田塊平整化、排灌自如化、道路硬質化、農田格田化、耕作機械化、種田科學化”的初步目標。目前,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25.13萬畝,糧播面積達62.11萬畝,示范推廣優良品種1.6萬畝;實施糧油單產提升行動3萬畝、增密度玉米2萬畝、大豆玉米復合0.2萬畝;推廣實施旱作集成技術2.01萬畝、“一噴多促”6萬畝,預計產量同比增長50%以上。
種植戶從最初的忐忑嘗試到如今的篤定擴種,源于旱作農業技術的推廣與廣泛應用。2025年,府谷縣堅持“科技引領、綠色興農、示范帶動、分區施策”的發展思路,以田間試驗示范為抓手,通過“良田+良種+良技+良機”配套融合措施,集成推廣滲水地膜、良種引進、配方施肥、適期播種、集雨補灌等多項旱作技術,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到田間地頭,助推全縣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部署,充分挖掘糧食增產潛力,不斷優化和創新糧食種植結構,因地制宜,促進糧食作物穩產增產。”府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宏斌說。(段文林 文清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