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12時04分立冬,老話“立冬在午,凍死牛”,今年冬天冷到哭嗎?
#頭條創作挑戰賽#12時04分,太陽到達黃經225度,2025年的立冬節氣正式到來。民間素有“立冬在午,凍死牛”的諺語,意指立冬時刻若在午時(11時至13時),預示冬季將異常寒冷。今年立冬恰逢午時,加上近期寒潮頻繁南下,不少人對今冬是否“冷到哭”充滿擔憂。結合氣象預測與傳統農諺,我們不妨從科學和民俗角度一探究竟。
![]()
一、立冬時刻的民俗解讀
農諺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觀察自然規律的智慧結晶。“立冬在午,凍死牛”并非空穴來風。古人發現,立冬交節時間若在陽氣最盛的午時,往往伴隨后續陰寒之氣反撲,冬季氣溫偏低。類似諺語還有“立冬在亥,無雪也寒”“立冬晴,一冬凌”等,均指向立冬當天的天氣特征與整個冬季的關聯性。
從天文歷法看,今年立冬精確到12時04分,恰屬午時范疇。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王啟祎曾分析,這類諺語雖無嚴格科學依據,但反映了古人對氣候周期的經驗總結。例如,2018年立冬交節在午時,當年冬季我國多地遭遇極寒天氣,東北部分地區最低氣溫跌破-40℃。
![]()
二、今冬氣候的科學預測
現代氣象學如何研判今冬趨勢?根據國家氣候中心10月發布的預測,2025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我國可能面臨“前冬暖、后冬冷”的格局。受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現象影響,冷空氣活動頻繁,但強度存在階段性差異。
1. **冷空氣活動頻繁**:拉尼娜事件易導致東亞冬季風偏強,今冬寒潮南下次數或比常年偏多,尤其是華北、東北地區氣溫可能偏低1~2℃。
2. **降水分布不均**:南方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而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降水偏少,需防范“干冷”疊加效應。
![]()
3. **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波動**:盡管整體氣溫呈上升趨勢,但極端寒潮事件概率增加。例如2023年初,我國曾遭遇“超級寒潮”,廣東北部山區出現罕見冰凍。
三、極端天氣的應對建議
若今冬真的“冷到哭”,公眾需提前做好防范:
- **防寒保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需避免驟冷刺激,農村地區需加固牲畜棚舍,防止“凍死牛”的極端情況。
- **農業防凍**:北方冬小麥產區可適時澆灌“封凍水”,南方露地蔬菜建議覆蓋地膜。
- **能源保障**:2024年初歐洲曾因寒潮面臨天然氣短缺,我國需加強電網、供暖系統巡檢。
![]()
四、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的碰撞
民俗諺語與氣象預測的“巧合”背后,實則是自然規律的兩種表達。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專家宋英杰指出:“農諺是定性的經驗,科學預測是定量的分析。”例如,“立冬在午”可能與大氣環流階段性調整有關,而拉尼娜現象則通過海溫變化影響全球氣候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氣候預測存在不確定性。美國NOAA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冬季全球有65%的概率出現弱拉尼娜,但我國實際天氣還受北極濤動、西伯利亞高壓等因素干擾。因此,與其糾結“凍死牛”是否應驗,不如關注實時天氣預報,靈活應對。
![]()
? 結語
立冬已至,無論今冬是否“冷到哭”,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始終未變:既尊重傳統經驗的警示,也相信科學的力量。或許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在這個蓄勢待發的季節里,未雨綢繆方能靜待春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