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晴光破雨煙
地神田里麥播歡
11月5日的豫東平原,周口黃泛區地神種業二分場的田野被暖陽鍍上一層金輝。轟鳴的播種機在田壟間穿梭,鐵輪碾過處,泥土翻滾著裹挾著秸稈碎屑,濕潤的氣息里滿是大地蘇醒的生機。
![]()
歷經秋收連陰雨的“考驗”,河南各地正搶抓這來之不易的晴好,陸續開啟晚播麥播大幕。作為河南種業的“排頭兵”,地神種業的播種現場,每一粒種子入土,都在奏響豐收的序曲。
今年秋收時節,持續陰雨導致小麥播種一再推遲,眼下已進入11月,河南農戶們絲毫沒有懈怠。在黃泛區二分場,深翻后的土地整齊劃一,秸稈還田的養分正被充分激活。
![]()
“我們這片是黏土地,深翻能讓土壤透氣性更好,秸稈腐熟的營養也能被種子充分吸收。”河南黃泛區地神種業王鎖向我們介紹,今年新投入的驅動耙鎮壓播種一體化播種機成了“搶時利器”,“播種同時能耙碎土壤,鎮壓環節還能防止種子裸露,一天能播400畝地,效率比之前小型播種機提升50%。”
![]()
晚播不違農時,細節決定收成。在播種機旁,種植戶正有條不紊地添加種子,“往年這個時候麥播基本接近尾聲,今年受天氣影響,播種期推遲了近20天。”王鎖解釋道,針對晚播情況,他們調整了播種策略,“今年土地偏淤,現在畝播量提高到30-35斤,這樣才能保證基本苗數,實現一播全苗。省氣象臺預報明后兩天有降雨,這對剛播下的黏土地來說可是‘及時雨’,能促進種子萌發。”不僅如此,播種量還需“看土下種”,“偏沙質的土地整地較好,畝播量30斤就行。”
![]()
極端天氣頻發的當下,品種選擇也成為晚播麥播的關鍵。“河南省推廣的小麥品種以半冬性、弱春性為主,在11月中旬之前,品種都沒有什么問題,11月中旬以后,選擇半冬性、弱春性品種更能抵抗倒春寒,保障后期產量。”王鎖說道。
![]()
地神種業推廣的泛麥8號、泛麥65、新麥58等品種,正是晚播場景下的優選。“泛麥8號推廣十七年來,經歷了各種氣象災害,包括晚播,都已試驗過,憑借穩產、抗病性強、品質優等特點,一直深受種植戶認可;泛麥65是近幾年的‘新星’,不僅抗倒春寒能力突出,而且籽粒飽滿,加工品質好,還能作為高端酒廠的釀酒原料,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
田壟間,播種機留下的軌跡如金色綢帶向遠方延展,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農人的汗水與期盼。這場與農時的“約會”,既是河南人對土地的深沉眷戀,更是種業科技與傳統農耕的交響共鳴。從播量的精準調控到品種的科學篩選,從機械賦能的高效作業到順應天時的智慧決策,每一個細節都在訴說著“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堅定信念。
![]()
眼下,河南各地的麥播工作正有序推進,一粒粒種子在晚播的田野里扎根生長。我們堅信,待到明年初夏,這片土地必將迎來“千重浪里說豐收”的美好圖景,金黃的麥浪將承載著河南人的豐收期盼,在中原大地上奏響豐收的樂章。眼下,河南的田野上,麥播的樂章正次第奏響。一粒粒種子在濕潤的土壤里扎根、蓄力,等待著春日的拔節、初夏的抽穗。我們仿佛已看見,來年暖風拂過中原大地時,千畝麥田翻涌成金色海洋,那沉甸甸的麥穗里,裝著河南人的豐收夢,更裝著國家糧食安全的底氣與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