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老話“立冬不過午,冬天凍死牛”,是什么意思?今年立冬過午嗎?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時間過得真快,從時節上來看,今年的11月7日將迎來立冬節氣!
立冬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冬季里的第一個節氣,它的到來,意味著秋季正式結束了,將開啟孟冬時節。
冬季一到,自然界萬物從此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態,陽氣潛藏,陰氣盛極,為來春的生機勃發積蓄力量 。
![]()
立冬不僅是重要的節氣,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是古代社會“四時八節”之一,從古代開始這天的習俗就特別多。
例如,在古代,立冬當天帝王之家會舉行“迎冬祭神”的活動。比如,在《禮記·月令》中就詳細記載了,立冬當天,天子會率群臣到北郊迎冬,祭祀冬神玄冥,還會賞賜群臣冬衣、撫恤孤寡,彰顯對自然的敬畏與仁德之心 。
而在民間,人們則會舉行“祭祖飲宴”等一些習俗活動。例如,部分地區的人們在立冬這天舉行祭祖儀式,以時令佳品供奉祖先,祈求來年豐收。
另外,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在民間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那么,立冬當天要吃什么呢?
根據民俗的說法,立冬當天,我國北方部分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因其形如元寶,寓意招財進寶;而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則流行在立冬當天吃雞鴨魚肉,如羊肉、姜母鴨等;還有些地區,立冬當天會吃糯米飯、柿子餅等,分別寓意能量補給與“事事如意”。
![]()
古人認為,立冬是季節轉換的節點,根據當天的天氣情況,能夠預示未來天氣的走勢。例如,在民間有“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南風無雨雪”等民諺。
另外,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明確記載“立冬,十月節”,如果出現在農歷九月里,就是民間說法中的“早立冬”;出現在農歷十月里,則稱為是“晚立冬”。
老話說“早立冬雪,一冬雪堵門”,意思是說,如果當年是“早立冬”,并且當天有降雪的話,那么就預示當年的冬天里降雪可能會比較頻繁,多半會是個冷冬。
![]()
此外,在民間還有“立冬不過午,冬天凍死牛;立冬過了午,冬天穿單衣”的講法。什么意思?今年立冬過午了嗎?
在解釋這條農諺之前,先來看一下,古時候說的“午時”對應現在是幾點。
古代沒有我們現在這種24小時制,而是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現在的2小時。
古代時辰是“陰陽合歷”的一部分,以太陽方位(如日出、日中)和地支(子、丑、寅等)為依據,兼具天象與民俗屬性。
![]()
“午時”指的是一天中上午11點到下午1點(11:00-13:00),是古代十二時辰之一,對應地支中的“午”。其中,以12點為界,11:00-12:00是上午的午時(午前),12:00-13:00是下午的午時(午后)。所以,12點整及之后都屬于“過午”。
那么,今年立冬“過午”了嗎?
2025年的立冬交節時間,是在公歷11月7日,農歷九月十八的12點03分48秒,是在中午12點以后了,算是“過午”了。
老話說“立冬不過午,冬天凍死牛;立冬過了午,冬天穿單衣”,意思是說,如果當年立冬的交節時間過“午”的話,那么按照老祖宗總結的經驗,那么就預示著當年冬天可能會相對暖和一些。
相反,如果當年的立冬的交節時間沒有過“午”的話,按照老祖宗總結的經驗,則往往預示著冬天可能會非常寒冷,就連耐寒的牛都抵御不住嚴寒。
判斷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我們也可以從當天的天氣情況來大致判斷。下面分享幾句,看看還準不準了:
1、立冬不過午,三九大雪舞;
2、上午立冬雪封門,下午立冬單衣行;
3、立冬雨淋頭,大雪在年后;
4、立冬日頭笑,三九大雪罩。
您認為,上面這些農諺還準不準了?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